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叔华同志(1870-1931):献身革命,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
邓树华同志,本名吴生,1870年出生于义安省碧浩公社(现清春公社)良田村。
他的父亲邓叔海于嗣德三十一年(1887年)通过了学士考试,被任命为广治省的省级教师,后又担任清化县的县长。法国殖民者占领清化后,邓叔海辞去职务,回到家乡教书,同时积极参与爱国运动。
他的母亲是丁氏花,是丁儒典医生(来自河静省香山县)的女儿。她是一位聪明能干、爱国的女性。
邓叔华有一个哥哥名叫邓泰山,还有一个弟弟名叫邓贵会,他们都参加了革命活动。

邓叔华从小学习汉字,1900年通过了省科举考试。然而,他并没有成为官员,而是在1904年加入了维新会。邓叔华和他的弟弟在大比亚开办了一家农场,在当市建立了一个雄业会,承担了同事出国的费用,并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对抗法国殖民者。
1908年,邓叔华前往日本。东都运动失败了。1910年,邓叔华和潘佩珠返回暹罗(泰国),实施建立一个基地的计划,以便爱国者可以前往中国寻求拯救国家的方法,并从长远上帮助国内革命运动。

在暹罗,邓叔华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集结力量,在皮沙努洛克省皮奇县班东建立了一个基地。
在暹罗接受邓叔华训练的成员,前往广州(中国)后,成为阮爱国创立的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的核心力量,例如:何东茂,乐鸿颂, Le Hong Phong, Phung Chi Kien, Le Thiet Hung, Truong Van Linh...
1926年8月26日,邓叔华在暹罗创立了海外越南人协会。从此,海外越南人协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更紧密的组织。
1927年,阮爱国领袖前往暹罗。虽然与阮爱国领袖相处的时间不长,但邓叔华的思想发生了非常重要的转变。从此,邓叔华决定追随“阮爱国所规划的革命道路”。
越南共产党诞生于1930年2月3日。1930年中期,在暹罗(今泰国)披沙奴禄省飞集县班东村,成立了越南共产党第一个海外越人支部。邓叔华同志是第一位入党的党员,当时他已60岁高龄。尽管年事已高,邓叔华同志仍以共产党员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工作,与在暹罗的海外越人一起投身祖国事业,走上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
邓叔华同志和在暹罗的海外越南人的活动为我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2月12日,邓叔华同志在结束长期出差后于农布亚逝世。他的离世给在暹罗的战友和海外越南同胞留下了许多哀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