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峰县希望通过肉桂树消除贫困
桂峰县素有“肉桂之乡”的美誉。该县在保护现有肉桂林的同时,还种植了60万棵肉桂树,以便为少数民族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肉桂中的希望
年底,边境乡汉迪县的村民们正忙着清理山坡上的野生植物,准备种植肉桂树。永田村的卢文怀先生一家刚刚在自家后山上种下了近4公顷的肉桂树。怀先生兴奋地说:他们家几十年前就种过肉桂树,但当时数量很少,只是间作在白千层地里。

今年,国家出台了扶持幼苗的政策,于是这家人把整片山坡都改造成了肉桂种植园。幼苗一到,他们就立刻组织人手挖坑栽种。按照乡镇农业工作人员的指导,肉桂幼苗被从花盆里取出,按行栽种,株距2米,每棵树都施了一把肥料。由于幼苗只有30厘米高,他们要保护它们免受牲畜啃食,并定期除草,如果幼苗枯死,就补种新的。
“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比以前稳定了,这棵肉桂树会得到更好的照料,我们会定期修剪和采摘,直到它完全成熟。预计4到5年后,就可以通过修剪枝条来采摘肉桂,然后卖给贸易商。希望这棵新树能带来高经济效益,帮助家里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罗文怀先生说道。

观察显示,在永田村,许多农户都拥有3-4年树龄的肉桂园,这些肉桂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照料。当地居民表示,以前山坡上主要种植的是相思树和木薯,但后来意识到肉桂树的价值更高,于是改种肉桂。
一位当地人说,过去他家也种过相思树,这种树只需5到7年就能收获,但种子、肥料、养护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开垦道路的成本,非常高。而种植肉桂时,他们得到了支持,即使肉桂树还没成熟,他们也可以定期修剪枝叶出售,以“短期取长远之计”。
行地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卢氏婷女士表示:本乡地势优越,适宜种植肉桂树。过去,乡里村民就种植这种本地肉桂品种,通过修剪枝条获得稳定的收入。目前,行地乡共有147公顷肉桂树,分布在6个村庄。与种植相思树相比,肉桂树的收益更高。相思树每隔5-6年需要采收一次,之后必须重新种植,而肉桂树只需种植一次,即可持续采收数十年。当树长得太大时,村民会整棵树采收,商贩会收购树干、树叶、树枝和树根,因此肉桂树的价值很高。

卢氏婷女士补充说,今年当地计划种植6.1万棵肉桂树,相当于近30公顷。截至12月初,民众已收到4.7万株树苗,种植面积超过20公顷。所有种植肉桂的民众都得到了国家目标计划提供的种子支持。“当地政府已向民众宣传并指导他们如何在种植后保护肉桂园,例如架设铁丝网防止牲畜破坏;同时,定期除草,以促进肉桂树快速生长。”卢氏婷女士说道。
周金乡党委书记何明俊表示,杂交相思树种植面积减少,意味着桂树种植面积增加。这表明人们懂得选择经济价值高的树木进行投资,也证明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为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才有条件投资种植长期可种植的树种。何明俊补充道:周金乡桂树种植面积近200公顷,如果桂树价格保持稳定,种植面积肯定会扩大。
需要一家加工厂
根据桂峰县的数据,该县桂树种植面积目前近750公顷,主要集中在周金、行迪、南嘉、芒诺、周吞等乡。这些桂树大多种植于多年前,树干高大粗壮。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修剪枝条、出售给商贩的方式进行采摘,从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桂峰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范黄迈先生表示:作为2021-2025年国家目标计划下支持农业部门生产发展的子项目资金来源,桂峰县除了支持牛、羊、猪等养殖外,肉桂也是支持人们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的主要作物之一。
因此,到2024年底,全区将种植60万棵肉桂树,相当于240公顷,使该地区肉桂种植总面积接近1000公顷,使其成为一种多年生作物,有望成为当地居民可持续的扶贫作物。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种苗供应,自2024年初以来,该地区的苗圃一直在培育种苗,目前这些种苗已达到出口标准,可供当地居民种植。种植完成后,当地将进行验收,并从国家目标计划中拨款26.7亿越南盾,直接支持居民种植。

桂峰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文贤先生表示:本地肉桂树的特点是精油含量高。肉桂不仅是医药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肉桂木材也是制作家用木制家具的优质材料。作为一个以林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地区,肉桂树不仅是扶贫之树,也是造福当地少数民族的树木。
桂峰县的政策是呼吁企业投资兴建本地加工厂,以提高肉桂树的价值。目前,由于该县尚无加工厂,当地居民只能采摘肉桂皮,然后卖给贸易商运往其他地方加工,导致肉桂产品的价值下降。因此,当地政府希望吸引企业投资兴建肉桂加工厂,使当地居民能够安心种植肉桂。
桂峰县是边境地区,也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贫困率仍高达30.09%。肉桂种植与其他农作物和牲畜的开发一样,旨在发挥其潜力、优势,创造收入,以实现可持续减贫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