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根同志是义静苏维埃运动中一位坚定不移的战士。
潘岸同志作为义静苏维埃革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之一,曾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在被敌人处决前,潘岸同志高呼:“印度支那共产党万岁!”
潘岸同志于1910年[1]出生于河静省芹禄县朗秀村(现定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丧母,父子俩在定禄村的集体宿舍里相依为命。潘岸同志的父亲潘坎先生是一名西莫,所以村民们都叫他“西莫先生”。西莫先生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打虾、打鱼赚钱养活他的独子潘岸同志。
每天早上,父亲把虾和鱼带回家后,潘根就会去集市和村里卖。卖完鱼之后,潘根就会在黄乐先生家附近徘徊,学习国语和汉字。黄乐先生很欣赏这个穷学生的勤奋好学,于是拿出纸笔,让潘根和他儿子一起上课学习。
黄乐、黄连两兄弟除了教读书写字,还教潘安射击,并训练他徒手武术。当潘安能够流利地读写,掌握武术,并认识到小弟子聪明机智、意志坚强时,黄乐老师便向他开导革命,教育他爱国主义,并介绍潘安加入爱国组织。

1928年初,丁禄村新越组织诞生。村里爱国知识青年热情参与革命活动,如黄快乐、黄琪、黄莲、梅吉、梅定、阮居、阮强、阮丹等。潘根经老师介绍加入了新越组织。在新越组织的领导下,还成立了诸如屋顶协会、殡葬协会等隐蔽的协会,互相帮助,并利用它们进行革命宣传。
1930年2月3日,越南共产党诞生。1930年4月,芹禄县委也正式成立,由河静省委临时书记陈友绍同志(义安省英山市人)[2]直接领导。
1930年4月底,丁禄村党支部正式成立,成员有梅吉、阮居、黄桂乐、梅廷、黄琪5名同志。黄桂乐同志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贯彻落实芹禄县委决议,丁禄党支部迅速部署发展党员工作。在此期间,已介绍许多爱国、有革命意识的青年入党,如潘岸同志、朱惠同志、朱世同志、黎越行同志等。
响应省、区党委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号召,丁禄、金渠等乡党支部和莱石乡许多党支部散发传单、悬挂镰刀锤子红旗,号召群众起来斗争支援革命。
为了响应荣市-滨水区工农的斗争,1930年8月1日清晨,富鎏乡和莱泽乡的500多名农民聚集在长桥(红禄)。在听了黄可乐同志清晰阐述国际反帝国主义战争日的意义,并揭露了法国殖民者及其走狗的阴谋诡计后,潘根同志加入了革命群众的行列,前往县公所表达诉求。在抗议游行中,他们高呼口号:驱逐法国殖民者,减免赋税,废除市场税、渡轮税……
陈孟旦县长得知民众抗争的消息后,立即派出军队前来处置。面对民众的斗志,县长不敢轻举妄动,在民众提出的十项请愿书上签了字,并承诺在十天内给予答复。
8月1日游行示威结束后,敌人试图搜捕参加斗争的干部、党员和群众。村里的许多党员都被逮捕,如梅吉同志、黄莲同志、梅敬同志、阮廷居同志……
1930年底,潘根同志奉命处决驻守在芹禄顺天渡口哨所的党羽文峰。受上级委托,潘根同志和古惠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试图找到消灭目标的方法。11月底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士兵们正在打牌,两人悄悄爬到哨所附近。潘根同志确定了暗杀目标后,开枪打死了文峰——这个欠芹禄人民血债的人,随后躲进了富闾村。
面对芹苴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法国殖民者试图增强其势力,派遣士兵驻扎在多地。在芹苴运动的鼎盛时期,敌军在芹苴地区建立了37个军事哨所和前哨,拥有900多名军团士兵和141个哨所[3]。
法国殖民者实行“宁可错捕,不可放人”的政策,因此在此期间,许多党员落入敌人手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31年4月14日从Gieng Gian到Cau Trot的围城战,敌人逮捕了38人,其中包括12名党员和26名平民……[4]。
敌人的残酷恐怖,更加激发了党员和群众的爱国热情。于是,1931年8月15日(农历)傍晚,在潘岸同志的指挥下,革命群众聚集起来,包围了总司令阮比亚的府邸。由于阮比亚不在,军队只击毙了他的两名最得力的亲信。潘岸同志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负伤,被裴文先生送回后方。
围城之后,法国殖民者镇压得更加残酷,他们包围了每家每户,进行“泄塘捞鱼”,以此来脱离共产主义。没过多久,公社的干部、党员、组织和工会几乎全部被捕,只剩下潘根、阮玄、阮一等少数党员逃脱……
面对敌人的猛烈追击,中部地区党委决定撤退到山区秘密开展工作。在此期间,潘根同志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追击。
1931年底,面对敌人的猛烈追击,潘岸、黎禄、陈旭、阮心、阮泰等同志不得不出国到暹罗(泰国)暂时避难,并与海外党委取得联系。
1933年中旬,潘岸、黎禄和陈旭三位同志奉命返回家乡。抵达长巴(河静省香溪县)后,陈旭和黎禄同志落入敌手。潘岸同志逃脱后返回丁禄,与梅吉和阮居同志联络,重建党支部,并设法联系石河、义春和其他县的同志,重建党的根据地。
为了方便走访各村,潘安乔装打扮成士兵,口袋里揣着两把枪,手里拿着巡逻员的徽章,走遍各个村庄和公社,寻找组织会议重建临时省委的途径。
1933年8月下旬一个雨夜,潘安从天寺开完会回来,住在永和村村民阮俊家,却突然被法国殖民军逮捕,关进河静监狱。在狱中,尽管遭受残酷的酷刑,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仍然积极参加河静监狱党支部的活动。
潘甘深知自己难逃死刑,便试图告诉外面的人:“我一定会被处死,所以如果你们还看到秘密警察审问、殴打其他党员的案例,请告诉我,这样我就能担负起拯救那些同志的责任了”[5]。
1933年10月19日,法国殖民者知道无法从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身上榨取任何好处,便将他押送到丁鲁村鲁宾镇处决。回到故乡后,潘根同志请求士兵摘下他的眼罩和口塞,让他最后一次看看自己的祖国和村庄。在被枪决前,他高呼:“印度支那共产党万岁!”
潘岸同志英年早逝,定吕人民深切哀悼。他的逝世是党和革命的损失。潘岸同志的一生奋斗和生命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
[1] 据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收藏的第105号革命回忆录所述。
[2] 陈友绍同志(1906—1931),别名:陈兰、阮忠善、陈绍,乂安省当山公社(今灵山公社,安山县)阳春村人。1930年3月底,陈友绍同志在上筹渡口(今河静省芹禄县天禄公社,内义公社)召开会议,成立河静省临时党委。1930年,他任河静省临时书记。
[3] 据《新禄公社党委史》载,劳动出版社,河内 2012 年。
[4] 据《新禄公社党委史记》载。劳动出版社,河内 2012 年
[5] 回忆录,现藏于义静苏维埃博物馆。
参考:
- 潘根同志回忆录——现藏于义静苏维埃博物馆
- 《河静省委史》。国家政治出版社 - 河内 1993
- 《新禄公社党委史》。劳动出版社 - 河内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