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轩店——红色种子的培育地
来到灵山(安山),我们来到位于阳春村中心的一栋两层木屋,它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就是孝安春的遗址。这里是三教小组、爱友小组、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党支部和安山县第一个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的成立和活动场所。
在殖民封建制度奴役的年代,早在1922年,安春就出现了一批思想开明、有反抗暴君意愿的人士,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由年轻、有知识、有爱国精神的男子组成的三教组织。他们是文北、黄克白、潘太阿、高春威、潘黄添……
他们齐聚一堂,计划集结全省乃至全国的力量,共同抗击侵略者,并动员子弟出国留学,回国报效祖国。“三教”小组同意在潘黄登先生(由黄克巴先生担任主席)的家中开设一家传统药店,既是为了救治贫民,也是为了筹集手术资金。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三教”小组成员决定捐出田地,共同耕耘。
.jpg)
筹集了一些资金后,大家在桂塔古花园里建了一间茅草屋,用来熬制中药和销售杂货。凭借着“现在买,诚信卖”的经营理念,来熬制中药和购买商品的人越来越多,店铺也越来越红火。
除了买卖生意之外,商店也成为讨论时事的场所,从而调动和启发民众的斗志。在此基础上,“三教”会的会员日益增多,由最初仅有五六人,到1925年已增至42人,并正式更名为“三教联谊会”。
此时,由于资金雄厚、会员众多,协会决定秘密从郎田地区(现德山乡)的一位林业官员手中购买一栋两层木屋。这栋木屋建在阳春村中心地带,两面山墙、屋顶和上层门廊前的四个屋顶上都装饰有六种图案,其中三幅是天空浮雕。屋内最庄严的地方,装饰着一句对联:“卖的是蜜糖,不是水;交易的是千万,不是官位。”
房子建成后,由于成员大多来自阳春和安灵两个村,所以大家一致将其命名为孝安春。孝安春外面是售卖传统医药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店,里面则是宣传、启蒙、教育爱国思想、培养革命干部的场所,同时也是当地革命运动的联络点。
此外,为了发展更多的资金、扩大经营区域,该会还拓展了织布、制衣、茶叶贸易、土地开垦等商业和生产活动。
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干部杨廷水同志认识到可以将孝安春建设成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特来此与会员们见面商讨,并将友好协会改组为越南革命青年协会支部,潘泰亚同志任书记。
尽管一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和监控,孝安春社的成员们仍然接收、印刷和传播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件以及宣传革命思想的文章、歌曲和诗歌。
为了赢得群众的支持,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倡导整顿优良风俗习惯,动员大家参与挖沟、修路、重修村门、宣传破除迷信等活动,这项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和积极响应。
1929年9月,安春越南革命青年协会支部改组为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这是安山地区第一个支部,也是义安省农村地区最早建立的支部之一。
党支部的活动得到了中央委员、中部地区党委负责人阮风色同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安春党支部成员的活动基础上,秉承“传播油污”的口号,革命运动已蔓延至整个地区及周边地区。
在Anh Son建立了更多的党支部,如:Duong Long、Da Tho、Long Dien、Tri Le、Yen Luong、Lang Dien、Kha Phong、Nhan Hau、Thuan Trung...以及在其他地方的许多党支部,如Hanh Lam(Thanh Chuong)、Truong Ke(Yen Thanh)、Hoang Truong(Dien Chau)。
安宣党支部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整个地区革命运动的核心。后来,当党组织并入越南共产党时,安宣党支部仍然是革命运动的坚强支柱,尤其是在1930-1931年的高潮时期,义静苏维埃。
如今,安春学校已成为灵山乡乃至整个英山县学生的必去之地。来到这里,他们的心灵将充满对先辈传统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自豪感,让历史文化的源泉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