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公社遗址——义静苏维埃运动期间革命斗争讨论的场所
森公屋原位于义安省义丹县古林县三乐公社(现新奇县义东公社)森村芳联村。
革命乡村
义东乡西邻宋昆农场和义泰乡,东邻义平乡,南邻义合乡(新奇县的乡),北邻义丹县的义庆乡。
从荣市出发,沿1A国道行驶至奠洲路口,左转沿7号国道行驶至杜良路口,右转沿15号国道行驶至叻镇,继续行驶约25公里即可到达遗址。森公社遗址距离荣市110公里。
根据义东乡陈家族谱记载,智乐乡早在征和年间黎熙宗统治时期(1705-1860年)就已存在。当时,智乐乡下辖三个村庄:芳莲村、乐村和芳维村。
19世纪末,智乐县被划分为三个乡(名义上是三个乡,实则是一个乡一个村):智乐、智治和安和。智治沿袭旧规,民称塞村。安和,即旧称芳维,民称嘎村。智乐乡下辖芳莲村(又称森村)、春渡村(又称迈村,后改为春莲)、迈灵村(又称昆梅)和溪坦村。
黎朝初期,仙村就居住着少数民族。最早来到义东乡的越南人是潘家和陈家,之后是武家和阮家。
位于义丹县古林乡;至1945年八月革命之前,智乐的上述行政地位一直保持稳定。
森村(Sen)古村落与其他历史悠久的村落一样,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宗教方面,村里有安寺(Am Pagoda),供奉佛陀以及河神和山神。村内共有五座大型寺庙:主庙供奉高山(Cao Son)和高觉(Cao Cac);第二庙供奉当地的清皇(Thanh Hoang);第三庙供奉玉女(Ngoc Nu)双子;第四庙供奉潘氏兄弟,他们曾参与击败归州(Quy Chau)的“红鼻子”叛军。哥哥被任命为杜公道德(Do Cong Dao Duc),弟弟被任命为武八大山(Vu Ba Dai Son);第五庙供奉白衣公(Bach Y Cong Chua)(以上寺庙均已不复存在)。如今,池乐(Tri Le)仅存一座大型公社房屋,名为森公社房屋(Sen Communal House)。

特里勒、特里奇以及整个古林乡,都是拥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地区,他们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与外国侵略者作战。法国殖民者入侵我国后,响应咸宜国王的《干王宣言》,新奇和义丹等地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了反法运动。在特里勒和新奇,有像陈维和(又名关和)、廖留等这样的典型例子,他们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和粮食,响应《干王宣言》的号召。
什么时候灿王运动在阮春安领导的义安北部,起义爆发,上层民众纷纷调集志愿兵参战。森村和瑟村的村民继续捐献钱财和大米,支持志愿兵并保护学者。
1930-1931年,永滨水工人和义静省各地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浪潮涌入新奇县的种植园。武荣、道原和武禄(新奇县)的工人们秘密聚集在一起,讨论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土地问题和斗争。森村和色村(义东县)也受到了来自低地地区的“红色浪潮”的鼓舞。为了不让村里的官员发现,农民们经常以讨论村务为借口,聚集在森村的公社房屋里,谈论清章、南丹、杜良、奠洲、安城等地人民前往县城要求减税、延期纳税和将公地分配给穷人的斗争。法国殖民者使用飞机投掷炸弹镇压雄原抗议农民的消息,让义东人民更加憎恨和愤怒。
1930年末至1931年初,低地地区的苏维埃运动遭到法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地区委的政策,义安省委以各种形式派遣被敌军秘密追捕的干部、党员和革命群众前往新岐县、义丹县和门山地区(昆强县)。在古林乡,原为爱国者的阮公会曾在智志村讲学。他前往奠州县寻求建立联系的途径。后来,革命同志们也找到了潘廷来和潘廷莲进行启蒙教育。这为古林乡早期党支部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1年2月,义丹县委成立。此后,在义平县安和村、义东县智黎村、智志村等地,成立了由低地党员和一些乡级重要干部组成的党支部,例如:武文春、阮仲添、灵先生、惠先生、仲先生、乐女士、崇先生、陈坤先生、顺先生、黎女士……
1931年2月底,义安省委书记王叔春同志在池乐乡维文加先生家中召开会议,讨论成立新岐县党支部联合领导委员会事宜。会议选举产生了由王叔春、阮灵、黎石、阮公会和钟同志五人组成的领导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一项重要方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剥削的运动;同时,协调应对敌军在低地地区发放“投降书”的阴谋。县委还提倡向富人借米救济穷人,并募集捐款,帮助那些被敌军恐吓、被迫迁往新岐县居住的党员和家属。
临时区委成立后,全乐的党基层日益巩固。
党传文件打印中心
党支部选定森公社作为通讯、会议和印制党文件的场所。每天晚上,在森公社,花生油灯的微光下,用简易工具,印制数百份传单,分发到全公社和各乡镇,揭露敌人的罪行,号召人民奋起反抗。红农协会由此成立,成员包括郑友乐、阮仲传、阮仲魁、阮越灵、陶仲等同志,几乎公开运作,吸引了近八成村民参与……红农协会也选择森公社作为会议场所,在必要时讨论工作。

在党的领导下,特里勒公社人民在森公社会堂组织了多次集会和演讲。面对群众的力量,村镇地方当局虽然没有完全瓦解,但大多服从了革命干部。一些权力落到了人民手中。许多地方组织人民学习民族语言,动员人民弃用祭祀纸币,反对迷信,减少节日和祭祀活动,向富人借米救济饥民,互相支持互助……
1931年5月,包括京族、泰族和土族在内的300多名村民聚集在森村的村社,向塞村进发,准备抗争。村长调集士兵,手持长矛封锁村口。面对这种情况,指挥官决定带领抗议队伍欢呼示威,同时向塞村村民解释情况,然后解散队伍。与此同时,副村长黎某秘密前往县城报告情况,请求士兵镇压。第二天早上,数十名士兵在村长的带领下返回村庄,搜捕抗议者。前来执行任务的低地干部被迫撤退到溪潭藏匿。其余人员则被逮捕或严密监视。
1931年6月,区委在昆梅组织了一次“扩大会议”,以积累经验。会后,同志们返回溪镇商讨下一步的斗争计划。区委开会期间,郑竹前往向区长汇报情况。溪镇遭到士兵包围,阮灵、黎石、黎月等同志和一些人被俘。这次恐怖袭击之后,革命运动遭遇了诸多困难。
1931年7月13日(新岁年5月28日),在熙熙攘攘的仙市,敌人下令处决阮灵、黎石和黎月三位同志,企图以此恐吓民众。面对敌人的残暴行径,三位同志毫不畏惧,在被枪决前高呼口号:
打倒法国帝国主义者和南方王朝的封建制度!
印度支那共产党万岁!
敌人严密监视森村村民。所有嫌疑人都被逮捕并押往县城拘留,遭受酷刑折磨。阮公会同志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关押在荣监狱。后来,他在狱中被秘密杀害。县委一度撤退到山林中,之后与外界失去联系,运动暂时平息。
1934年年中,奉义安省委派,武元贤同志返回义丹指导重建区委。在寿禄召开的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执行委员会,由潘廷来、阮廷泽、赖文布、陈马、武学五位同志组成,潘廷来担任主席。
1934年9月,义丹县党委组织散发传单庆祝这一节日。义静苏维埃1935年年中,潘廷来同志当选义丹县委书记。成立了两个党支部:智志党支部(色村)和智黎党支部(森村),分别由阮仲水(书记)、阮士康和武维定三位同志组成。此时,原有的党支部也发展了一批党员。新记党支部得以重建,并在1936-1939年和1939-1945年期间领导了全县的革命运动。
1945年,在地区起义委员会的领导下,来自古林公社的数千人聚集在森和瑟公社的房屋里举行集会,然后游行到区府夺取政权。
在抗美抗战期间,森氏公社是数百名儿童投身保卫祖国的战场。驻扎在村里的所有部队都选择森氏公社作为开展思想、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场所。
森公社不仅是社区进行精神和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与文坦-干王运动相关的遗迹;是集会、印刷和藏匿党文件的场所;是人们聚集起来参加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地方。基于此,森公社被认定为省级历史文化遗迹。
仙庙是义东乡人民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每年年初都会举行各种节日:1月7日是开夏节,每三年一次的二月十五日是奇福节。从正庙到仙庙的盛大游行庄严肃穆。除了这些仪式,人们还会组织许多传统游戏,例如:摔跤、人象棋、玩木棋、斗笠、跳棋、唱童子、跳绳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