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尚未形成职业文化的“家庭传统”。

July 28, 2017 15:29

(Baonghean.vn)- 在讨论品牌建设时,许多波兰义安省商人认为,越南人尚未形成像日本人那样的“家庭”职业文化。

Doanh nhân Hoàng Hữu Bình - Phó Chủ tịch Hội doanh nghiệp Việt Nam tại Ba Lan. Ảnh: Nguyễn Thức Tuấn
波兰越南商会副主席黄友平(Hoang Huu Binh)。图片来源:Nguyen Thuc Tuan

品牌是企业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的品牌价值远高于资产的实际价值。可口可乐、希尔顿、H&M、麦当劳等知名品牌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与波兰越南商会副主席、企业家黄友平探讨越南品牌建设问题时,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要打造一个品牌,企业必须经历许多艰辛、付出许多努力和成本。如果一个品牌在成长起来后就垮掉,没有继续推广、传承,甚至分裂,……那么越南人民就永远无法拥有能够积累声望、发展壮大、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据悉,黄友平先生出生于1969年,家乡是越南义安省杜良县当山乡。1987年,黄友平先生赴俄罗斯大学学习,后留校经商。1994年,他前往德国,1995年,他前往波兰投资经商至今。他目前担任东盟欧盟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是占地3.5公顷的东盟欧盟贸易中心的投资方,同时也是位于波兰华沙沃尔卡·科索夫斯卡亚洲贸易中心、占地6公顷的ASH贸易中心的主要投资方。

Binh先生补充道:“就在波兰,越南人也打造了一些颇具声望、规模相当大的品牌。然而,当这些品牌的所有者继续投资扩张发展时,他们大多开始打造新品牌。从商业战略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没有利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优势,没有扩大现有品牌规模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附加值。相反,我们不得不承担打造新品牌的额外成本,同时还要“背弃”当地政府的诸多优惠政策,例如退税政策等。”

商人阮黄宣(Vinatapol公司董事长,华沙波兰贸易中心(夜市)投资者,石海、石河、河静等多个项目的琼园生态旅游区投资者)在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时表示,“由于我们刚刚进入市场经济不久,初始知识基础薄弱,文化因素很强。越南人还没有形成像日本人那样的‘家庭’职业文化,……虽然过去也有过小规模的,但已经完全消除了。”

Ông Nguyễn Hoàng Tuyển (giữa) cùng người thân.
商人阮黄选(Nguyen Hoang Tuyen),Vinatapol公司董事长,华沙波兰贸易中心(夜市)的投资者(坐在中间)。摄影:阮氏俊(Nguyen Thuc Tuan)

放眼整个社会,我们可以看到越南民众在协作和团队合作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在投资合作伙伴关系中,我们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情感化”,因此缺乏凝聚力。当“船”逐渐长大,遭遇诸多风浪时,“情感”因素不再足以维系彼此,因此很容易出现裂痕和分裂。此外,诸如对风险的恐惧、“游击式”思维等诸多原因也对合作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打造大品牌通常比打造小品牌要好得多。每个企业家都一样。为此,商界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 这句谚语强调了合作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Trung tâm thương mại ASEAN EU. Ảnh: Nguyễn Thức Tuấn
东盟欧盟贸易中心。照片:Nguyen Thuc Tuan

目前在欧洲有很多大型越南品牌,特别是购物中心如:DONG XUAN、THAI BINH DUONG、SAPA、ASEAN EU、ASG、ASEAN.PL、…,或者ASIA HUNG、BLUMEN STYLE、HANOI 1等品牌,…

希望这些企业的投资者能够凭借卓越的眼光,克服固有的局限性,与国内企业一起“为品牌插上翅膀”,打造强大的越南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博士生 Nguyen Thuc Tuan

(波兰华沙邮件)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越南人尚未形成职业文化的“家庭传统”。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