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逐渐走红
义安省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推动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等贸易促进支持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上市增加销量
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的故事对农民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农民尤其注重利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渠道、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消费。
归合县寿合乡寿山村的陈玉辉先生开了一家木器漆作坊,至今已有四年。他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大胆投资购置了更多机器,用于在木质材料上进行装饰细节处理。这样一来,他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加快了批量生产的进程。

Huy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在研发和创造适合各类产品的设计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而且在在线销售方面也同样如此。在数字平台上拓展消费市场有助于企业触达新的客户群体,这与当前的消费趋势相符……据测算,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该工厂的产品消费量大幅增加。”

义丹县义禄乡红塔村的杨文全先生,为了发展家庭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于2021年借款4.5亿越南盾种植平菇。这是该乡首个种植模式。种植平菇的主要原料是锯末以及树叶、树干、稻草等农副产品,这些原料对环境无害。
采收后的平菇以每公斤3万至4万越南盾的价格销往省内批发市场、贸易商和清洁食品店。每月产量2.5至3吨,扣除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该户家庭可获得7500万至9000万越南盾的收入,收入相对稳定。

Toan先生说:“这是一种绿色经济模式,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来生产清洁环保的产品。不久的将来,我将扩大生产规模,购买更多机器,扩建车间,特别是购买自动落料机,不再像现在这样手工操作,希望产量能够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我们还致力于将产品推向市场,通过社交网络进行销售……
从事海产品加工业务 30 多年,直到 2022 年,山玄海产品有限公司(Cua Lo 镇)董事阮氏玄女士的事业才真正开始发展,当时 3 个产品系列,包括:特色鱿鱼卷、面包虾、海鲜春卷,均达到了 OCOP 三星级标准。

Huyen女士表示,技术投资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的关键因素。她已投资超过40亿越南盾,用于升级和装备一套由冷冻机、保鲜机、食品研磨机和油炸锅组成的系统。这种方法有助于控制从原材料准备到产品加工和包装的质量。同时,除了通过传统渠道销售外,该公司还通过Facebook和Zalo等社交平台拓展了销售方式,客户群体不断扩大,销售额也随之增长。
继续推进生产和业务数字化
围绕“利用数字商务平台提升越南农产品价值”的主题,义安省人民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已发布多项指示,支持农业生产户接入电商平台。众多企业和生产单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平台的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农产品消费对接会、抖音平台农村市场、工贸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等举办的供需对接会等活动,进行产品展示和推介。
从而增加与社群的互动和联系,顾客可以体验、评价和反馈产品和服务。顾客与厂商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厂商掌握市场、顾客心理,制定有效的产品推广策略。

工贸部贸易管理处处长阮文协表示:“在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对接供需的同时,工贸部近年来积极引导企业搭建展位、设立网站,参与电子商务交易大厅。同时,还支持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制作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短片,在电视、网站、社交网络、交易大厅等平台进行推广。工贸部支持曹宝龙有限公司、妈妈农场有限公司、OFFICE 360股份公司等通过制作电视广告和企业介绍短片,在数字平台上播出,打造网络品牌。”

落实省人民委员会关于2021-2025年义安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关于支持农业生产户进入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义安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2024年,组织南丹县200余名国家管理干部、企业、合作社、手工艺村、生产经营户等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电子商务、在数字平台上有效开展业务的知识和技能。配合荣大学举办“数字时代电子商务学生”培训班,为150余名学员提供实践知识(抖音网店、Shopee店铺管理等),为地方数字人才培养做出贡献。配合各县、市、镇推动地方产品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发布。

截至2024年9月13日,义安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线的企业、合作社、手工艺村、农业生产户总数达266373户,平台上线商品总数达8836种,平台上线商品数量居全国第五位。
在工贸厅的支持、指导和陪伴下,该地区许多单位、企业和生产经营实体除了参与电子商务平台或利用其网站宣传和推介产品外,还利用社交网站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广、互动和消费。这是将数字化以最实际、最有效的方式融入人们生活,从而促进多种贸易形式发展的方案。
除了农业生产数字化,民间电商应用也在快速增长,一些增值服务,如娱乐、培训、远程医疗咨询、在线学习,以及查询考试成绩、报名入学等实用服务,已初步催生了民间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