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同志——1931年甘川县委书记
陈道同志为河静省甘川县革命运动作出了诸多贡献,成为一代又一代革命英雄的楷模。
陈道同志(Tran Xu Dao、Tran Dac Dao,别名:Dong Phong、Thieu Quang),1900年出生于河静省锦川县文新公社(现安和公社)安阳村。

安阳-安化虽然土地贫瘠,但这里的人民非常爱国,勤奋好学。陈道同志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为他提供了学习汉语和越南语的一切条件。完成学业后,他没有选择参加普通话考试,而是回到家乡任教,成为了当地人民爱戴和尊敬的教师。
1930年初,陈兴同志(别名黄,德寿县人)受省委委派,前往冯伦村[1]进行教导和组织建设。陈道同志是陈兴同志接触到的第一位年轻人。
陈兴同志深知陈道同志重情重义,始终怀揣着为祖国摆脱殖民封建政府压迫而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便经常到他家串门。此后,陈道同志辞去教职,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党的文件和传单,正式踏上革命道路。
在此期间,陈道同志接到陈兴同志的委托,负责散发传单、在重大纪念日插红旗等多项任务。陈道同志勇敢而聪明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
1930年10月,陈道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被吸收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正式入党后,他受上级委派,负责推动建立适应新战斗形势的地方党支部和爱国群众组织。
陈道同志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威望,又吸收了两位优秀人才入党,即陈德典同志和陈兰同志。1930年11月,安阳党支部成立,陈道同志任书记。
支部成立后,陈道同志与支部同志们继续分工合作,扩大活动范围,组织宣传,动员和发展党员。由此,1930年12月,安舍支部和石溪河支部相继成立,承担起领导地方人民斗争运动的任务。
然而,当甘川县革命运动处于发展阶段时,县委执行委员会的同志们却相继落入敌人手中。1930年12月22日,为了动摇甘川人民的革命精神,法国殖民者将县委书记阮廷莲同志从河静监狱押往甘川县枪决。
面对地方革命运动的艰难处境,以及组织被敌人摧毁后需要党委领导,陈道同志于1931年2月组织召开代表会议。会议评估形势,讨论新形势下的行动方针,选举了由3名同志组成的甘川县委执行委员会。陈道同志被会议推选为书记。
陈道同志和执行委员会的同志们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巩固群众组织和党的基础。凭借其威望和积极活动,陈道同志在短时间内领导在该县各村、公社恢复了许多党支部。至1931年6月,甘川县委已拥有23个党支部,党员117人。
陈道同志不仅重视党组织和爱国群众组织的建设工作,还密切领导人民斗争运动。他指导党支部组织多次集会和演讲,揭露封建殖民政府的罪行,宣传党的政策……通过参加这些集会,人民进一步提高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做好了参加党领导的斗争的准备。正因如此,甘川人民的斗争运动在经历了一段被敌人恐吓的时期后,逐渐得到巩固。
这段时期甘川人民斗争运动的典型代表是甘川县文新乡群众配合石河县人民举行的两次听取演讲的集会和示威游行(1931年3月);甘川县河一乡(石河)人民配合于1931年5月1日举行的有15000多名甘川群众参加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为适应新形势下领导群众运动的要求,1931年6月25日,甘川县党部代表大会在安仁村(今安化乡)召开。陈道同志以其对地方革命运动的突出贡献,被大会正式选举为甘川县委书记。
陈道同志还受省委委派,协助奇英人民的斗争运动。在陈道同志的贡献下,奇英的党支部和群众组织在敌人恐怖统治下一度瓦解后,逐渐得到巩固。
然而,面对义静人民的斗争浪潮,法国殖民者及其傀儡政府为了镇压这股强大的革命浪潮,却实施了各种逮捕和恐怖政策。由于全省的普遍运动遭到严重恐吓,尽管陈道同志和甘川县委积极巩固组织、开展群众运动,但甘川县的革命形势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此时,县委只剩下三位同志:陈道、陈德典和阮友泰。由于遭到敌人严密追捕,同志们决定抛下家人,秘密深入各根据地。陈道和阮友泰同志尚未组织集会,便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歌曲,继续向人民宣传和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
《共产主义宣传》、《号召农民》、《妻子劝丈夫》等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在同志们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行动下,甘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群众运动依然蓬勃发展。虽然无法像以前那样积极组织示威和斗争,但盖会、安平、安渥等村社的党的根据地和群众组织已逐步恢复。
革命运动刚刚兴起,法国殖民者和傀儡政府就不断派遣法国间谍和蓝衣士兵进入甘川,搜捕党员和爱国人士。1932年3月,陈道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被法国士兵包围并逮捕。敌人知道陈道同志是县委骨干,便用尽各种手段贿赂、拷打,但始终无法从他身上获取任何情报。因此,从1932年3月到1940年3月,陈道同志被敌人囚禁在河静监狱,后来因在狱中参与政治斗争而加重刑期,并被流放至广南省。
1940年,陈道同志获释。回到家乡后,他继续联系,继续开展活动。然而,1941年8月,陈道同志在甘川被认定为一名典型的党员干部后,再次被敌人监禁。
1943年3月,陈道同志出狱,与党组织建立联系,继续开展活动。1945年3月9日日军发动反法政变后,陈道同志与阮黄、阮廷海同志会面,商讨如何领导群众同舟共济,解决眼前的饥荒。
义静省际越盟阵线成立后(1945年5月19日),甘川县越盟组织也从县级到各县得到了大力发展。1945年5月,陈道同志、阮黄同志、范世同同志和阮顺同志迅速掌握情况,在吉庆村召开会议,成立了凡新县越盟总委员会。
1945年8月8日,义静越盟召开代表大会,讨论起义方案。大会同意将两省各县划分为6个分区,并指派负责干部。甘川县是第6分区(又称南河越盟分区)的一个县。
贯彻落实中央常委会关于“日法两国互相攻伐,我方行动”的指示和义静省越盟领导委员会起义命令,1945年8月13日,越盟南河在绒板(甘川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各级起义委员会,紧急筹备起义夺取政权的必要条件。代表甘川县出席会议的有陈道同志等8位同志。
1945年8月14日,陈道同志与甘川县越盟同志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起义委员会,动员群众准备起义夺取政权。在陈道同志和起义委员会的领导下,甘川县人民一致奋起,于1945年8月17日胜利夺取政权。
1945年5月25日,甘川县临时人民革命委员会正式向群众宣讲。该委员会由3位同志组成:阮友泰(主席)、孙思奎(副主席)、陈道(书记)。
1945年八月革命后,陈道同志深受组织信任,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如:抗日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川县委副书记(1946年12月—1947年7月);当选为河静省委委员(1947年8月—1948年11月);……1949年,陈道同志调入中央,任中央农业动员委员会委员,负责农业动员工作(1949年9月—1955年5月)。

退休后,陈道同志回到家乡,继续活跃于地方政治和社会组织,如:担任河静省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1967年)。1969年,陈道同志因年老和被关押在帝国监狱的后果而去世。
陈道同志1931年任甘川县委书记,是甘川家乡一位典型的共产主义战士。他自党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革命,其一生展现出勇气、智慧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出色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任务的榜样。陈道同志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表彰,并荣获多项殊荣:二级独立勋章、一级抵抗勋章等。
[1] Van Tan公社Phung Luyen村,现Cam Xuyen区Yen Hoa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