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校园暴力?
(Baonghean.vn)——看来,对校园暴力的恐惧正在成为社会,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负担……
据人民代表电子报统计,2017-2018学年至2021-2022学年,全国共发生“校园暴力”案件2624起,涉案人员7209人。
然而,案件数量校园暴力当然不会止步于当局的统计数字,因为并非所有案件都会被拍摄并传播……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每天早上开车送孩子上学,总是担心他们的安全,这真是难以想象。长此以往,这不仅会给受害者,也会给整个社区带来心理创伤。
不可否认,暴力事件频发,涉及不同层次的学校,不仅在学生之间,也存在于教师之间,尽管数量可能不多。那些每天站在讲台上培养年轻一代品质的人,甚至那些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人员,竟然成为暴力行为的始作俑者,这实在令人羞耻。请注意,我这里指的是同事之间的行为。老师们是否不小心用几根棍子打了学生几下,或者训斥了学生几句,那都是应该在另一个场合、从不同角度讨论的故事。

每个人都可能意识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暴力事件频发的时代。每天打开报纸或社交网站,我们都能读到关于斗殴和杀戮的信息,尽管有时起因只是交通中的轻微碰撞,甚至只是不经意的一瞥。
当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挥刀夺命已成轻举妄动,有人若无其事地拍摄并漫不经心地传播这些视频时,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残忍、咄咄逼人、冷漠无情。在国家和种族层面,政治不稳定日益加剧,并由此引发血腥战争,从领土和资源争端到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争夺。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暴力首先是对普遍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存在。
因此,发生在教育环境中的暴力,本质上是将暴力心理和行为带入学校的结果。“校园暴力”这四个字被孤立、禁锢在教育环境中,常常给人一种“起诉行业”的感觉。有智慧和良知的人当然不希望暴力。生活中,没有人希望背负坏名声和后果。清晰且宽容的认知和评价,始终是找到积极解决方案的关键。我想补充一点,很多学生在校外打架的案例也被认为是校园暴力。假设他们脱下校服,扔掉书包,谁会知道他们在哪里?仅仅因为他们穿上了校服,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学校”!

问题是,为什么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阶段,以及这个时期的暴力事件会更加频繁地发生?至少有四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年龄心理。现实无法改变,这无疑是导致暴力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孩子们逐渐形成和完善人格的时期,其心理变化丰富而复杂,包括教育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形象构建”。如果没有知识渊博、负责任的人的监督、建议、分享和引导,这种对个性和勇气的渴望会导致包括暴力行为在内的偏差行为。我个人非常赞同2018年通识教育计划中对学校心理咨询活动重要性的强调。
家庭教育被列为第二位,因为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摇篮,这个空间,包括成员以及文化、教育、道德、生活方式……除了远离家乡求学的特殊情况外,至少在18岁之前,都会是孩子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孩子们从小就享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然会懂得如何以受过教育的青少年的姿态行事。危险在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似乎正在变得疏忽大意。
第三,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震慑学生违反规定。停几节课意义不大,事实上,停课几节课,甚至几周,对一些问题学生来说,都可能是一件乐事。
第四,这部分是信息技术和社交网络被不健康使用现象的后果。因为,暴力图像和内容的传播,如果不加以控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最终也是一种助长暴力行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