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南同志在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的革命热情
在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中,阮氏南同志是革命热情、创造力、宣传、鼓动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和方法的光辉典范。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南丹县南青乡是一块具有深厚爱国革命传统的土地。世世代代,南青儿女始终与敌对势力顽强斗争,誓死保卫家园,捍卫祖国的独立自由,并愿意为共产主义理想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
在这些革命战士的典型人物中,1930年至1931年参加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南盛乡女共产主义战士阮氏南同志的形象和名字熠熠生辉。
阮氏南同志(别名翠)1909年出生于义安省清翠乡(现南丹县南清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剥削政策和封建政府的严酷管制,她的童年在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度过。

1927年,越南革命青年同盟在中部各省建立基地。该同盟在南丹县金莲乡的支部是乂安省同盟最早建立的支部之一。从此,该同盟的基地在该县的清水乡(南成乡)、清潭乡(南新乡)等地广泛发展……基层组织传播阮爱国的《革命道路》和马列主义,动员群众进行革命。阮氏南同志积极参与地方运动,例如:宣传、集会、示威、散发传单……
1930年2月3日,越南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越南革命运动的重大转折点。1930年5月16日,清水公社党支部成立,名为邦茶党支部,裴丹全同志任书记。邦茶党支部成立后,特别重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采取各种形式,如:按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在全社组织集会,宣传党的政策,散发传单,在公共场所悬挂镰刀锤子旗……清水的革命运动日益扩大和高涨。农民协会、红色自卫军、红色救济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等组织很快成立。
1930年5月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庆祝国际劳动节运动的方针,长氏-滨水工厂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人工作时间。
在清水乡,在邦茶党支部的领导下,人们散发传单,在康村悬挂红色的镰刀锤子旗,在霍姆市场悬挂标语,并组织集会,聆听县干部阮氏南同志的演讲。阮氏南同志身着棕色旧衣服,光着头,赤着脚,在数百人面前踏上高高的土堆。她用充满感情、坚定有力的声音,宣读了号召人民奋起反抗殖民和封建政府压迫剥削的宣言。
他的号召给了人们前进的力量。数百名妇女和母亲站在霍姆市场中央,高举双臂宣誓,口号在人们走过街道时响彻云霄。
面对人民新的、强大的斗争形式,法国殖民者不知所措,被迫放松统治政策,并取消了部分人民政策。越南中部驻军命令士兵和官员不得使用武器镇压抗议群众。他们取消了访客税,取消了巡逻费,禁止殴打工人,提高了工人的工资,驱逐了恶人,释放了在抗议活动中被捕的人……
1930年8月,群众斗争浪潮进入白热化阶段。荣市总工会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各阶层人民响应和支持总罢工运动。接到号召后,挽茶党支部在江谷路口组织群众集会,举行集会示威,提出要求,要求法国殖民者和封建主义者必须:“取消一切税赋,释放所有在斗争中被捕的人,不镇压和杀害抗议者,赔偿遇难者家属,罢工、示威、集会自由……”,并聆听阮氏南同志关于共产主义和争取民主权利的道路和方法的演讲。
阮氏南同志以一首民歌开场,号召群众起来,共同战斗:
这个公社和那个公社是连在一起的。
让我们欢呼尖叫吧!
红旗在风中飘扬
白纸世界铺展开来。
城市中央,一场战斗爆发了。
对方有铁子弹,我们这边有金肝。
发言刚一结束,抗议者们就高呼口号:“打倒暴君恶霸”、“打倒封建帝国主义”、“工农起来”、“共产党万岁”……数百人举着横幅标语,手持棍棒、长矛,红色的镰刀锤子旗迎风飘扬。人流如瀑布般奔涌,直奔沙南市场(今南丹镇)。面对这股势头,县长黎克祥不得不签下文件,在镰刀锤子旗上盖上口号:南丹县长以后不许欺负人民了。
1930年9月初,南丹县委书记王实科同志认识到阮氏南同志的杰出才能,同意她入党,并让她参加清水公社挽茶党支部的活动。她被指派负责宣传工作,与裴丹全、阮友泰、裴丹生等同志一起印制传单和文件。在党的队伍中,她始终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930年9月12日晚,执行省党委指示,清水人民与南丹县全乡人民一起,隆重举行追悼会,悼念在兴原示威中牺牲的同志,并哀悼三天。为了鼓舞群众的斗志,挽茶党支部继续组织群众前往阮伯闾、阮伯洙、阮友琪同志的家,聆听阮氏南同志讲述法国殖民者的阴谋诡计和这场革命的意义。由此,群众的斗志和意志日益高涨,清水的斗争运动蓬勃发展。
面对革命群众的斗志,敌军动摇了,村长不知所措,将印章归还给了县长。趁着胜利,清水人民的斗争运动如风暴般兴起。每天晚上,在三岔路口、村集体住宅和集市上,都会举行示威、集会和演讲,吸引数百人参加。锣鼓声不断响彻村庄……
经过上述斗争,当地革命形势开始进入艰难复杂时期。1930年10月,法国殖民者调集大批身着蓝军制服的士兵,驻扎在元光寺和德南公社。清水公社是南丹县革命运动的典型代表,被直接指派给安妮指挥镇压。他们组织搜捕党员干部,恐吓民心。遇到有人就殴打、监禁,口号是“宁可错捕,不可放人”。
了解敌人的阴谋和行动后,裴丹全、阮友银、阮氏南等邦茶党支部的同志们……贯彻落实“敌来我去,敌去我回”、“空园空屋”的方针……党支部转入秘密行动;动员群众白天撤到山里,晚上回来耕作;安排老人留在村里看家护院,掩护干部……
1931年2月20日,面对敌人的恐怖镇压,县委决定调县委委员、春辽总支书记、分管通讯工作的裴丹碧同志到清水公社,与邦茶党支部商讨巩固党支部、发展地方革命运动的问题。为了欺骗敌人,阮氏南、裴丹柱、吴公珠、丁有留、丁有本、丁文昆……等同志冒充买砖工。当天下午4点左右,大家聚集在罗家砖窑召开会议。在裴丹碧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会议决定将邦茶党支部改为高满党支部,吴公珠同志任书记。党支部一直努力宣传、动员、团结革命力量,领导群众抗敌、恢复政权。因此,青水人民的战斗精神不断提高。
从1931年中期起,由于法国殖民者的白色恐怖政策,我国人民革命运动遭遇重重困难。他们残酷镇压、追捕,县、乡主要干部相继被捕、杀害(清水乡被捕者达30人,包括县委委员、春辽总支书记裴丹碧同志、高满党支部书记吴功珠同志、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阮廷陈同志等),一系列党组织和群众组织被摧毁。
1931年10月16日下午,阮氏南同志在各村委会进行宣传时遭遇敌人。当天,她身穿褐色旧衣服,一条腿低,一条腿高,赤脚,扛着锄头,扮成下田的农民,沿着堤坝前进,到达嘉老村时,遭遇了巡逻的秘密警察。她试图逃跑时,突然被叛徒阮克良拦截,阮克良命令士兵开枪打死她,并将她囚禁在春拉站。
在帝国监狱里,阮氏南同志遭受敌人严刑拷打,但她始终忠于党,忠于革命,沉默不语,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在被关押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无法获得任何线索,也找不到任何犯罪证据,他们不得不将她释放。
他秉持爱国和革命精神,回国后继续热情参加地方运动。
阮氏南同志的一生和革命事业是革命热情、创造力、宣传、鼓动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和方法的光辉典范。
-----
参考:
- 南青公社党委史书 - 乂安出版社,2014 年。
- 共产党员榜样——国家政治出版社,2010年。
- 乂安省党委史书——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1998年。
- 据阮氏南同志的家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