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时耳鼻咽喉疾病的风险及有效预防方法
游泳是很多人喜爱的运动,尤其是在夏天。然而,游泳存在多种疾病的潜在风险,该如何预防呢?
游泳时最常见的疾病是耳鼻喉科因为这些是细菌和病原体进入人体的门户。
1.游泳容易引起耳、鼻、喉感染。
鼻咽喉属于上呼吸道。日常生活中,鼻咽喉是人体的主要门户,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鼻咽喉与耳朵密切相关,通过耳咽管与耳朵相连。因此,我们很容易患上耳鼻喉疾病,尤其是在游泳时。其原因是饮用或呛入游泳池、河流、溪流、池塘等水中,将细菌带入鼻咽喉、鼻窦等部位。
游泳时常见的耳鼻喉问题,尤其是幼儿,有咽炎、中耳炎、鼻炎、游泳池水消毒剂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等。
![]() |
2.游泳后常见的耳鼻咽喉疾病
- 鼻窦炎
游泳后,很多人会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塞。原因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对泳池消毒剂过敏。此时,患者会发现鼻涕最初稀薄,然后逐渐浑浊,最后变成黄色或绿色。患者会感到疲倦、发烧,并伴有头痛和面部不适。
慢性鼻窦炎是急性炎症多次复发而形成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儿童。
- 外耳炎
外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但成年人在游泳时也容易患上外耳炎。研究表明,游泳后外耳炎的发病率较高。其原因是患者的耳道可能感染了细菌或真菌,从而出现耳痛、耳痒、耳鸣或耳重等症状。有时,患者还会伴有剧烈耳痛和发烧。
- 咽喉痛
夏季喉咙痛也很常见,但游泳时更容易出现喉咙痛。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气温往往较高,如果长时间游泳,身体容易受凉,导致喉咙痛。游泳时,呛水或饮用受污染的湖泊、池塘、河流、游泳池水等,也容易引发喉咙痛。
如果是急性咽喉炎,游泳后,可能会感觉乏力,发烧——高烧、咽喉痛,伴有流鼻涕、咳嗽有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 |
游泳也会引起外耳炎。 |
- 中耳炎
游泳时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原因是在水质受污染的游泳池、河流、溪流中游泳会引发急性中耳炎发作。慢性中耳炎患者也会因游泳池水通过穿孔的耳膜渗入中耳或经鼻窦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常见于幼儿)而复发。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包括耳鸣、听力损失、耳朵里有水的感觉、耳朵里有胀满感、发烧和/或耳朵剧烈疼痛。
3. 我什么时候应该去看耳鼻喉科医生?
耳、鼻、喉是相互连接的结构,因此当一个器官受到感染时,很容易导致另一个部位的感染。此外,如果不及时治疗,耳、鼻、喉疾病会影响大脑、脑膜、神经和血管。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去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或鼻周疼痛、瘙痒、耳痛、鼻痛或咽喉痛、高烧、咽喉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耳漏、流鼻血、声音嘶哑或喘息
因此,游泳后,如果出现上述耳鼻喉不适症状,应去看耳鼻喉科医生,以便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尤其是耳部和鼻窦感染,尤其对于幼儿来说——因为儿童的抵抗力往往比成人弱。
4.游泳时预防耳鼻喉疾病
- 想要在夏天享受自己喜爱的游泳运动,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您需要选择一个水质清洁、水质有保证且定期换水的游泳池。此外,您也不应在人太多的游泳池游泳。
- 如果您患有传染病、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或眼部感染、皮肤病等,请勿游泳,以免加重现有疾病并传播给他人。
- 在泳池游泳时要注意:不要吐痰、不要擤鼻涕、不要在泳池里小便。
- 避免泳池水进入鼻子和喉咙。切勿呛水。佩戴泳镜和泳帽。
- 从泳池出来后,轻轻擤鼻涕,歪着头,跳来跳去,让外耳道里的水流出来。不要用力抠耳朵,因为这样会划伤外耳道,更容易感染。从泳池出来后,用清水和肥皂淋浴。
- 游泳后,请使用眼药水、擦干耳朵并用盐水漱口。泳池游泳时间有限(5岁以下儿童游泳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5岁以上儿童游泳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出水后立即用清水漱口,以免吞咽脏水或泳池水中含有化学物质的水,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损害牙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