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音乐和艺术中传播苏联元素
近百年过去了,义静苏维埃依然与每一位义安人民的意识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当代音乐和艺术作品方面,义静苏维埃永远是充满魅力的创作灵感源泉。
如果诗歌是关于义静苏维埃以这个主题创作的音乐,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它通过层层旋律唤起英雄般的生命力,这些旋律仿佛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始终回荡,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每当我们聆听这些歌曲,都会将现实与过去联系起来。因此,义静苏维埃这个主题被许多音乐家深入挖掘。
在歌曲《林河之歌》中,音乐家丁光合写道:“哦,苏联的山河田野——义安,每个农夫都是战士,开凿河流,清理野林,种下更多的绿土豆,播下更多的水稻种子,为了对抗美国,大家,坚守你们坚定的誓言。”歌词仿佛让大家回想起昔日苏维埃运动的回响,依附在林木葱茏、田野苍翠的林安省两岸,曾经爆发过一场“惊天动地”的义安人民革命运动。

同样取材于此,作者新玄在《义安的岁月》一歌中,将民歌的优美与义安人民的革命精神完美结合。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回忆起革命的氛围和先辈们“高高在上”的精神:“林江何时干涸/如同我们人民的革命精神/无论风雨如何/苏联义安仍然是义安”。
在视觉艺术领域,许多艺术家也对“义静苏维埃”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探索。继阮德农、黎国禄、阮文体、陈廷寿和梅文贤等艺术家创作了绘画作品《义静苏维埃》之后,越南又创作了许多浮雕和陶瓷画,用于公共工程。典型的例子包括泰老公墓、阮氏十字路口、陈富陵的浮雕……

此外,艺术家和建筑师们通过滨水、泰寮和义安路口的纪念碑群,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主题。这些纪念碑通过浮雕,展现了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英勇精神和团结精神。
舞台方面,义静苏维埃事件也通过多部剧目展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heo 扮演“Lam River Girl”阮忠风的诗剧《红山之火》、世祺的诗剧《红山之火》、霍飞的话剧《黎明》、水灵、黄燕的改编歌剧《先人的足迹》。总政治部艺术团演出的舞剧《义静之火》(世祺编剧)也在当时被广泛介绍到各地,产生了强烈的传播效果。
再说说《林河姑娘》这部剧,该剧讲述的是莲恩的艰难生活,她是一个贫穷的女孩,却充满爱与力量。莲恩是义静人民爱、忠诚和坚韧的代表。
她的一生都要面对村里暴君的压迫和威胁,尤其是村长,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夺走她。
然而,尽管面临苦难和挑战,连氏并没有放弃,而是挺身而出,展现了越南女性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忠诚。她对祖国的热爱、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当地人民的团结和保护,最终帮助她克服了所有挑战。
该剧通过连战等人物,展现了义安人民在义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年)中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2020年,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剧作家阮忠风:作者-作品》一书。在介绍会上,人民艺术家黎先寿肯定道:如果说旧剧中有像徐文、氏茅、氏敬这样的典型人物,那么,革命时期的剧中,在作家陈廷孟和阮忠风的剧作中,林江姑娘的形象就十分突出。
剧作家阮忠风1929年出生于越南义安省演州县演平乡文塔村,出身于阮忠支儒家家庭,该家族七代都是读书人,勤于读书。
阮忠风继承了阮忠家族和家乡乂安的精髓和智慧,加上对艺术的热爱,长大后参加了演州地区的群众艺术运动,创作、导演剧本,并在舞台上表演,为人民服务。1950年,阮忠风投身革命,1952年在乂安省宣传部工作。
在表演艺术领域,阮忠峰成功塑造了1930-1931年革命战士的形象。

《林江姑娘》是阮忠峰1959年创作的。当时,他受命为义静苏维埃成立30周年纪念剧团参加国家戏剧节创作Cheo舞台剧本。经过一个月的潜心创作和精心筹备,他终于完成了这部戏。
1962年,《古盖歌林》参加全国专业戏剧节,获得4枚金牌和4枚银牌,获得巨大成功。该剧在全国舞台上也引起了轰动,演出场次数百场。1974年,该剧被改编成义安省民歌剧,继续在义安省各地演出,征服了众多观众。
电影界也为这一主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由阮玉忠导演、陶春松和陈友忠编剧的电影《林江畔的一天》的成功,再现了革命先烈们响应党和胡伯伯号召奋起解放民族的英雄场景。
如今,每当国家级和地方性节日到来之际,导演和编舞家们都会组织一些舞蹈和场景,重温旧苏联的岁月。编舞家们在编排时,会运用鼓、木鱼、号角、刀、矛、棍棒、镰刀锤子旗等道具,向观众展现和再现革命运动的英雄气概。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但义静苏维埃事件仍然被我国人民铭记,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保存和传播其伟大的精神价值。
义静苏维埃精神的悠久历史在义静的音乐作品、雕塑、绘画、戏剧、历史文化遗迹、地名和人物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它是越南全国各地全体人民的神圣骄傲。传承义静苏维埃精神的圣火,对于教育当代和未来的青年一代铭记义静人民英勇、光荣、充满牺牲、艰苦却又无比自豪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