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王实贵——胡伯伯年轻时的老师
距离阮生色先生家西侧约200米处,有一座木屋,瓦顶,这是胡伯伯非常喜爱的一座简朴房屋。胡伯伯于1957年和1961年两次回家乡时都满怀深情和敬意地提到胡伯伯。

这就是“胡伯伯年轻时的老师——王叔贵学士”——一位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爱国爱乡的著名教师。
王叔贵生于壬辰年(1862年),父亲是学者王叔茂,曾率领忠义平军响应咸宜国王钦王诏令,抗法抗法。王叔贵于1891年毕业于新茂文学院,获学士学位。他才华横溢,洞察力敏锐,与潘佩珠并列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丹四虎之首。
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痛恨法国殖民者和阮朝,中了大学士之后,没有再参加考试,也没有出仕,而是留在家中讲学,投身救亡事业。他的家是当时学者和著名爱国人士,如潘佩珠、邓太旦、陈文良、阮生色等经常前来讨论的地方。
1901年7月14日,王叔贵与潘佩珠、陈海等人一起对义安城发动了突然袭击……但事变败露,幸得督陶坦的庇护,王叔贵才得以逃脱。
1904年,王叔贵参与创立维新会,积极动员捐款,招募青年参加同益运动。
1907年初,Vuong Thuc Quy在郎森建立了新书图书馆并成立了Dong Kinh Nghia Thuc小组。
1907年中旬,他启程前往中国与潘佩珠会师,但不幸的是,抵达南定后便身患重病,不得不返回。1907年7月19日,他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只留下一份遗嘱:“若父仇未报,此生实属虚度。”
1901年7月后,阮生色先生回到森村居住,将两个儿子送去跟随王先生学习。课堂设在王叔茂先生的神龛前。学生不多,但大多是聪明伶俐、意志坚强的朋友和兄弟。课程内容并非“背诵经文”的风格,而是经常与国家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
“爱国不忘祖宗”。
食品和饮料资源
私房水果
“旧耻难忘”
意思是:
“爱国不忘祖宗
饮水思源
当你吃水果的时候,请记住种树的人。
“旧耻未忘”。
每天上课前,老师总会点灯焚香,纪念他敬爱的父亲——金莲县芹王派抗法领袖图泰王茂先生。有一天,老师不小心把盘子里的油滴到了灯座上。老师趁机立即给学生们上了一幅对联。“点上灯,油就洒在灯台上”试探学生的性情。一个机灵的学生立刻用老师刚刚烧过的香来作比喻。原因:“香已燃,风已吹。”
对于阮必成的问题,我想回答一下:“策马直入晋唐”老师对这两句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他认为阮必清的这句对句表达更自由,意味更浓,没有被每个字的字面意义所束缚。这里的“王”和“帝”都包含双重含义(“王”是流动的意思,也指国王;“娥”是灯台的意思,也指皇帝;“旦”是前进的意思,也指金朝;“阳”是道路的意思,也指唐朝)。金朝刚刚立王,而唐朝刚刚立帝。这句对句不仅字面正确、用词恰当、寓意深刻,更展现了这个12岁男孩的精神风貌。
阮必清在师求学期间,深受老师信任和厚望。正是老师为阮必清创造了条件,让他结识了众多爱国儒家学者,其中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爱国学者潘佩珠。
可以说,这是一个有利于培养才智和意志的良好文化思想环境,为阮生宫——阮必成少年全面发展、担负起国家重担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