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母亲抚养两个盲孩子的艰难处境
陈氏艺女士(87岁)是一位烈士亲属,她和两个失明的孩子住在安城县永盛乡永福村的一间小屋里。她的生活极其艰难,只能依靠每月发放的烈士亲属、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社会补助金生活……
一个初冬的日子,我们拜访了陈氏宜女士的家。她家是一栋面积38平方米的两居室小房子。2这里是母亲和三个孩子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祭拜祖先和烈士的地方。看着挂在墙上的祖国奖状和抗战勋章,毅女士说:“我们家祭拜的是祖父母、祖先,祭拜的是丈夫,还有丈夫的弟弟——一位在抗美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丈夫的父母年迈去世后,宜夫人和丈夫代替父母抚养弟弟吴志林。在激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吴志林志愿参军。他被分配到一支工程兵部队,负责修建和保护安城地区7号公路上的桥梁、道路、隧道和军用仓库。1968年,吴志林在美军轰炸中身亡,当时该工地位于永盛乡。
倪女士的丈夫在演州建材商店(位于邦桥旁)工作,这家商店也是美军飞机袭击的重点目标。当时,他担任商店经理,多次与同事们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疏散和保护国家物资。后来,他被授予一级抗美抗战勋章。
19年前,Nghi女士的丈夫去世。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由Nghi女士独自抚养长大。然而,Nghi女士的二女儿和三女儿都是先天失明。多年来,她们三个人互相依靠,共同生存。如今,Nghi女士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完全无法行动,只能依靠失明的二女儿照顾。

“我的两个姐姐自出生起就失明了,但我比三姐更灵活,所以我还能四处走动,照顾母亲,并按照自己的习惯做家务。因为我看不见,所以做什么事都得用手脚,这很困难。母亲年纪大了,只能待在一个地方,妹妹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必须努力克服。如果我自己不做,谁来照顾我们三个人呢?”吴氏秋女士(Nghi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分享道。
看着孩子们每天生活在黑暗中,眼睛也不如别人明亮,倪太太心里更加难受。“四个孩子出生后,只有小儿子正常,而且比姐姐们健康。现在小儿子结婚了,住在10公里外,大女儿身体也比较虚弱,不能经常回来照顾我、帮我。家里的一切,我们三个人都得操持。有时候,我真后悔自己没能把眼睛挪开,让孩子们也能像其他人一样拥有光明,过上正常的生活。”倪太太说。
倪女士家依然面临诸多困难。目前,三口人每月靠烈属津贴和残疾人津贴度日。这笔微薄的钱,用来支付三口人每天的伙食费和医药费。
看着身为烈士的丈夫和弟弟的遗像,倪女士唯一的愿望就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建一所与现在住的独立小房子,让全家人住进去,把老房子当成一个更加庄严的祭祀祖先和烈士的场所。
倪太太分享道:“我只能祈求,但我家的经济状况根本无法支撑建房。日常开销很大,药品也不够,我又从哪里弄钱来建房呢?我只能祈祷两个失明的孩子健康,并妥善保管好家里的香火,这样我离开的时候才能安心。”
永盛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成雄表示,陈氏毅女士家是该乡贫困户之一。家中母亲年老体弱,两个孩子双目失明,无力自理,只能依靠烈属和残疾人补助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宜女士一家正在祭拜烈士,当地政府最近对她格外关心。每年逢年过节,从公社到村里的各部门、各支部都会来探望、鼓励,与她一家人分享。
当地将继续呼吁和动员捐助者和慈善家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便 Nghi 女士的家人能够升级并建造一所新的、更宽敞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