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区博物馆的文物讲述烈士的故事

内容:My Ha;照片:Duc Anh DNUM_CAZAHZCACA 20:15

(Baonghean.vn) - 在越南民族两次漫长的抗战中,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而牺牲。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留下任何信件,没有留下任何消息。即使是残存的遗物,也永远无法找到主人的地址……

第四军区博物馆的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遗物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存、缅怀和记录那些为民族解放和统一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贡献。摄影:杜英
Ảnh: Đức Anh
纪念馆内部分遗物是过去五年来烈士墓地搜集工作队一直在寻找的遗物。其中一些墓碑上写着名字,但没有家乡,还有一些只有K6、B10等符号。摄影:Duc Anh

在光荣的战斗中,记录烈士牺牲的信息非常困难。因此,人们用各种材料刻上烈士的名字,例如山石、干粮箱、飞机残骸,以标记他们的安息之地。照片:Duc Anh
有一些墓碑是用飞机残骸制成的,但没有名字,只有符号。多年来,人们成千上万次搜寻烈士遗骸,但核实他们的身份却非常困难。照片:Duc Anh

截至目前,在已收集的烈士遗骸中,仍有30多万具遗骸尚未确定身份。第四军区博物馆的档案中,有许多石碑上仍保留着一些信息,但烈士的地址却已无法查明。摄影:Duc Anh
照片中,一块锅盖大小的石碑上写着:“范玉战烈士(1948年生),海阳省嘉禄县统一镇甘多村人。他于1968年3月5日殉难,被广治省香化县香禄镇塔攀山337团发现。” 左上角的石碑上写着:“陈春田烈士(1948年生),于1970年5月16日在太平省嘉元县嘉水县殉难。”该石碑是2017年7月,192号承天顺化采集队在34区越老公路559号发现的。另一块石碑上写着:“阮友国(1947年10月12日出生),来自南河-春莲-义春(河静省),卒于1970年5月17日。” 摄影:Duc Anh


Ảnh: Đức Anh
多年来,烈士家属向第四军区博物馆寄出了数千封信,希望找到并核实逝去亲人的背景。然而,仍有数千个问题悬而未决。照片:Duc Anh
Ảnh: Đức Anh
保存文物是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的一种方式。图片:Duc Anh


这里保存的文物中,有一些是战线另一边的士兵送回的。归还这些文物,也是他们摆脱非正义战争的折磨和困扰的一种方式。图片:Duc Anh

Ảnh: Đức Anh
搜寻和收集烈士遗物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图片:Duc Anh

许多纪念品都是伤残军人和烈士家属送来的,他们希望永远铭记这场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英勇斗争的英雄记忆。摄影:杜英

这些遗物是在广治城无名墓穴中发现的。幸运的是,找到了两位烈士的遗物,并附有完整的信息和照片。其中一位是黎平忠烈士,他来自琼吕县琼美乡。黎平忠烈士与一位广平姑娘在广治城保卫战中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不朽的爱情佳话,既热烈真挚,又充满悲剧色彩。照片:德英

Ảnh: Đức Anh
在烈士墓中还发现了数百件其他遗物。这些纪念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一直陪伴着他们直至逝世。图片:Duc Anh
Ảnh: Đức Anh
如今保存下来的文物中,很大一部分是烈士的信件。这些信件曾是他们与家人、亲人和家乡之间的桥梁。摄影:Duc Anh
Ảnh: Đức Anh
对于那些留守故乡、守护亲人影像的人来说,书信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美好的回忆。烈士郝某写给家乡姑娘的一封信,读来令人潸然泪下:“郝某,我的爱人/告别的时刻到了/我们分手吧,我的爱人/我们并肩而坐,无话可说/只是相视一笑。” 写完这封信后,这位烈士又给爱人寄去了多封信,表达着思念之情,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为自己所在的营队刚刚取得伟大胜利而感到自豪。在1972年4月6日那封被他称为“最后一封信”的信之后,他的爱人是否收到他的信已不得而知,但这些字句将像他的名字刻在山石上,像他和家乡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一样,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摄影:德英
保存这些遗迹,也让今天的人们能够全面地了解这个民族的长期奋斗历程。它还能提醒今世后代,永远感激先辈们为国家独立和自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图片:德英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第四军区博物馆的文物讲述烈士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