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Ma Nhai Ky Cong Bi Van——值得被认定为国宝

陈孟强 DNUM_AHZAEZCACF 09:48

在越南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位于义安省昆强县茶兰镇陈香山的马月奇公碑是一块独特的遗迹,带有陈朝的印记。

这块石碑直接刻在石灰岩悬崖上,已有近 700 年历史,不仅见证了陈明宗皇帝战胜外国侵略者的辉煌功绩,也是越南人民的保卫领土精神和深厚的人文意识此碑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完全值得被认定为国宝。

磨山刻碑

陈朝三次战胜蒙古帝国后,迅速恢复并发展国家。在贤明的君王和贤能的臣僚的统治下,大越的威望日益增强。然而,在此期间,地方首领以及邻国经常派兵骚扰边境地区。哀牢王奉在多江击败五洪后,又在义安西部边境地区制造了麻烦。

bảo vật quốc gia
该石碑被提议列为国宝。

开友七年(1335年)会元年,太上皇陈明宗亲率六师讨伐奉军。奉军见陈军势如破竹,溃不成军,遂命漕运使阮忠银撰写此文,刻于陈香山,以纪念胜利。阮朝国家历史研究院史学家将此碑命名为“石山胜碑”(Ma nhai ky cong bi van),又称“青南碑”。根据碑文记载,陈军势如破竹,令奉军惊慌失措,不战而逃。胜利后,太上皇命陈朝著名儒生——漕运使阮忠银撰写碑文,刻于陈香山上,以纪念此事。

碑文仅14行155个字,短小精悍,彰显了陈朝“威风凛凛”的精神,同时也对企图入侵大越边境的势力发出了震慑之意。

此事不仅是军事上的壮举,也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陈明宗皇帝亲率大军,不仅平息了叛乱,也确立了领土主权,在义安省西南部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唯一值

马雅奇公比文石碑拥有独特的特征,使其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的文物。这是一件原始而独特的文物,历经近70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块石碑安放在一座石灰岩山上,没有任何装饰图案,也没有碑名,但其内容与同时期的其他石碑截然不同。它是义安省发现的唯一一块陈朝时期的古石碑,也是迄今为止越南第二古老的马雅石碑。

在越南碑刻文献中,这是唯一一块记载陈朝皇帝护国事业的碑刻,也是义安省陈朝乃至越南历史上罕见的英雄文学作品。

越南现存最早的石碑为建兴二年(314年)北宁省顺城县清姜乡清怀村庙的石碑。石碑年代以后黎朝和阮朝为主,李朝、陈朝及更早时期的石碑数量较少。

马雅奇公碑是目前义安省唯一一座陈朝石碑。这块石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直接刻在岩石山上,而其他石碑都是制作而成的。这些石碑通常记录着国王的军事行动或巡游,例如黎太祖在莱州和和平省的马雅石碑《征战福黎州德吉汉》,黎太宗在马雅石碑《归林五车》,以及黎圣宗、黎显宗、郑三公和阮严总理在后宫洞的悬崖上雕刻的诗歌……

越南现存最古老的石碑,是位于宁平省华闾县宁江乡丰富村古峰山(又称莲华山)悬崖上的一块无名石碑,题刻建嘉年间(1211-1224年);其次是位于义安省昆强县池溪乡陈香山的马月奇公比文石碑,题刻开有七世(1335年)时期。这也是越南中部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碑。

马雅奇公比文石碑不仅是我国两座最古老的马雅石碑之一,也是一块巨大的石碑(213厘米 x 155厘米),虽然只有14行155个字。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文字大小创下了历史记录,堪称越南最大的石碑之一。初步测量显示,每个文字的平均直径约为10.5厘米。越南封建时期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地理志著作《大南一统志》明确指出:“……一些巴掌大小的文字,刻于石上超过1英寸深,至今仍存。”

因此,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记录类型,通常出现在边境地区和多岩石的山区。由于其固定性,石碑无法移动,这进一步证明了石碑内容的真实价值。这在跨学科科学研究中确实是一份极为罕见的文献。

这块石碑的现存状态也堪称奇迹。尽管经历了近七个世纪,由于地势险峻,加上天然灌木丛的掩护,石碑依然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完整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经受住了严酷的自然侵蚀。这不仅展现了古人精湛的石刻技艺,也印证了这件文物无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Non nước Trà Lân. Ảnh Thành Cường
茶兰山脉与河流。摄影:Thanh Cuong

历史意义与人文精神

马雅奇公碑文不仅为人物学、美术学、历史地理学等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资料,而且对研究陈朝的历史、历法、文字等也有帮助。

确认祖国领土和边界的石碑

义安省的西北或西南,历来为历代封建王朝视为重地。自李朝以来,一直奉行远道而来的防御政策。史载:李朝曾率领才干卓著的将领数十次率军征伐西部边境。陈朝也延续了李朝的政策,九次征伐此地。陈朝开有七年,哀牢扰乱我国西部边境,太祖陈明宗亲自率军镇压。陈朝诸王虽然不像黎朝初期诸王那样自封为东楚,但他们一直有著著书立碑、刻石立碑的习惯,既是为了纪念功绩,也是为了设立“界碑”以划定疆土。陈献宗开元二十二年冬,御医阮忠银在沉香山崖壁上雕刻的“守护疆土”石碑,就是我们祖先过去守土意识最鲜明的证据。

秉承着这样的意志,黎索王朝在短短三个朝代中,黎太祖、黎太宗和黎圣宗曾八次率军讨伐那些试图彻底脱离大越势力的叛乱首领。正如黎太祖总结的那样:

熔岩雕刻考试

越西镇沦陷。

(石山诗)

保卫我们越南西部)

因此,在我军亲自到访的地方写诗或作诗,并刻在岩石上,就如同对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肯定。

碑文赞扬了军事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在战争的背景下,人道与和平已成为维护人类生命极其重要的理念。战争总是给人类带来痛苦、损失和苦难,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我们应该倡导威慑、对话和各方相互理解,而不是诉诸暴力和武力,以结束冲突。

碑文记载了陈朝战胜哀牢的胜利,但并未提及任何杀戮和血战的场面,只记载我军展现士气和威严,击退了侵略者,国王也立即率军回师。我军守卫边境,双方无人员伤亡。这充分体现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强调以智慧和谋略避免战争,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取胜。这体现了仁慈和明智的政治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双方的损失,展现了陈朝统治下越南人民的智慧和高尚品德,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

和平是目标。或许正是后来,民族英雄、世界文化名人阮廌在蓝山起义中,以其高明的政治策略展现了“正义”的艺术。“打人心”的策略,正是他和黎利不费吹灰之力便​​制服明军的杰出手段。他的作品《平五大操》不仅是一份独立宣言,更体现了人道思想、爱国情怀、热爱人民以及抗战的鲜明正义感。

儒家学者阮忠银的印记

与其他石碑不同,马月奇公碑直接刻在岩石山上,并未明确注明作者、撰文人或纹饰图案。然而,在吴诗莲所著的《大越史记全集》和阮朝国史馆所著的《康定越史通宪强目》等正史中,均有提及此碑,并指出其作者​​是阮忠银——陈朝安宗兴隆十二年(1304年)甲申科举状元。

他历任朝廷要职,如巡抚、都察院御史、枢密院使等……尤其在甲戌年(1314年)被派往元朝出使。1341年,他被任命为京师大团长(相当于现河内市委书记),是升龙河内历史上最著名的京师大团长。

因此,如今河内有7座供奉他的庙宇,潘辉珠将他评为陈朝十大功臣之一,与陈光启、莫定志、张汉绍、段如海、范洙孟等将军齐名。

他不仅是一位政坛名臣,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人和作曲家。在法律方面,他与张汉绍共同编纂了《刑法》和《王法》,这两部法典现已失传。在诗歌方面,他留下了约84首诗歌,散见于后世诗集,例如潘富进的《越氏塔》、胡阮忠的《南翁梦录》、裴辉碧的《黄越氏宣》以及黎贵惇的《全越氏录》。由于他才华横溢,太上皇总是命他随行编纂实录。《马年基公比文》是他仅存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在义安省,杜良县太山乡的阮公家族被认为是阮忠银的后裔。位于杜良县太山乡的阮公祠已被义安省列为“省市级历史文化遗产”。位于清章县清文乡的阮台家族也是阮忠银的后裔,他们有阮台参、阮台寿等姓氏。此外,在义安省,位于杜良县顺山乡顺里村的灵剑寺也是祭祀阮忠银黄甲的场所。河内、胡志明市、荣市等地的许多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越南的许多学校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无愧于国宝称号

马月奇公碑以其卓越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完全符合国宝级文物认定标准。这件文物独一无二,造型独特,蕴含着关于越南历史上黄金时期——陈朝的珍贵信息。2011年8月2日,该碑被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级文物。如今,将其提升为国宝级文物是保护和弘扬这一遗产价值的必要举措。

碑文的认可,不仅是对先辈功绩的肯定,更是对当代人的激励。

马雅奇公比文石碑不仅是一块石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深深镌刻在陈香山的悬崖峭壁上。它讲述着东亚人的英雄气概、越南人民的智慧与人性,也提醒着人们保卫领土、维护和平的责任。保护和尊重这一遗产不仅是每个越南人的责任,更是他们的骄傲,只有这样,这些价值才能永垂不朽。

马尼奇公比文碑具有石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许多碑文至今仍保存完好。这些碑文是珍贵的原始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妥善保存、研究,并在民间广泛传播。这是为了保护和弘扬民族的文化历史价值,铭记先辈的伟大贡献,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和弘扬这些价值。

马月奇公比文碑是一件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是一块古老而罕见的碑石,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历史、书法、历法和行政地名具有重要意义。该碑符合国家申报为国宝的所有条件。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Ma Nhai Ky Cong Bi Van——值得被认定为国宝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