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黄乐同志——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忠诚的共产主义榜样

陈氏红绒理学硕士 DNUM_BDZBCZCACE 14:46

尽管知道走上革命道路意味着要付出许多牺牲、遭受许多磨难、坐牢,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但黄乐同志仍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并决心为党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新禄是一块拥有灿禄故里(现河静省禄河县)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地。在建国卫国的征程中,许多地名、人物发扬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祖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党的成立初期,在义静人民的爱国革命运动中,许多新禄故里的优秀儿女怀揣着青春的热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响应党的号召,成为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共产主义战士,随时准备将青春奉献给祖国。黄乐同志——新禄故里的杰出儿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Hoang Lac同志(1895-1935)真名Hoang Khoai,也称Hoang Khoai Lac(1)(他在活动期间曾用过别名陶渊、谭、康、清光、颜山等)出生于丁禄村(现河静省禄河县新禄乡)一个爱国儒家家庭。他的父亲是黄环先生(又名权环先生),是一位爱国儒家,经常为贫民开药治病。他还参加了潘廷凤先生(1885-1896)领导的香溪起义。他的母亲是阮氏淑夫人,是一位能干勤劳的女性。

Chân dung đồng chí Hoàng Lạc
黄乐同志肖像。

黄乐在父亲的悉心照料和悉心教导下长大。父亲教他汉字,后来又学习了国语。在一个饱受摧残的国家长大,亲眼目睹殖民政府和封建政府的剥削以及人民的苦难,爱国主义和仇敌之心在黄乐心中迅速燃起。他擅长诗歌和文学,因此在1920年至1927年期间,黄乐创作了许多诗歌,表达了失去祖国的人民的悲痛,讽刺和批判了出卖祖国的国王和官员,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例如:《汝公》、《劝公》、《我去》、《白帽才良》等。

黄乐还迅速吸收了潘佩珠、阮汉志、武廉山、吴德祺等同时代爱国学者和学者的爱国诗歌和文学作品……

1920年至1925年间,在芹苴县以及义静省的许多地方,都掀起了青年出国寻找救国之路的运动。与之前的同游运动不同,这次出国的方向是暹罗(泰国)和中国。当时,芹苴县成为义静青年出国途经长山前往杜华(当殊华)先生麾下厝溪的接待地。位于河溪乡的化建(即阮建)长巴村南部的垦殖营,是青年出国联络和交通的基地。

怀着青春的热情,黄乐与同营的8名芹禄青年相继出国,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在暹罗工作、学习、培训一段时间后,黄乐与战友们回到祖国,在外传道授业,积极宣传,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封建殖民政府的压迫和剥削。

1925年夏,福越协会(新越党前身)在荣市成立后,来自潮牙公社的吴德典教师回到芹禄县建立协会基地。1925年9月,第一个福越小组在芹禄县成立,其中包括吴德德、黄乐、黎越良、陈大果、武静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一年后,小组在同县5个公社建立了基地。黄乐继续动员村里许多参加福越协会的人士,在丁禄村建立新越组织,成员包括黄乐、黄莲、黄琪、阮居、梅吉、阮定、阮标等7人。他被指派负责党支部工作,通过论诗、开药、在家教导等形式,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爱国运动。

1927-1928年间,黄乐开明起来,吸收潘绍、阮汉、阮演、阮丹、阮艾、阮居、阮熙、潘珠、陶环、吴居、黎文林等加入丁闾村新越党组织。他和其他新越党员积极宣传,动员荣国学校的一批学生参加革命。新越党组织的活动在富闾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许多地方,群众组织斗争,控告豪强侵占公有土地,反对后禄、丁闾等地的过分赋税。结果,该乡各村从当地豪强、村长和官员手中收回了大量公有土地。

在发展组织、动员人民进行斗争的同时,以黄乐同志为首的丁禄县新越组织还成立了屋顶行会、孝道行会、快乐行会、耕耘行会等行会,进行宣传教育,启发群众,互相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1929年6月,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新越党组织进步成员前进的道路。阮风色同志被派往义静,宣传和动员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发展。该组织联系了黄乐同志,并委托他将位于丁禄的新越党支部改组为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

一批新越党的残党员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合会。不久,丁禄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也成为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合会的一个支部。1929年底,在芹苴,成立了5个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合会支部,即友义、丁禄、蔡良、潮芽、安庄,共有党员18人。这些支部积极协助吴德基、黎腾、武桂同志筹备1929年12月31日召开的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合会成立大会。大会在从上市场开往都厝(德寿)的船上举行。大会结束后,返回都厝时被士兵拦截搜查。黄乐同志开枪打死一名士兵,使代表们得以逃脱。(2)

1930年2月3日,越南共产党在领导人阮爱国的领导下成立,标志着我国革命发展的伟大转折点。1930年2月底,中部地区党委派陈友绍同志(乂安省英山区人)前往河静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芹禄是陈友绍同志开展工作的第一个地方。陈友绍联系了芹禄的共产党员,例如武贵同志、黄乐同志……,将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支部改组为越南共产党支部,并组建了富禄上支部和月澳支部两个新支部。

1930年2月,在丁禄乡,芹苴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正式成立,称为丁禄支部,成员有:黄乐同志(任书记)、黄莲同志、梅吉同志、阮居同志和黄琪同志。支部成员有黄乐同志的两个弟弟黄莲同志、黄琪同志以及黄琪的妹夫梅吉同志。

1930年5月,黄乐同志联系金溪村阮光通同志,商议成立新的党支部。1930年6月10日,金溪村党支部在德翁寺成立,阮光通同志任书记。

就这样,不久之后,新禄乡就成立了党支部,其中最早成立的是丁禄乡支部,还有热情的书记黄乐,在1930-1931年革命高潮中,为全乡的普遍斗争运动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Di tích lịch sử đình Đỉnh Lự trước đây. Ảnh: Tư liệu
丁禄公社昔日的历史遗迹。图片来源:文献

义静苏维埃运动始于1930年5月1日荣市-滨水区工农群众的斗争。当天,响应中部地区党委、河静省委的号召,黄乐同志率领丁禄、金溪乡党支部、莱石乡党支部和富闾乡党支部悬挂旗帜、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号召群众起来斗争。

1930年五一事件后,新禄乡人民的斗争运动有了新的发展。来自上东、上西、河东、河西四个村的数百名群众参加了斗争,从早上到下午包围了位于丁禄乡的乡政府,迫使他们交出32公顷公地给人民。这场斗争取得了胜利,给黄乐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鼓舞各村、各村农民的斗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期间,全村共收回了68公顷公地给人民。

1930年7月底,临时区党委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领导落实省委在8月1日国际反帝国主义战争纪念日在全省各地组织示威游行的方针,以提升党的影响力,鼓舞群众。区党委主张组织群众游行,并前往区公所提出要求,要求减免税赋和重新分配公有土地。黄乐同志受命指挥在长桥(红禄公社)的示威游行,带领数百名来自下干公社的群众,随后游行至下望(王禄公社),并赶往芹禄区公所,要求区长落实群众的要求。接到“义桥以北发生示威游行”的紧急消息后,区长陈孟旦立即率领5名士兵赶赴现场处置。面对群众的力量,他不敢镇压,而是采取了拖延部队的策略,劝说示威者散去。在双方互相提出10点要求,并迫使区长承诺“向省政府报告并在10天内作出答复”后,农民们结束了抗议。

这是芹禄县人民的第一次示威游行,也是河静农民第一次成功组织起来的大规模游行,敌人不敢镇压。河静省委高度评价这次示威游行,并评论道:“它拉开了河静农民斗争运动的序幕,展示了农民非凡的力量,迫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屈服,县长也不得不屈服并接受要求。(3)

1930年底,芹禄县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农民群众奋起反抗,夺取了全县众多村庄和公社的控制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1931年初,芹禄县共有73个村庄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全省共有170个村庄)。河静省,尤其是芹禄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在胡乐、阮廷梅、武桂、胡玉堂、潘根、陈旭等坚定不移的祖国子弟的带领下,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里程碑。

1931年8月底起,敌人集中力量镇压义静人民的斗争运动,实施镇压和恐怖。在河静,各县、省的领导机关不断遭到敌人破坏。数百名干部、党员和忠诚群众被敌人逮捕、监禁。在此期间,黄乐同志被选拔为县委宣传干事,随后担任省委印刷干事,并成为中央党委负责财务工作的成员。尽管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危险,他仍然坚守对党和运动的责任,日夜深入群众,维护党的影响力,领导群众抵抗敌人的镇压和恐怖。

黄乐受命掌管地方党委的财务,与众多党员一起负责寻找、建立根据地、藏匿和培养干部。他和其他人家负责为地方党委、省委和县委的干部提供食宿,让他们不顾敌人的镇压和围困,在家中秘密开会。当时,阮权(阮焕)先生的家有五个儿女,都参加了革命,是法国殖民者经常光顾的热点地区。阮先生和阮夫人被带到警察局,接受强制审问,以了解他们的革命活动,但未能得逞。他们烧毁了自己亲手建造的爱屋。

也是在这段时间,黄乐同志的两个儿子也非常活跃。1931年,黄孟康任中部党委青年部副书记;黄强则指挥红色自卫军。面对敌人的追捕,1931年底,年仅15岁的黄孟康也落入敌人手中,被捕入狱,并根据1931年河静省法院的判决,被判处9年劳役、4年半软禁。(4)

为了防止特务和士兵返回村庄搜查并发布全国通缉令,黄乐同志化名燕山,与中部省委和河静省委的多名同志一起回到红岭山根据地,发动民众捐献大米,藏匿党的干部。1932年2月初,敌人在封锁人民补给线10天后,袭击了香积根据地,俘虏了中部省委财务部长黄乐同志等河静党委最后一批领导干部。河静保安局发给顺化永安保安局长的电报内容如下:安治邮局工作人员逮捕了 Can Loc 区宣传暴动组织成员 Tran Huyen(别名 Kim Tien)和 Hoang Lac(俗称 Dao Vien)……”(5)指控如下:“在省委印刷厂工作,为 Can Loc 区委做宣传,担任青年区党委委员”根据河静省法院 1933 年 3 月 3 日第 25 号判决,黄乐被判处 9 年监禁和 4 年半软禁。(6)

在河静监狱服刑期间,敌人对他施以各种残酷的酷刑,如:用烧红的犁片压迫全身、用铁钳夹住他、毒打他、多次将他暴晒至不省人事等。此外,敌人还带着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来威胁他,但他仍然坚强地忍受着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发扬共产党员的精神,保卫党和同志。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他,直到他精疲力竭。在黄乐和他的孩子们被捕期间,他的妻子阮氏生,一位忠诚而坚韧的妇女,继续在狱中照顾丈夫和孩子。

在严酷的监狱制度和残酷的酷刑下,黄乐同志染上了肺结核。1935年4月3日,河静军政部长俊武向司法部提交了第201号报告,建议有条件释放两名患肺结核的政治犯黄快和黎剑:“我很荣幸地通知您,河静驻港公署刚刚转发给我省级医生的一条信息,该信息对上述两名政治犯有益:

1. 黄奎,别名康,囚犯人数:8人,30岁,来自河静省芹禄县丁鎏村,根据1933年3月3日第25号判决,因领导共产党员罪被判处9年徒刑,1932年2月15日入狱,1935年春刑期减为3年。

2. 黎剑,囚犯人数:180,46岁,来自河静省石河县丁鎏村,根据1932年1月17日第23号判决,因领导共产党员被判处13年徒刑 - 于1931年10月21日被监禁,1934年春刑期减为3年。

根据 4 月 30 日第 58 条第 10 款关于安南囚犯和罪犯制度的规定以及省医生的敦促意见,我恭敬地向您提议,经驻扎官同意,有条件释放这两名囚犯。(7)。

1935年初,黄乐同志因肺结核获减刑释放。他回到家乡,在家人和祖国的悲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芹禄县委在评价黄乐同志(黄快乐)和其他同志的贡献时,肯定道:“武桂同志、潘岸同志、胡玉堂同志、阮建淑同志、黄奎乐同志、阮廷梅同志、阮仁同志以及无数芹禄共产党员在党的光辉历史上倾注了他们的鲜血和骨头。”(8)。

尽管知道走上革命道路意味着牺牲、艰辛、监禁,甚至可能丢掉性命,黄乐同志仍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决心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黄乐同志及其家人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被认定为有革命功绩的家庭:黄乐同志是烈士,其姐姐黄氏黎是越南英雄母亲,其兄弟姐妹黄莲、黄琪、黄氏细,嫂子梅氏秋、阮氏玥都是1930年入党,曾被监禁,在起义前被追认为老革命干部。黄快乐烈士的子女黄孟康、黄强都是老革命干部,荣获国家颁发的许多高贵勋章和奖章。

目前,丁禄家族国家历史遗址竖立着一块纪念碑,纪念为成立河静省委而奠基第一块“粉红砖”的忠诚共产党员,碑上刻有5位同志的名字,其中包括党支部书记黄快乐同志。

如今,芹禄县烈士陵园依然弥漫着年轻一代的芬芳,他们纷纷前来缅怀革命前辈,缅怀先烈的功绩。陵园顶部矗立着一座独特的莲花石墓,安葬着黄奎乐烈士。作为忠诚共产党员的典范,苏维埃祖国的优秀子弟,黄奎乐将永远闪耀在祖国的光辉中。


笔记:
(1)黄氏家族姓氏为黄乐(Hoang Lac)。之所以取名黄奎乐,是因为他参战时使用了其叔父之子奎(Khoai)的身份证。被敌军俘虏后,黄奎乐这个名字出现在秘密警察的档案中。
(2)据国家政治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芹苴县委史》第38页记载。
(3)据《芹禄县委史》,国家政治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4页。
(4)根据黄孟康同志的监狱记录,保存在义静苏维埃博物馆。
(5)、6根据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黄乐同志狱中记录。
(7)据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黄乐同志的法文文件
(8)据《芹禄苏维埃史》(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记载,芹禄县委常委于 1974 年出版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ong-chi-hoang-lac-tam-guong-cong-san-kien-trung-trong-phong-trao-xo-viet-nghe-tinh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ong-chi-hoang-lac-tam-guong-cong-san-kien-trung-trong-phong-trao-xo-viet-nghe-tinh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黄乐同志——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忠诚的共产主义榜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