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抵达林江沿岸的渔村。
在义安省雄原南乡春林2村,安春铁路桥脚下,十几户人家至今仍靠着小船谋生。他们在潺潺流淌的林河上捕鱼为生,时刻提防着风暴的侵袭,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上岸,盖起坚固的屋顶,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未来。
以流浪为生
10号风暴过后近两周,范玉雄先生(1985年出生)和他的妻子段氏清女士(1986年出生)多年来一直栖身的小船,仍然搁浅在距离林河岸50多米的地方。船舷周围还散落着干涸的泥渍,诉说着刚刚汹涌而过的洪水。

暴风雨来临前,洪先生听说河水上涨,便和渔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赶紧系好绳索,使出浑身力气,将满载货物的渔船推到岸边,以躲避狂风。他们整夜与风雨搏斗,直到渔船稳稳地停在岸边,才敢松一口气。
暴风雨过后,烈日当空,这对夫妇正忙着修缮他们临时搭建的“水上房屋”的屋顶。他们抱着年仅八个月大的小儿子,摇着吊床哄生病的三岁孩子入睡,Thanh温柔地笑着说:“把船开到岸边,出行真的很辛苦,每次去河边都得搭木板,趟过沙滩,但我们不用担心孩子。在暴风雨中,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洪先生和清女士一家人的生活是典型的与水结缘的典范。他们自幼跟随父辈祖辈在水上谋生,成家后也继续从事渔业。
他们现在有七个孩子,最大的刚上高三,最小的出生于2025年初。他们每天都要出海捕鱼,日子过得很艰难。天气好的时候,他们的渔网能捕到几十万越南盾的鱼;有时候,他们一整天都空手而归。
“靠捕鱼为生,日子很不稳定,全家勉强糊口,”洪先生坦言。尽管生活艰辛,他和妻子仍决心让孩子们完成高中学业,希望他们将来不必“继承父业”,成为渔民。
据当地人尊称为春林2号渔村村长的阮文全先生介绍,该村目前共有14户人家,近80人。其中8户人家,共40多人,仍然住在河上,栖身于旧船顶之上;其余人家则用铁皮、竹子搭建临时住所,或栖身于废弃的采砂场棚屋之中。有些家庭会把船拖上岸暂时居住,但他们的日常生活仍然与河流息息相关。每户人家都有一两艘小船捕鱼,这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渔村村民的生活从未像今年这样天翻地覆,”托安先生叹了口气。“两次运行风暴第五次风暴和第十次风暴登陆时,人们聚集在一起,带上一些个人物品,登上军用车辆,前往村里的文化馆避难。
多亏政府和民兵的积极应对,大家平安无事,但物质损失仍然巨大:渔网、渔具被卷走;10月5日的风暴中,许多小型渔船倾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仍坚守河畔的居民中,有一对夫妇——阮鸿文先生(生于1963年)和范氏香女士(生于1964年),他们一生都与水为伴。他们育有八个子女,四个女儿已在岸边成家立业,其余四个儿子仍然从事捕鱼为生。

几年前,范先生中风,行动不便。香太太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顾丈夫,停止了捕鱼。“我们渔民害怕很多事情:暴风雨、洪水,但最害怕的还是河上的意外。我一刻也不敢让丈夫离开我的视线。”香太太说道。
梦想安定下来
在连绵不断的风暴中,春林2号渔村村民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岸,拥有一个坚实的住所。“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河边,只希望有个地方可以遮风挡雨,不用担心水位上涨,”渔村村长阮文全先生坦言道。

距离渔村不远的春林9号村安置区于2021年竣工,计划安置约100户来自原雄原县洪灾地区的家庭到岸上居住。然而,三年多过去了,这片安置区几乎已被废弃。
据雄原南乡领导介绍,这片安置区原是二级地方政府成立前雄原县的规划项目,当时规划的每块地面积都超过300平方米,超过了现行规定。因此,调整安置面积和准备土地分配文件都遇到了诸多困难。“当地政府真心希望为渔民家庭提供稳定的住房,但必须确保符合相关规定,以免日后出现程序错误。”雄原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曹英德先生说道。
尽管行政手续尚未办妥,仍有近十人挤在船上或临时搭建的房屋里。旱季,他们忍受着酷暑;雨季,他们又担心山体滑坡和洪水。对于住在船上的家庭来说,每逢暴风雨之夜,妇女们会紧紧抱着孩子,蜷缩在船角,而男人们则上岸去固定船只,抵御强风。“风大的时候,漂浮的房屋呼啸着,仿佛要掀翻屋顶,我们只能祈祷它不要倾覆,”七个孩子的母亲段氏清(音译)说道。

但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人们仍然没有放弃希望。漂泊了近60年的范氏香女士含泪说道:“我现在老了,不敢奢望大房子,只希望有个干燥的地方放床,这样涨水的时候就不用四处逃亡了。”
近日,雄原南乡向农业环境厅提交了一份文件,建议审查整个安置区,以便尽快安排春林2村的渔民家庭。
曹英德先生——雄原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
渔村的村民们不仅等待政策出台,也在积极寻找摆脱贫困的方法。一些家庭大胆借钱购买更多的小型机动船,扩大捕鱼范围。一些家庭的孩子外出打工,挣钱寄回家,用于修缮船顶,并在岸边搭建简易的铁皮棚屋作为临时住所。“现在,渔村里很多孩子都外出学习手艺,成为工人。孩子们一个个成长为优秀的人,村民们也更有信心了。”托安先生自豪地说。
.jpg)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各组织持续采取实际行动支持村民:发放救生衣,在风暴季节分发生活必需品,为贫困儿童提供奖学金,并动员企业捐赠材料用于建造船屋。每当风暴来临,乡镇官员、警察和民兵都会及时赶到,帮助村民撤离并收拾财物。正因如此,尽管生活依然艰辛,渔村村民始终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如同在风暴中支撑他们的一根绳索。
像我们这样的渔民只盼望着有一天能定居陆地。等到那一天到来,我们或许会放下渔网,盖起房子,种些蔬菜,像其他人一样过上平静的生活。
阮文全先生——春林2号渔村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