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的年轻艺术家与“老河粉”
餐厅一角挂满了鲜艳的红色灯笼、星形灯笼,摆放着简单的木桌和质朴的碗碟……处处洋溢着家乡和越南文化的气息,这正是首尔(韩国)Pho Xua 餐厅的年轻“老板”Pham Van Dung 的心血之作。
餐饮业也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迈出的重要一步。他在韩国完成硕士课程后,在沿海小镇库阿洛长大。
从职业学院到硕士学位
范文勇在荣市宜海坊长大。高中时期,他在二号炉中学就读,由于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他决定进入越南-韩国工业技术学院学习职业课程。
毕业后,邓先是在一家军用电信公司工作,之后又在荣市一家韩国电子元件制造公司工作。在这家公司,邓有机会前往韩国学习,体验专业、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并开拓了新的视野。
大约八年前的一天,二十出头的邓决定放弃所有工作,前往韩国读大学。然而,他并没有像在越南那样继续攻读工程学,而是选择在首尔的一所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并在仁川市继续攻读进出口方向的研究生学位。

远赴他乡求学,家境又不好,邓和许多其他在韩国留学的学生一样,不得不打工补贴生活开销。邓也知道,很多朋友和同胞虽然也在国外留学,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打工或非法定居而“逃学”。在邓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的日子里,他深切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他做过服务员、搬运工等等,在餐厅里忙碌奔波。然而,无论境遇如何,邓都决心要拿到大学学位。邓决定攻读硕士学位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但他自己明白,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需要获得更多知识才能走得更远。

为越南人民和越南文化创办企业
邓决定在年纪稍长的情况下攻读硕士学位,除了兼职维持生计外,他还开始考虑创业。他声称自己的创业精神源于家庭传统,因为他小时候在家读书时就经常帮母亲卖米和杂货。
Dung在首尔开的第一家店是一家名为“咖啡在哪里”的咖啡馆。这家店的目标客户是越南顾客,因此Dung在店内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菜单到装饰细节都力求完美。顾客来到这里可以品尝到用越南本地食材制作的滴滤咖啡。此外,尽管身处异乡,但越南顾客在店内看到花席、竹林、东湖画作,有时甚至会看到来自家乡的报纸等元素时,都能感受到亲切友好的氛围。

后来,邓先生最大的遗憾是餐厅开业恰逢新冠疫情爆发,因此经营一年多后,他不得不将餐厅转让给他人。直到今天,多年过去,这家餐厅依然在营业。给稳定收入
咖啡店之后,邓和他的朋友们继续在首尔东大门区的地铁站经营卡拉OK。这家店规模不大,但按照越南的卡拉OK模式建造,旨在为远离家乡工作的越南人提供一个与朋友聚会、放松身心的场所,缓解工作压力。这里也雇佣了不少收入稳定的越南工人。
前两次创业的经验也激励着邓先生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位于首尔著名学生聚集区西大门区的“Pho Xua”餐厅。然而,与前两次面向越南顾客的创业项目不同,“Pho Xua”餐厅的目标顾客是韩国人。
其实,越南河粉在韩国流行已久,但韩国的越南河粉店大多由韩国人经营,所以味道并不正宗。因此,我开这家店的初衷,就是想为韩国人带来一家地道的越南风味河粉店。
范文勇

在将“Pho Xua”带到首尔之前,邓和他的妻子回到越南,在河内花了很多时间向著名厨师学习。
后来,当这家餐厅在韩国正式开业时,邓先生始终牢记要保留越南河粉的独特风味,精心搭配八角、肉桂、丁香、芫荽籽和豆蔻等食材。
邓先生在首尔向一位越南人订购了越南河粉,确保面条软硬适中,牛肉也是精挑细选的。餐厅刚开业时,邓先生因为不了解韩国人的思维方式而遇到了一些困难。不久之后,他逐渐调整经营策略,以迎合游客的喜好,例如增加每碗河粉的份量,减少辛辣调料的用量。
邓先生表示,在以韩国人为主的社区做生意的过程中,要想和谐地做生意,就必须懂得“如何待人接物”、“了解自己和朋友”,并尊重东道国的文化和行为。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Pho Xua”凭借其众多纯正的越南菜肴,在首尔美食版图上声名鹊起,深受食客喜爱。尤其对于越南食客而言,餐厅内弥漫着浓郁的越南文化气息,斗笠、灯笼、锦缎画、钵场碗碟、越南河粉、顺化面、越南煎饼等元素,更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范文勇选择“Pho Xua”和越南菜,也是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此外,这也是他搭建一座“桥梁”,介绍和推广越南菜的一种方式。越南文化向国际友人介绍越南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