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Son》中的“摆渡人”

November 20, 2014 17:38

(Baonghean) - 特别是在 Mon Son 中学以及整个 Khe Bung、Khe Khang(Con Cuong)地区 - 丹莱族主要居住的地方,人们总是带着无尽的爱和尊重提到 La Thi Mui 老师......

蒙山中学的老师们对罗氏梅老师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是一位在最偏远地区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一位最具创造力和亲和力的“物理老师”,一位勇敢的老师,她多次与落后的习俗作斗争,为当地人民的孩子们普及读写知识……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身材苗条、面容娇小、眼神明亮、笑容温柔的女人,竟然就是那位充满热情、乐于奉献的“摆渡人”。今年,梅老师已经35岁了,她本人也是蒙山丹莱族的女儿,从小喝着溪康水长大,享受着党和国家的教育,考入义安师范学院,从小就怀揣着在家乡偏远艰苦的山区播撒识字种子的梦想。毕业后,她自愿回到自己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因为“丹莱族和泰族少数民族……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有些人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限,孩子们像森林里的树木和小草一样天真地出生和成长,他们非常弱势!”——罗氏梅女士吐露道。

Cô giáo La Thị Mùi và học sinh trong giờ học Vật lý.
La Thi Mui 老师和物理课上的学生们。

梅女士热爱少数民族儿童,如同热爱自己贫困的童年一样,她决心与同事、组织和当地政府合作,协调好动员学生的工作。每天骑摩托车、乘船过河,然后在森林深处步行数小时,找到学生的家,低声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这些漫长的旅程已经成为了她熟悉的旅程!每隔几个月,或者在学年开始时,她都会回到山里。但这对丹莱人来说并不容易,几百年来,他们与原始丛林紧密相连,依靠狩猎和采集生存,这催生了许多落后的习俗,许多偏见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他们心中。

很多回忆里都是笑中带泪,因为很多时候,只要远远看到老师的身影,家长们就赶紧……把孩子藏进树林里不去上学,或者有的学生在路中间哭着要回家……梅老师分享道:“动员学生时,那些又好笑又心酸的场景,一整天都数不清。但我也是丹莱人,所以我有先天的优势,了解族人的风俗习惯,比如早婚、怕学习困难、怕思考……我都明白,但要跟族人解释清楚,我必须有亲身经历,用真实、鲜活的例子,来说明学习的好处。甚至每次去动员,我都会带点小礼物,以示善意。”

梅老师的小礼物,有时是一本绘满趣味图画的儿童绘本,有时是一个散发着布香的新书包、几包糖果、一个美味的蛋糕……她会真诚地与老人交谈,用当地少数民族的淳朴方言与孩子们低声细语。“稳扎稳打才能赢得胜利”,2014-2015学年,蒙山中学有425名学生,其中近三分之一是丹莱族的孩子,他们都能正常上学,这部分要归功于罗氏梅老师的巨大贡献。当然,这些贡献并没有止步于这位敬业而热情的“摆渡人”!

文章和照片:方志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Mon Son》中的“摆渡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