需要正确理解寺庙里的活动
(Baonghean) - 近来,佛塔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与佛教实践并无必然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但也需要重新审视,以防止佛塔的活动偏离佛教的本质。
试图在年轻一代中“播下命运”
近年来,北方佛教倾向于跟随社会运动和季节性活动。从年初组织祈福祈福到祭祀祖先……如今,随着高中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的临近,许多佛寺,例如下寺、大月寺(南丹)、五子寺(清章)、德厚寺、迭寺(荣市)、鸿福寺(宜禄)等,都为考生组织了考试祈福、咨询和支持活动。这些活动也得到了许多相关人士的不同意见。
有些人认为,寺庙始终陪伴故土的孩子们学习是件好事。然而,当寺庙越来越多地组织与宗教实践无关的活动,或歪曲与其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价值观时,许多人也表达了担忧和担忧。可以说,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关乎许多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因此需要客观看待,并需要多种意见进行讨论,才能在当前形势下找到合适的声音。
![]() |
佛塔上的盂兰盆节吸引了众多女佛教徒。图片:Thanh Cuong |
寺庙也是佛教徒或佛教信徒举行与宗教生活相关的仪式和活动的场所。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特定的宗教空间。因此,寺庙常常与宁静、清静、清静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并且为了方便修行者,往往建在人迹罕至的山区。寺庙的清静,是指佛教徒进入寺庙时,感到安心、平和,少了日常生活的喧嚣。寺庙的活动基本上都与佛教相关。
![]() |
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佛教徒参加了此次仪式。照片由 Thanh Cuong 提供 |
在当前背景下,佛教的世俗化趋势愈发明显。在越南佛教僧伽的统一体系下,佛寺始终与地方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以及国家大局息息相关。正因如此,近年来,许多佛寺除了举办佛事活动外,还举办了其他活动,例如举办雄王忌辰、组织祈福、资助学生等。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些活动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寺院僧尼对民族文化和当地儿童生活的关爱。其次,通过这些活动,考生及其家人的心理在考试过程中或面临困境时,能够更加放松、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第三,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加深人们对寺庙和佛教的依恋。正如文化学者邓黄江博士所说,寺庙正在努力在年轻一代中“播下缘分”,营造良好的佛缘。
![]() |
每年春初,古岩寺都会举行和平祈福仪式。图片由Huy Thu提供 |
需要保护文化价值观
但除此之外,我们也要警惕这些活动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将实用主义观点和实用主义精神带入宗教生活,改变宗教几千年来塑造的文化价值观。
正如邓黄江博士所警告,这些活动如果遇到过于迷信的人,可能会演变成为学生考试前驱邪祈福的仪式,有时甚至会演变成以此为主题的服务性活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对寺庙、佛教和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也容易使一些学生在缺乏自信的情况下,形成“求吉、求凶”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佛塔过于重视这些活动,会影响佛塔的修行以及与佛教相关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正是佛塔的基本功能。如果佛塔为了吸引游客和民众而考虑这些活动,就像历史遗迹和旅游区为了吸引游客而组织活动一样,那就更加危险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众到佛塔烧香祈福(个人活动)与佛塔为学生举办抽奖活动(这是佛塔——一个宗教组织的活动)是不同的。佛塔越重视这些活动,其负面影响就越明显。
![]() |
学生们在哈塔聆听考试季的建议。图片来源:档案馆 |
简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其价值的两面性。寺庙组织与佛法修行无关的活动也是如此。但对于诸如祈福或在考试期间助学之类的活动,其利弊往往不均等。寺庙和佛教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始终伴随着国家。因此,寺庙和僧侣将自身活动与当地联系起来,陪伴当地民众是一件好事,也应该这样做。
但选择开展哪些活动,必须根据寺庙和僧侣的职能来考量。何不让寺庙回归与佛教、与佛陀精神相关的活动?可以举办宗教修行课程,为年轻一代讲授孝道、宽容和关爱人类的理念。从而为更多人播下善因,引导年轻人树立健康的信仰,相信自己,相信美好的事物,相信善因善果,这正是佛陀一直想要传达给众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