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过高,学生们感到沮丧。
“老师,学习这么多有什么意义?我不明白……”,范氏碧芳大师引用了一位因压力过大而患上抑郁症的学生的话。
胡志明市阮奎学校十年级学生自杀身亡,留下一封信,称自己因学习压力大、无法满足家人的期望,这一令人心碎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童年就是学习
“这不是唯一一个令人痛苦的案例,”胡志明市玛丽居里中学心理室主任范氏碧芳老师肯定地说。
Phuong 女士分享了发生在她学校的一个故事,涉及一名名叫 Thanh(化名)的学生。
Thanh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GPA接近9分。Thanh才11年级,甚至还没开始备考大学,但他一周的课外辅导班就已经排满了。男生不爱运动,没有朋友,也从未和女生牵过手。他不看书的时候,就用智能手机来消遣。
当Thanh陷入抑郁时,学校心理医生及时找到了他。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他可能会做出消极的行为。
Phuong 女士说,Thanh 曾向老师吐露心声:“如果我的父母也把这部手机拿走,我的生活将一无所有。”
Thanh埋头学习,并非因为他对知识感兴趣。他学习是为了保护手机——他最后的娱乐来源。在此之前,每次他的成绩下降,父母就会减少一项娱乐活动,认为这是他成绩下滑的原因。
“老师,学习这么多有什么意义?我不明白...”,Phuong 女士在被抑郁症折磨时引用了 Thanh 的话。
这名女学生从早上开始学习补习班和主修班,一直学习到晚上将近11点,回家后甚至来不及换校服,就坐在书桌前继续学习。摄影:Nguyen Hang |
社交媒体上一直有人分享一张九年级女生晚上11点学习的照片。女孩依然穿着校服,认真学习。她刚从晚上7点开始的补课回家。
女学生的姐姐阮姮(Nguyen Hang)感叹道:“她整周都在学习,没有休息,晚上回家,吃完饭就去上补习班。我不知道她的学习成绩有没有提高,但她的健康状况确实下降了很多。”
原因是她今年要参加高一入学考试。她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公务员,所以她的学习压力更大。只要成绩不好,她就会在家里受到惩罚。
“都晚上11点半了,他还一边吃着饭一边复习明天的课,还有一堆提纲呢。不知道他要复习到几点呢?”姐姐担心地说道。
父母对这些抱怨不屑一顾。几年前,姐姐和妹妹没什么两样,在全家人的期望下埋头苦读,准备考试:“我们小时候就是为了读书,所以走到社会上,还是很懵懂的。”
切断一切娱乐活动,一个致命的错误
心理学家范氏碧芳表示,学业压力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孩子一时冲动,可能会采取消极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离家出走以测试父母有多担心,或者因为对亲戚感到愤怒而迅速将自己锁在房间里。
“在Thanh的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从未像今年这么高。很多年前,学生们只面临爱情和友情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硕士Pham Thi Bich Phuong说道。
学龄不仅仅是成绩和成就。孩子们也必须拥有谚语中所说的“一是魔鬼,二是精灵,三是学生”的纯真和淘气。不按年龄生活的孩子,就会养成离经叛道的思想。
冯女士在学校直接治疗3名患有抑郁症的学生。为了治疗这些学生,冯女士必须对每个班级进行心理测试筛查。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学习时间压倒了所有其他活动。如果孩子学习不及格,父母就会减少他们的娱乐活动。他们的生活环境逐渐狭窄,直到除了书本什么也没有。
面对压力,孩子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打破壁垒,变得固执、叛逆;二是退缩,不愿沟通,逐渐陷入抑郁。
“在抑郁症的这个阶段,只要再多一个诱因就会导致孩子产生消极行为,”Phuong 女士说。
日本金泽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博士生阮国旺这样描述现状:“考试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活动,学校实际上变成了备考中心。课外补习、辅导、补课、补习……也都是为了考试服务的。”
Vuong先生认为,学校——一个发现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品质和能力的地方,以便人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成为一个懂得为自己和社会寻求幸福的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考试准备机器。
家庭和学校应减轻压力
心理学硕士范氏碧芳表示,考试压力不仅困扰着阮渠高中,也困扰着胡志明市所有学生。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未来,学生患抑郁症和自杀的风险将会增加。
胡志明市在高中设立心理咨询室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并非所有学校都做得很好。考试压力的加大使得对心理专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心理学家认为,对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家长不能断绝孩子的一切娱乐来源,而是要清楚地了解孩子想要什么?什么能让他们快乐?
当发现疲劳、退缩、活动不规律和不愿交流的迹象时,家人应立即采取措施,以免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