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人坚定地面对恐怖主义暴行
距离巴黎市中心发生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2人受伤的恐怖袭击事件正好一周,11月20日晚,巴黎共和国广场、11月13日晚恐怖袭击发生地以及法国各地同时举行了悼念活动,人们献上鲜花和蜡烛。
![]() |
11 月 14 日上午,一名匿名男子在巴塔克兰剧院前演奏《想象》(图片来源:推特) |
在音乐声、歌声、稳健的脚步声和巴黎人和朋友们高高挥舞的手臂声中,有欢笑,有泪水……
没有正式的演讲,只有来自在场人员内心的简单话语:“巴黎依然屹立”、“巴黎正在团结起来”、“生命比死亡更强大,这是理所当然的。”
与伊斯兰极端分子预期在民众中散播恐怖的意图相反,袭击发生后,巴黎人民做出了许多高尚的举动,展现了勇气、信念和温暖的人性。
袭击发生后,巴黎人立即在社交媒体上传播“Portes ouvertes”(意为“门开着”)的口号,为滞留在城里的游客提供住宿,尽管这样做可能会有被恐怖分子渗透的风险。
第二天及之后的几天里,尽管出于对恐怖主义进一步爆发的担忧,政府禁止在公共场所举行大型集会,但许多人还是克服了恐惧,来到共和国广场献花、点燃蜡烛。自去年 1 月讽刺杂志《查理周刊》遇袭以及随后造成 17 人死亡的袭击事件发生后,人们举行游行,共和国广场被视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 |
一名法裔澳大利亚女子脸上画着三色旗(来源:法新社) |
他们齐唱国歌《马赛曲》,点燃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来自法国各地的数千名民众和国际友人也来到巴塔克兰剧院外表达哀悼。恐怖分子在此实施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屠杀和人质劫持事件,造成89人死亡。
许多人举着横幅,上面写着:“别害怕”、“我们还会来看巴塔克兰剧院的演出”。11月14日下午,一位艺术家把钢琴搬到巴塔克兰剧院门口,演奏了约翰·列侬的歌曲《想象》,歌颂和平。这一举动感动了数百万人的心。
不仅如此,在巴黎及郊区的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埃医院、乔治·蓬皮杜医院、圣路易医院等献血中心,人们排起了长队,希望献血帮助医院救治袭击中的伤员。
![]() |
芝加哥民众齐唱法国国歌《马赛曲》(图片来源:法新社) |
这一举动不仅让巴黎人民在危难之际更加坚定,也感动了全世界。这些善举立即得到了世界各地官员、艺术家和普通民众的同情和支持,纷纷向巴黎表达声援。
11月14日晚,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的演出中,流行天后麦当娜用法语演唱了《La vie en rose》(生活是粉红色的)悼念遇难者,而来巴黎观看演出的爱尔兰摇滚乐队U2也来到巴塔克兰剧院前献花悼念遇难者。
许多其他国际乐队的艺术家也纷纷发来唁电,表达对无辜遇难者的哀悼。此外,世界许多标志性建筑,例如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美国旧金山市政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英国伦敦温布利球场等,都亮起了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灯光,以表达对法国人民以及血腥大屠杀遇难者的同情与声援。
“为巴黎祈祷”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被国际社会广泛分享。
![]() |
为巴黎祈祷的信息随处可见。 |
经过三天的全国哀悼,文化娱乐活动已经恢复。巴黎人正在恢复日常生活,尽管困难更多,身心上的痛苦也更多。
“恐怖分子想让我们感到害怕,让我们保持沉默。所以,只要走出去,继续像昨天一样生活,继续在周末玩乐,我们就赢了,”来自巴黎郊区的年轻女孩艾米莉·布鲁斯特说道。
法国文化部长弗勒尔·佩勒兰表示,关闭娱乐场所无异于承认恐惧,向恐怖主义“投降”。她还鼓励音乐家继续演出,因为面对“野蛮行径”,文化是最强大的“盾牌”,艺术家是最有力的“武器”。
弗朗索瓦·奥朗德总统则表示:“法国将迅速克服袭击造成的损害和损失。面对恐惧,法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法国必将击败恐怖分子。”
![]() |
美国向巴黎民众发来支持信息(来源:法新社) |
距离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恰好一周,曾因恐怖袭击而暂时关闭的埃菲尔铁塔,如今在法国国旗的色彩映衬下,再次闪耀夺目。距离巴塔克兰剧院约500米的共和国广场,已成为成千上万热爱自由与正义的法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聚会场所。
他们带来了一束鲜花和几根蜡烛,点燃以纪念逝者。起初气氛安静而庄严,后来随着歌声的响起而变得活跃起来。
在巴黎乃至法国各地,许多地方的纪念活动都以完全自发、毫无预谋的方式举行。这些简单而感人的仪式表明,血腥的悲剧并没有击垮巴黎人民;伊斯兰国令人难以想象的暴行反而成为了法国乃至全球团结反恐的号召。
事实上,近期的严峻挑战反而进一步展现了巴黎人民的勇气和韧性,尤其是他们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世界各地崇高人类价值观的共享,使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这场挑战也传递了唤醒爱的讯息,将痛苦转化为力量。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充满同情的大圈子,仿佛都想对恐怖主义行为说“不”。
![]() |
埃菲尔铁塔依然屹立不倒(图片来源:法新社) |
据越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