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武同志——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忠实榜样
潘春武同志是义静省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全心全意为党奉献的光辉典范。
潘春武同志是河静省甘川县凡新乡多艾哈村(现甘阳乡南青村)人。。潘春武同志从小亲眼目睹凡新县乃至整个甘川县人民在南朝封建殖民政权统治和剥削下的悲惨生活,便形成了爱国思想和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1928年底,甘阳成立了新越革命党支部,邓仲方同志任书记。通过支部活动,爱国进步思想对爱国青年潘春武产生了深刻而强烈的影响。

1930年3月底,河静临时党委成立后,陈友绍同志返回甘阳,联系一批爱国青年,发展甘川革命运动。尽管当时甘阳没有党员,也没有共产主义支部,但潘春武同志和村里的其他爱国青年,如邓仲方、阮文焕……,都主动联系县委和省委委员,开展工作。
在党员的启发和指导下,1930年3月底,以开办铁匠铺的形式,成立了甘阳红色农民协会。甘阳红色农民协会由3位同志组成:邓仲方同志(当选为组长)、潘春武同志和阮文焕同志。
农会成立后,潘春武同志和农会迅速开展宣传工作,不断壮大农会力量。在同志们的积极推动下,农会短短时间内就启发了同情党、同情革命的群众,并接纳他们加入农会。
潘春武同志的家,位于山脚下僻静之处,是农会聚会和交换斗争情报的场所之一。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准备纪念国际反帝日(1930年8月1日)斗争的方针,农会特地在潘春武同志家召开会议,商讨具体方案。
1930年8月1日上午,潘春武同志带领农会同志们,从河涌发动数百名农民,与景和、永律(石河)、富禄、莱石(芹禄)等地农民配合,前往芹禄县游行示威,提出诉求。潘春武同志不仅是这次游行的动员者和领导者,也是游行示威的积极参与者。
响应阮廷莲同志领导的1930年9月8日甘川乡人民的示威游行,1930年9月9日上午,陈友章同志和范世同志率领500余名阮班乡人民前往河静镇抗议,潘春武同志和农民协会号召河堤乡人民迅速加入他们的队伍。抗议队伍到达关科(甘城乡)时,卫兵派士兵进行镇压。
潘春武同志和群众毫不畏惧,依然勇敢地高呼斗争口号。敌人向他们开枪,造成7人死亡,多人受伤。面对势均力敌的局面,党员和农会指示群众暂时撤退。
1931年3月底,多爱河村党支部成立,潘春草同志任书记。农会委员潘春武同志,因对当地革命运动作出贡献,被吸收进村支部,正式入党。
河党支部成立后,一直把潘春武同志的家作为聚会场所和秘密印刷厂。在潘春武同志的家里,河党支部的许多斗争计划都得以实施,例如:1931年3月底,配合凡新乡和河一乡(甘川)6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展示力量;1931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在安化同屯举行散发传单、插党旗的集会……
面对义静省革命运动的强劲发展,法国殖民者实施了许多恐怖政策。
面对义静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法国殖民者实施了一系列白色恐怖政策。1931年12月底,潘春武同志在安阳车站被敌人逮捕。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刑拷打和利诱,但仍无果,1932年初,敌人被迫将他释放回乡。
出狱后,潘春武同志、潘春草同志和其他几位党员联系并恢复了多艾哈村党支部,继续开展活动。运动恢复后,法国殖民者和南朝封建政府继续派遣身着蓝军制服的士兵追捕、逮捕党员。潘春武同志得知后,在安阳站被敌人逮捕并遭受酷刑。
出狱后,潘春武同志继续建立联系,并于1936年至1939年积极参加地方民主革命运动。潘春武同志与邓国祺、潘春才同志在当地组织了各种隐蔽的协会,组织人们学习国语、读书报、聆听进步诗歌等。
潘春武同志的革命生涯是义静省共产党员坚毅果敢的光辉典范。潘春武同志对地方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党和国家授予甘阳公社九位老革命干部之一[1]。
-----
笔记:
[1] 甘阳公社党委史(1930-2005),升龙印刷股份公司,河静市,2012年,第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