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起义——芹王运动的巅峰
香溪起义(1885 - 1896)是芹王运动的巅峰,其失败也标志着越南封建士大夫十年反法殖民统治的领导使命的终结。这场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潘廷凤医生(1847 - 1895),他的得力助手是高胜将军(1864 - 1893)。

光伏• 2024年10月31日 15:57
香溪起义(1885 - 1896)是芹王运动的巅峰,其失败也标志着越南封建士大夫十年反法殖民统治的领导使命的终结。这场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潘廷凤医生(1847 - 1895),他的得力助手是高胜将军(1864 - 1893)。
1885年7月,攻打顺化都城法军的计划失败后,孙世水和阮朝好战派决定率领含义国王前往新所(广治省)和欧山(河静省香溪市),颁布《芹王诏》,号召各阶层人民继续战斗,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法运动。这一时期最重大、最具代表性的起义之一,便是潘廷丰组织领导的香溪起义。

香溪是河静省西部的一个山区县,也是19世纪末波及中北四省、持续时间最长的芹王起义(1885年至1896年)的指挥部所在地。爱国人士潘廷锋以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凭借着勇气和斗志,领导了这场起义。
虽然此前,在顺化宫廷担任御史的潘廷丰曾因公开反对孙世水废黜登基仅三天的德德王而被孙世水剥夺了所有职位,并被流放回乡。但当得知含义国王和孙世水颁布了《钦王诏书》,号召全国士大夫、官员和民众奋起抗敌,辅佐国王,拯救国家时,这位爱国志士高举钦王旗,准备为祖国牺牲,“即便是牺牲,他也不会拒绝”。

凭借这样的决心,1885年至1888年期间,潘廷丰筹备军队,建立义军的战斗基地。潘廷丰的得力助手之一是出色的军事领导人高胜。高胜积极招募士兵,装备军队,训练士兵,并在清化、义安、河静和广平等省的山区建立基地。1888年至1896年,义军进入激烈战斗时期。潘廷丰前往北溪,设法联系文人墨客后,返回河静,与高胜一起直接领导起义。香溪义军编成15个兵团,由才华横溢的将军指挥。

香溪起义迅速点燃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在四省乃至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法殖民武装运动,持续了十余年。香溪起义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意义和贡献,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我国反法殖民爱国运动的重要里程碑。潘廷锋和高胜的形象在我国每一次抗击外敌的斗争中都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
法国历史学家查尔斯·富尔尼奥 (Charles Fourniaux) 曾这样描述潘廷锋在香溪起义中的作用:“恰在芹王在北溪崩溃之际,在潘廷锋的领导下,中溪再次兴起。”
起义军不断取得许多重大胜利,其中典型的有:
拜塞战役(1889年):起义军大败法军,毙敌100余人,俘敌众多;银草战役(1890年):起义军大败法军,毙敌200余人,毁坏敌大量机器武器;武光战役(1892年):起义军大败法军,毙敌300余人,解放了武光。

这些胜利使得香溪的芹王运动兴起,并蔓延至中部四省。法国殖民者被迫增兵,并多次发动扫荡,试图剿灭香溪起义军。
香溪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起义者不懂得如何团结起来,集结力量,发展成一场全国性的运动。由于起义者们被孤立在中部四省的山区,后勤保障捉襟见肘,导致起义者精疲力竭,组织混乱。这些因素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局限,以及芹王运动领导层的普遍局限性。
虽然香溪起义以及芹王运动的其他起义最终都失败了,“在越南历史进入新阶段、新的领导阶层出现之前,芹王运动仍然是一场全民运动,潘廷锋起义就是一个典型”。这场起义持续了十年,规模宏大,组织比较严密,取得了许多成就,并给法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起义调动了广大人民(京族和常族,包括平原和山区)的支持和巨大潜力。在军事方面,起义者积极采用灵活、创造性的作战方式,大量生产法式步枪以加强装备。

同时,这场起义在越南民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越南人民在法国入侵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起义持续了十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起义者们仍然坚持战斗,毫不动摇。这展现了越南人民在法国入侵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决心不向敌人屈服。
与此同时,这场起义也展现了封建士大夫阶层在抗法战争中的领导才能。潘廷锋是一位爱国志士,一位才华横溢、富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他领导香溪起义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这展现了封建士大夫阶层在抗法战争中的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