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砖瓦股份公司:不愧为义安省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的一面旗帜
(Baonghean)- 22-12砖瓦股份公司是义安省建筑材料制造业的首批企业之一。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公司已成为义安省建筑材料制造业的领军企业,致力于生产优质砖瓦产品,服务于社会建设和建筑活动。
![]() |
隧道窑节省劳动力40-45%,节省燃料30-40%,节省原材料20%。 |
22-12砖瓦股份公司前身是第四军区第22建筑队下属的55工地,诞生于战火之中。工地的首批工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是南方抗法抗美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儿女,他们聚集到北方建设后方。成立第一天,公司有近千名官兵,其中主要是伤残军人。一段时间后,公司又从青章、宜禄、南丹、兴原(义安)、德寿、香山、宜春(河静)等地招募工人。在战斗和劳动的同时,工地每年生产350万块手工砖,主要用于国防工程。
1961年1月1日,第四军区22建筑队所属55号工地转为国营经济单位,改名为22-12砖瓦企业。1962年5月,企业从Cau Duoc迁往兴政公社(Hung Nguyen)。1968年6月,美军对北方的进攻愈演愈烈。响应党和胡伯伯的号召,企业的许多老干部、战士和数百名年轻人奔赴南方参战。此时,企业不得不迁往义忠公社(Nghia Dan),一部分迁往兴泰公社和兴美公社(Hung Nguyen)。1969年底,企业迁回兴政公社旧址。
经过5年在经济战线上的生产战斗,55号工地的官兵不断发扬胡伯伯军人的本色,挥起习惯握枪的军人的强健双手,无论日晒雨淋,生产出优质的砖瓦。1960年,工地生产砖瓦250-350万块,1964年增加到700万块,为第四军区营房和国防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企业最难忘的事件是1973年底,企业荣幸地接待了杜梅副总理视察,副总理称赞企业实现了三个最好:用最少的资金生产最多的产品;使用生产效率最高的设备;产品质量最好。
1975年,国家统一,举国走向社会主义,企业迎来了新的喜悦:民主德国援助了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制砖生产线,产能由700万块/年提升至1700万至2000万块/年。大家的热情都倾注在了这座现代化工厂——中部地区建材工业的“元老”——的建设上。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企业还面临着1978年历史性洪水、1982年12级暴风雨的艰难挑战;同时,还有1986年国家革新初期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企业领导和员工们凭借智慧和能力,带领企业这艘小船在市场机制、技术创新的激流中不断发展前进。
进入技术改造期,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在全国率先大胆应用保加利亚隧道窑烧成技术,该技术烧成工艺先进。隧道窑可节省人工40-45%,节省燃料30-40%,节省原材料20%,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产品成本。隧道窑在22-12砖瓦企业的成功应用,在全国60多个省市掀起了广泛推广的浪潮,证明了企业创新的正确性。
![]() |
隧道窑在22-12砖瓦厂的成功应用,在全国60多个省市广泛推广。 |
2003年,22-12砖瓦企业由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公司,这是发挥企业自主性的恰当举措。股份制改造以来,公司投资数百亿越南盾,兴建1万平方米的砖坯烘干温室,创新投资方式,更新砖坯生产设备和工器具,向现代化半自动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维修隧道窑,以满足年产1700万-2000万块砖的生产要求。生产经营效益良好,营业额不断增加,2010年营业额达1683万146越南盾,2014年增至2625万9240越南盾;2011年利润比2006年增长5.94倍; 2016年职工收入比2011年增长1.8倍,比1999年增长5.2倍;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物质和精神生活、旅游、娱乐、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得到定期关注;对国家的纳税义务按计划100%完成。
截至目前,22-12砖瓦股份公司拥有一条现代化的砖瓦生产线,配备隧道窑,年产砖能力达1800万至2000万块。60年来,公司已生产7.4亿块砖和1.24亿片瓦,供应全省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作为中部地区大型砖厂的开山之作,公司当之无愧地成为义安省建材制造业的一面旗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可以肯定地说:22-12砖瓦股份公司已在义安人民心中占据了真正的地位。
为了表彰义安砖瓦股份公司22-12全体员工多年来做出的巨大贡献,党、国家和各级行业部门授予了他们许多崇高的称号,如:二等劳动奖章、三等劳动奖章;6枚产品质量金牌、银牌和优质越南商品博览会金杯;2000年,他们被授予金牌企业和金牌企业家称号。政府总理向集体和个人颁发了2枚奖状;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奖状、竞赛旗等多个奖项;越南劳动总联合会颁发了5枚创造性劳动奖状…… |
阮春水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