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稻米之乡每年收到2亿美元汇款
(Baonghean)- 安城县目前有15278人在国外务工。每年,在安城务工的儿童向国内寄回2亿美元,相当于近4.7万亿越南盾。
通过出国劳务致富
我们来到了马城乡(安城),这是该县外籍劳工比例较高的地区之一。马城乡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公社,家庭收入仅靠种植业,生活一直很艰难。
然而,今天我们回到马清乡,却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被认为贫困的村庄,变化之快令人咋舌。昔日低矮的房屋,如今被宽敞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村里的道路也全部铺上了水泥路,绿树成荫。
![]() |
安城乡(Do Thanh,Yen Thanh)宽敞的高层建筑是由外劳建造的。图片:PV |
马清乡东宝1村的裴辉润先生说:“以前我和丈夫生活很困难,一年到头只靠种几块地过活。大约8年前,我们把两个孩子送到德国打工,生活从此改变了。每年,我们两个孩子寄回的钱大约有10亿越南盾。”
在马城,像陈廷艳家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有三个孩子在东欧国家工作,每年汇回15亿至18亿越南盾。马城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裴仲龙补充道:“到目前为止,全乡大约有1500名外籍劳工,其中约500人前往德国、英国、法国,其余的则销往韩国、日本、泰国、老挝等市场。”
仅2018年,汇往马清乡的汇款就超过200万美元,对于一个贫困的乡来说,这笔汇款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得益于劳务输出,马清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来说,贫困率从2015年的12.5%下降到2018年的3.68%。
2015年,马清乡人均年收入为2100万越南盾,如今已超过3800万越南盾。马清乡从一个贫困乡,到2018年已迈入新农村建设的终点线。
杜城乡的劳务输出活动也蓬勃发展。杜城乡位于安城县东北部,与演州县接壤。杜城乡是一个贫困的乡,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水稻。20世纪90年代初,杜城乡的工人前往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工作……
起初,他们去的人数不多,但当他们发展得不错时,就带着兄弟和亲戚一起出国工作。因此,出国务工的人数日益增多。得益于此,这里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
目前,杜青县拥有330多名身价100亿越南盾以上的“亿万富翁”,约2100栋多层住宅,以及400多辆各种汽车。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乡镇通过劳务输出致富,例如山青乡,该乡每年都有1500至1800名在欧洲国家务工的子女。
当地民众每年汇回1000多亿越南盾,用于投资建房、投资房地产、生产经营。
2018年,安城县共有15,278名童工在下列国家务工:台湾、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每年,在安城县务工的童工向祖国汇款2亿美元,相当于近4.7万亿越南盾。
本地支持
认识到劳务输出的益处,安城县已制定、部署并实施了一项项目,创造条件并鼓励从事劳务输出的企业和个人在该地区招募工人。
该县积极向每一位公民和劳动者宣传,劳务输出是帮助他们有效脱贫的正确方向之一。该县人民委员会已下发文件,敦促并指导各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工会有效协调开展工作,同时指示劳动荣军与社会部及时提供咨询并解决在劳务招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
安城县劳务输出职业培训。 |
落实好国家对本地区劳务输出管理规定。加强对劳务输出咨询、招聘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和防范。特别是,本区要宣传动员在韩务工人员按时回国,向各乡镇提供在韩劳动合同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人员名单,宣传动员在韩务工人员回国,降低非法在韩务工人员比例。
及时解决国家和省对参与对外劳务输出的劳动者贷款、职业培训费用支持、外语学习、知识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安城县劳动荣军社会部副部长武文权先生补充道:“安城县将继续扩大和发展劳务输出市场,致力于维护传统市场,创造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同时,积极引进新订单和新市场,尤其注重通过德国技术实习项目、日本护理项目以及澳大利亚假期工种等方式输出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