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敏——越南与老挝特殊关系的将军
朱辉民同志,本名朱文耀,1913年3月17日出生于越南兴原县安长县安琉乡(现义安省荣市兴化乡)。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亲眼目睹了失去祖国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并很快对革命产生了兴趣。
(Baonghean.vn)-朱辉民同志,本名朱文耀,1913年3月17日出生于越南兴原县安长县安琉乡(现义安省荣市兴化乡)。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亲眼目睹了失去祖国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并很快对革命产生了兴趣。
他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入党,在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中成长。1935年,他改名为朱辉满(朱辉意为光明,满意为玉石),退出革命活动,在荣市、多莱和多苏等监狱服刑多年。1943年,他与阮维桢、河世行、黄玉惠等同志安全脱身,秘密行动,领导广南省人民在八月革命中夺取政权,并最终获得胜利。
八月革命后,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侵略我国。他参军后历任:广南省军区政治委员,C区军事委员会主席(辖广平、广治、承天顺化、广南四省),九号公路-沙湾拿吉方面军政治委员,越北军区党检委员会主任、党委委员。1947年至1949年,历任高平72团、北疆74团团长、党委书记,高北朗174团政治委员。1951年5月1日,第316师成立。 1954年调任该师党委书记、副政委、政委,参加中部战役、黄花探战役、和平战役、西北战役、上寮战役和奠边府战役。
日内瓦协定签署后,我国北方全面解放,但老挝军事形势依然严峻。友党请求我党和政府派遣军事专家代表团,协助友党组建巴特寮解放军,并帮助桑怒、丰沙里两省部队进行重组。党中央和胡伯伯决定派遣朱辉敏同志担任代表团团长兼军事顾问团党组书记,前往老挝党和国防部提供援助。
临行前,朱辉敏同志有机会在胡主席的住所和工作地点拜会了他。胡伯伯亲切地劝告道:“帮助朋友就是帮助自己。你们要牢记老挝革命的三个基本原则: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主,最终一定会胜利。” 在老挝工作期间,他始终牢记并践行胡伯伯的忠告。
经过连日艰苦跋涉,百团抵达老挝华潘省那苗村。安顿下来后,朱辉敏同志与百团党委召开会议,提出领导方针:巩固发展党,加强对对方党的领导,培养造就干部。
1954年12月初,老挝军政会议在仓塔村举行。凯山·丰威汉同志在会上提出了军队建设方案,并基本赞同我方方针。会后,凯山·丰威汉同志签署了组建全军的决定,该军的组织结构合理,军队集中统一:国防部下设三个参谋机构、政治机构和后勤机构,以及各部队和地方干部编制,下辖9个步兵营、1个支援营、1个运输营、12个独立连队、1所指挥军事学校、华潘省和丰舍里省两个省级军事机构。
在老挝工作近四年期间,朱辉敏同志和越南军事专家代表团为老挝革命力量与印度支那三国运动同步发展创造了条件。1957年5月,胡志明主席向朱辉敏同志赠送了一块威勒手表,并简短地写道:“胡伯伯赠予您这块手表,以表彰您在抗法战争中帮助老挝革命党和人民建立武装力量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回国仅三个月,就接到中央军委和总司令部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返回老挝。当时,美国及其在老挝的走狗正试图破坏老挝的和平与中立,仍未放弃将老挝变成军事基地和新型殖民地的阴谋。为了帮助我们的朋友在这场斗争中占据主动,军委和总司令部在新老黑色派部队返回万象组建联合政府之前,派朱辉敏同志回国支援老挝。
1957年9月初,他返回华潘。与老挝党和国家领导人会面后,他立即着手准备。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朋友们的努力以及越南军事顾问团的热情有效协助下,老挝巴特寮武装力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准备好承担新的任务。
1960年,朱辉敏同志以越南军事专家团100团团长的身份回到老挝,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书记凯山·丰威汉以及老挝人民和军队一起,在石缸平原——川圹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解放石缸平原后,党的领导人抓住机遇,迅速在全国建立政治根据地,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朱辉曼同志回国前,越南政府总理苏瓦纳·富马决定授予他越南荣誉军团勋章和御剑,并举行了亲切的欢迎仪式。富马总理两次感谢越南政府,并对朱辉曼同志表示感谢。
他为老挝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与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和指挥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深受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人和指挥员的爱戴和信任,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建立了十分友好、亲密和持久的友谊,真正做到了“既是同志又是兄弟”。
阮氏鸿威 - 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