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绍同志——来自南丹(义安省)的优秀党员
胡士绍凭借着自己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于1930年3月3日光荣加入越南共产党,并承担了党组织赋予的多项光荣任务。
胡时绍同志(字光)1905年7月16日出生于越南义安省南丹县春辽村(现南英社)一个爱国农民家庭。父亲是胡越教,母亲是阮氏建,家中有六个子女,胡时绍是长子。

胡时绍出生并成长于一个有着深厚学术传统的村庄,这里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例如:阮贵松医生、黎仲潘副医生、阮淑定副医生……因此,胡时绍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仍允许他跟随村里的老师学习国语。后来,他考入荣国中学。在荣国中学读书期间,胡时绍接触了书籍、报纸和进步思想,从中萌生了对敌人的仇恨以及救国救民的愿望。
在荣国学校就读期间,阮德原同志(作家怀清)见胡诗绍聪明机灵、有上进心,便直接进行革命宣传和启蒙,并把革命会的文件、报纸交给新越党员、长氏铁道工厂秘密工会负责人阮仲尊同志传递。
由于胡时绍积极、热情的活动,1927年他被选入荣国立学校学生会,由阮进同志担任书记。胡时绍与太勤、陈德夸、阮维利、陈禄、阮氏光泰等同志一起积极、热情地开展工作。
胡士绍的活动无法瞒过敌人。尽管没有证据,敌人仍然试图命令荣市国民学校将他开除。
回到家乡后,胡时绍努力与新越党组织建立联系,并在自己的公社建立了新越党根据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春辽村的新越党组织成立,清仁同志担任书记,定期在祖瓦寺(有时也去大顺山)举行会议。胡时绍与阮进、裴海绍一起,为在南丹建立新越党根据地做出了许多贡献。
1929年底,经阮凤色、武梅同志介绍,胡诗绍荣幸地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组织。
1930年初,为了躲避法国殖民者及其爪牙在荣市的无情追捕,同时为了推行“无产阶级化”和“劳动化”政策,许多党员分散到各工业部门,潜入工厂、企业、种植园……宣传和动员党的根据地建设。在此期间,胡时绍受中部省委调动前往岘港,为省委执行印刷工作,宣传和动员党在中部地区扩大党的根据地。凭借着他饱满的精神和工作热情,胡时绍于1930年3月3日荣幸地加入了越南共产党的行列。
1930年11月,胡时绍的革命活动被揭露,他被敌人逮捕,并因参与共产主义活动,根据广南省1931年12月31日第153号判决书,被判处9年劳役,并被流放到劳保监狱。在这里,胡时绍经常遭受敌人野蛮残酷的拷打。但他凭借坚定的革命精神,仍然保持沉默。
在劳保监狱服刑期间,胡士绍同志在陈文功同志、陈友德同志、武梅同志的指导和培养下,进一步培养政治素质和党员义务,对革命胜利更加充满信心。
1934年8月19日,胡士绍同志出狱,但被送回义安服刑四年。回国后,他申请担任荣市火车站站长,并受何辉甲同志委派,继续研究和介绍优秀工人,为革命提供启蒙。
1937年初,荣市掀起了热烈的欢迎戈达运动,包括胡诗绍同志在内的数千名工人和各县劳工聚集在一起,举起横幅,向代表递交请愿书。由于担心代表团的有组织准备,法国殖民者及其在荣市的走狗出动蓝衣士兵和警察进行镇压。
1942年,法国人民阵线解散,佩坦上台执政,推行“清洗”政策,清除所有机关中具有“反法”倾向的人员。胡诗绍被解除荣市火车站车辆段的职务,并被置于法国秘密警察的监视之下。
胡士绍同志回国后,秘密联络春辽村党员,组织越盟阵线,准备参加1945年8月总起义。
八月革命成功后,胡士绍同志被推选为春辽公社党支部书记、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47年,胡士绍同志被委派从事群众动员工作,后任乂安省竞赛委员会主任。
1950年至1958年,胡士绍同志历任南丹县委常委、河内市行古站保卫处处长、荣银行职员等职务……无论身处何种职务,他始终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1963年退休,并于2010年9月18日在家乡逝世,享年105岁。
胡时绍同志以其卓越的贡献,荣获党和国家授予的诸多勋章,包括三级抗战勋章、三级独立勋章、六十年党员勋章等诸多荣誉称号。可以说,胡时绍同志与阮进、阮风色、武梅、河辉甲等同志一道,被誉为越南共产党第一批优秀党员之一。胡时绍同志的一生和革命事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效仿。
------
参考:
- 监狱记录保存在义静苏维埃博物馆储藏室。
- 南丹区委历史。
- 乂安省——共产党的榜样(第 5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