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茂同志——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党的典型高级干部
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期间,许多边水故乡的优秀子弟响应党的号召,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其中一位是黎茂同志——原越共中央委员,1930年任荣市委第一书记,1931年4月任中部地区委书记。
黎茅同志英勇地生,光荣地死,为党的辉煌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黎茅同志的名字已成为他祖国宜静,特别是英雄红城宜静的骄傲。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活在每一位宜安人民的心中,成为英雄的苏维埃祖国年轻一代学习和效仿的光辉榜样。
1. 从工人到荣市-滨水区工人运动的“先锋队”
1903年,在义安省荣市德塔街(现滨水坊),小男孩黎越毛(Le Viet Mao,又名乐毛)出生时,就在父母黎越然和阮氏秀的怀抱中啼哭。黎越然先生和黑奴一样饱受苦难,在滨水港当搬运工,阮氏秀女士则辛苦劳作,将四个孩子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子女众多,家境艰难,乐毛9岁才上学。12岁时,父亲去世,乐毛被迫辍学,到火柴厂当工人。在这里,和许多工人一样,乐毛每天要在工头的监督和剥削下,辛苦工作12至17个小时。乐茂早年在工厂里浸淫于压抑的工作氛围中,在资本家、工头、职员的鞭策下,体会到了被奴役人民的苦难,他为兄弟姐妹们的反抗行为感到欣慰,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

1921年,黎茂与黎越泽、阮利、黎端淑等友人商议,有必要组织一些精神活动,以拓展视野。他们购买了《中丹报》和《新世记报》等报纸,了解世界革命运动、法国人民的示威游行以及国内工人的活动……他经常把报纸带给工厂里的同事们阅读,闲暇时则讲故事,热情地讨论报纸上最新刊登的内容。他循序渐进地在年轻工人中培养爱国主义、热爱祖国和战斗精神。他深刻理解工人们的想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助他们。正因如此,他一直深受工人们的爱戴,他们把他视为兄长或亲人。
1922年,义静省粮食歉收,许多工人家庭忍饥挨饿,投机者将米价抬高了三倍。面对这种情况,黎毛和众多工人团结起来,争取提高工资、降低米价,迫使资本家做出让步。火柴厂工人的斗争让爱国青年黎毛看到了斗争的必要性和斗争的力量,尽管这些斗争仍然不足以改变失去祖国的人民的悲惨处境。
1923年至1924年间,年轻的黎茂通过陈文昭和河辉塔的讲座,进一步了解了人类历史和爱国事例,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意识在心中不断升华。一些年轻工人不堪忍受厂主的压迫,计划用棍棒进行报复。黎茂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这些工人,劝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并组织他们进行斗争,派代表前往厂主那里,要求他们落实经济诉求。1925年3月,黎茂与阮福、阮利等朋友继续动员工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向火柴厂老板捐款“祈求和平”。火柴厂工人积极响应,最终厂主不得不出钱进行和平祈求。这些斗争的初步胜利,使工人领悟了斗争的精神和方法。
1925年7月,在荣市滨水县昆明山,福越协会诞生了。这是一个由黎欢、陈富、陈梦白、孙光披等知识分子创建的爱国组织。协会成立后,派出干部到各地建立根据地,在当时义静省的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爱国主义浪潮。荣市滨水地区的工人们渴望找到生活的意义,仿佛被来自书籍、报纸、爱国诗歌和文学的崭新进步的爱国思想所滋润。像黎茂和他的朋友们这样的青年工人热切而愉快地迎接这股新风。黎茂迅速找到联系福越协会成员的途径,并在迪姆工厂和安勇河村迅速成立了福越协会支部。他以化名Cat负责这个支部。

加入福越协会后,勒毛积极宣传和启发劳动群众参加互助友好协会,以团结、爱国、友爱、互助、分享的精神教育工人。他的知识日益丰富,革命精神被强烈激发,怀揣着青年人的雄心壮志和渴望,他满怀热情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工作。他积极发起与工人对话的运动,为他们分析压迫剥削政权的根源,引导他们走上斗争之路。此外,勒毛还动员众多青年工人参加由福越协会先进教师在高春德学校教授的国五夜校学习。
1926年中旬,在福越协会成员的领导下,安勇河村村民向法院起诉村长贪污腐败、压迫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迫使村长辞职。协会借此机会安排勒毛参加村长选举,并成功当选。作为安勇村副村长,勒毛的活动更加便捷。他继续深入工厂和贫困工人社区,宣传和动员工人加强协会和小组,发动工人为废除节日和春节而斗争,并撤换邪恶的工头。通过这些活动,福越支部的基石不断巩固,荣市和滨水地区的工人也纷纷起来争取日常权利。
1927年起,义静省掀起了爱国运动的浪潮。通过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的成立,马列主义思想犹如一股清风吹进了义静省。当时,福越协会内部出现了很大分歧:多数派改名,按照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的路线行事,而一部分领导层则奉行改良主义路线。黎毛坚定地站在积极拥护和遵循越南革命青年协会革命路线的阵营。他工作热情高涨,认真研读了领导人阮爱国从中国广州寄来的秘密文件,积极工作,成为工厂工人阶级的核心骨干。
面对法国殖民者逮捕和监禁“青年团”和“新越团”的一批干部和党员的困境,一些同志在困境中动摇了,但黎毛仍然坚持不懈,坚守着他在火柴厂的根据地。他与阮越禄联系新越党员,组建了一个在滨水工人中开展活动的共产主义小组。在此期间,黎毛结识了阮风色和陈文恭两位同志(这两位印度支那共产党党员被派往荣市,在越南中部建立根据地)。由于这种密切的关系,黎毛受到同志们的信任,被委以在工厂建设革命力量的任务。作为工厂里的一名成熟工人,黎毛尽力帮助知识分子队伍中的同志们,并为他们在“无产阶级化”运动中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1929年底,义安省红色工会和红色农民协会的诞生,肯定了黎茂同志对工人运动的重要贡献,为义静省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奠定了基础。这也是黎茂同志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他从一名工人成长为火柴厂党支部的优秀党员,在越南共产党诞生之前,成为荣市-滨水工农运动的“红旗”和“灵魂”。
2.从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到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荣省第一书记,1931年4月任中部地区党委书记。
共产党成立后,义静省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在滨水火柴厂,由黎茂领导的共产主义小组转变为党的支部,黎茂任书记。
1930年3月,党中央委员(原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阮风色同志奉命配合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合会组织召开大会,选举越南共产党中央支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即中央党委)。黎茂同志是应邀出席大会的代表之一,并被任命为中央支部常委,主管工人运动工作。
义安省成立后,党中央在义安省指定了两个越共临时执行委员会,即荣省委员会和义安省委员会。黎茂同志任荣省委员会(包括荣市-滨水县、义禄县、兴原县和清化市)负责人。
在以黎茂同志为首的荣省委领导下,共产主义支部迅速在义河省和静省的工厂和农村建立起来。在短短两个月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中,黎茂同志建立了许多支部,例如:安勇上支部、禄多支部、德盛支部、安禄支部、德光支部、安大支部、荣市国民学校支部……
此外,乐茂同志还深入各工厂,建立党的根据地、群众基地,开展宣传、动员、教育,组织工人加入红色工会。

1930年4月19日,黎矛领导火柴厂党支部发动400多名工人罢工,要求厂主满足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结社自由等要求。这是党成立后我国工人阶级的三大斗争之一,为鼓舞义静人民的精神,使义静苏维埃运动进入一个与敌人进行不妥协斗争的时期创造了重要的转折点。
1930年4月20日,黎茂同志与阮风色同志在阮福同志(安勇河)家召开扩大会议,通报形势任务,开展庆祝193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的斗争运动。这是由黎茂同志直接领导的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开始斗争。
经过精心准备,1930年5月1日上午,约1200名来自兴原县安勇村、禄多村、德盛村以及宜禄县安后村、德盛村的农民举行抗议游行,前往荣市,与工厂工人一起为法国殖民者争取满足诸如增加工资、减少税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要求。抗议队伍没有武装,只举着镰刀锤子旗和横幅,列队整齐,一边游行,一边高唱国际歌。驻荣市法国领事馆调动士兵守卫和保护工厂,并命令兴原县长派士兵阻止抗议,但士兵没有向人群开枪,抗议队伍继续向长氏工厂大门前进。工厂内的工人被包围。只有工厂外的工人加入抗议队伍,沿着1号殖民路游行到滨水。在这里,法国殖民者向示威者开枪,造成6人死亡,18人受伤。1930年5月1日,荣市-滨水区示威游行的亮点如下:“在我国革命历史上,工人、农民和士兵第一次在前线携手并肩作战。”
1930年5月1日,在黎毛同志的领导下,荣市和边水工农举行了示威游行,边水成为第一个奋起反抗的地方,为全国工农树立了英勇的光辉榜样。工农的鲜血与义静人民的鲜血交织在一起,染红了我党的革命旗帜。边水、昆莫和安勇村的交汇处继续为祖国书写辉煌的历史篇章,永远是红城人民的骄傲。
此次历史性示威游行后,勒毛和中部地区党委发出号召,呼吁工人、农民、士兵、青年和学生以义安农民的牺牲精神为榜样,站起来组织示威游行、罢工、停课,抗议边水市枪击平民,抗议派遣军队镇压罢工和游行……
在黎茂同志负责的滨水工业区,火柴厂、锯木厂、电力厂、长氏厂、滨水港搬运工等一系列工厂的工人不断罢工。在革命斗志高涨的日子里,黎茂同志始终跟随滨水地区,直接指挥每一场斗争。他的存在确保了工人斗争运动走上正轨,为工人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提供了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继永安和滨水地区工农的斗争、法越学校学生和清章县3000名农民为摧毁奇远种植园而展开的斗争之后,随着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义静的斗争运动像油污一样蔓延到义安、河静等地。农业部所属的公社接管了政府,管理着村社的一切活动,并实施了许多惠及群众的政策。
1930年9月底,乐茂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赴香港出席第一次中央党代表会议。会上,他向党中央汇报了党中央的成就、义静苏维埃的胜利,并提出了巩固、维护和发展基层党组织,以及坚持人民斗争运动,反对敌人阴谋诡计的方案。他总是利用时间学习,不断学习,吸收《政治纲领》和党的新决议的基本观点。在这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回国后,黎茂与阮丰萨同志共同主持召开中部地区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党的《纲领》,传达会议精神和党的新政策。黎茂同志和阮丰萨同志成为中部地区党委的两位骨干。
1931年4月,黎毛和阮风色继续前往西贡参加越共第二次中央代表会议。他们为新党的决议贡献了许多意见。在这次会议上,两位同志被选举为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委员。
1931年4月底,中部党委召开会议,改组党组织,讨论组织维护苏维埃政权的斗争运动方案。会后,阮风色同志调入中央委员会,黎茂同志任中部党委书记。在中部党委和黎茂同志的领导下,1931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之际,滨水地区义静工农的斗争运动再次高涨。黎茂同志在前往工作地点的途中,在林河北岸滨佩6号一带英勇牺牲。
黎茂同志,原越共中央委员,1930年任荣市委第一书记,1931年4月任中部省委书记,28岁时以满腔革命热情献出生命,给英雄的家乡边水的兄弟、同志和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悲痛。他的革命生涯虽然短暂,但却英勇,为工人运动、义静省革命运动和中部省委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黎茂同志在义静苏维埃运动的生动实践中留下的关于组织动员群众、建设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民为根本开展革命运动等方面的经验教训,至今仍对我们党和义安省委领导国家和祖国走上党和胡伯伯选择的正确革命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黎茂同志的革命道德、学习能力和实践活动的榜样将永远闪耀在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特别是当代和未来的青年一代心中。
参考:
- 《边水坊党委史(1930-2015)》,乂安出版社,2015年;
- 《乂安省委史(1930-1954)》第1卷,乂安出版社,2019年;
- 《乂安典型儿童(1930-1975)》第1卷,乂安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