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革新大会前的“整顿国家”运动

December 13, 2016 10:59

30多年前,全国60个省市被合并为29个,期望成为“经济堡垒”。

曾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顾问团成员的陶春三教授(原阮爱国学校,现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讲师)将 1986 年以前的越南经济比作一座按照集中计划模式。

“这是蓝图他回忆道:“当时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了这一制度;我国北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1975年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viet-nam-dem-truoc-doi-moi

合作社向河北(旧)合作社成员分发脱粒机。图片来源:越通社。

萨姆教授表示,国家统一之初,曾有人考虑将“蓝图”推广至韩国,因为韩国的独特性——市场经济的种子早已在韩国播下。但当时,“在激烈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就能带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胜利”的信念已成为主流。

在上面这栋房子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中央和地方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系统进行规划和规范。而这栋房子唯一的门几乎只对经济互助委员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合作组织(SEV)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组织,越南于1978年加入。

重新安排国家

经济史学家邓风用了15年时间,搜寻文献资料,研究中央计划经济的“房子”。他认为,1976年确立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大生产”。

这就是说,把一切非社会主义成分改造成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时改造工商业资产阶级和个体农民农业。工商业以国营企业为主。农业以国营农场和高级合作社为核心。

cuoc-khung-hoang-truoc-dai-hoi-doi-moi-1986-bai-1-2

食品券种类繁多。根据规定,这张B级食品券是发给副部长的。图片:Tien Dung。

特别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大生产,不仅要改革经济成分,还要重新安排国家区将成为基层,如同基层经济单位一样,这将使原有的省份规模过小,不得不进行合并。当时,全国60多个省市被合并为29个,期望成为拥有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堡垒”。

在义静省,琼吕县拆除了所有旧村庄,砍掉了百年历史的果园,农民迁往高山,将住宅用地改建成稻田,形成了数千公顷的耕地。河内市向西扩张到巴维,饲养奶牛,为首都的老人和儿童提供牛奶……

根据六大文件,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通常采取运动式”。在南方工商业改革运动中,许多商人被从城市带到新的经济区开垦土地、组织生产。私营企业被改制成公私合营企业,私营批发贸易被彻底取缔……只有街头小贩和汽车修理、理发等小服务业仍然存在。

在农业改革中,南方许多省份实行命令式集体化,强迫农民加入生产小组或合作社,尽管他们过去习惯于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生产和生活。

cong-cuoc-sap-xep-lai-giang-son-truoc-dai-hoi-doi-moi-1986-2

20世纪80年代的河内,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有轨电车。摄影:Michel Blanchard。

危机

前政治局委员武莺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经济形势依然极其艰难。20世纪70年代末,南方过度的资产阶级改革,以及西南和北方边境近十年的战争,引发了经济危机,1985年货币兑换事件更是雪上加霜。”

市场禁令和河流封闭导致食品、杂货和消费品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武莺先生经常听到出差的官员和来探望他的乡亲们讲述许多令人不安的故事。他年迈的母亲带着5到10公斤大米去外省探望儿子,但到达省界时,大米被没收了。她哭喊着、哀求着,但无济于事。

在农村集市上,当戴着红袖章的市场管理队没收私宰的猪肉出售时,周围的民众纷纷包庇卖肉者,不支持国家市场管理队的做法。讽刺的是,因为当私宰猪肉出售时,猪肉价格便宜,老百姓买得起;而当猪肉被没收后,价格却飞涨,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同时,国家只专门向干部、工人、职员(实际发放数量很少,大约每人每月0.3-0.5公斤)和城里人(每人每月0.1公斤)发放低价肉票。

饥荒持续了很长时间,连针线都短缺,连盐粒都短缺,物价飞涨。

很多存钱的人都陷入了困境,因为货币比兑换前贬值了很多。有些人卖掉了一头牛来攒钱,但兑换后却只能买几只鸡。

整个国家都在努力维持生计。

1980年,越南不仅没有实现2100万吨粮食盈余的计划,反而不得不进口历史上最多的粮食:157万吨。1976-1980年期间,越南GDP年增长率仅为1.4%,甚至在-1的1980年,国民收入增长也仅为0.4%。

cong-cuoc-sap-xep-lai-giang-son-truoc-dai-hoi-doi-moi-1986-3

给圆珠笔加墨水——一项仅在补贴时期才存在的职业。照片档案。

所有这些困难和阻碍都影响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百物分食”、“愁眉苦脸,如同丢了米书”是当时的流行语。米书成了比黄金更宝贵的财富,任何家庭一旦失去它,都会饿上一个月。

“每月13公斤大米的标准降到了不到5公斤。有段时间,大米用完了,商铺就分发面包或面粉,让人们带回家煮或蒸。运到河内的援助大米大多发霉、结块,”前食品贸易商范氏明心(还剑郡)女士说道。

在补贴期间的艰苦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改善生活:公务员在集体住宅区和高楼大厦里养猪;教师们创造了拆自行车轮胎、给圆珠笔加墨水、翻起衬衫领子等副业……

退伍归来的士兵也陷入了生活的漩涡,走进了当时的民谣:街头上校在打气/街心中校在卖黑豆糖水/中校在卖冰淇淋/少校在葬礼上忙着吹喇叭……

长期饥饿风险等极端困难,导致农业、贸易、粮食价格决策、企业经营等方面出现“突破壁垒”现象,一些地方出现改善,生产“金环”逐步断裂。

1986年冬天,恰好30年前,越共六大在河内召开,本着“正视事实、正确评价事实、清楚地阐明真理”的精神,决定了战略转向:创新!

据 VnExpress.net 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1986年革新大会前的“整顿国家”运动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