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ri Le 学习
(Baonghean.vn)- 齐勒省(Tri Le)曾是“四无”之地,边境沿线遍布着蒙族村寨,生活困难重重。在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当地职能部门的努力下,这个边境乡逐渐发生了改变。人们的教育意识得到了提升。
努力将信件送到偏远村庄
从 Que Phong 县 Tri Le 公社中心到 Mong Muong Long 村,我们必须穿越一条近 30 公里的独特道路,大部分路段紧贴崎岖、湿滑、蜿蜒的山腰。
![]() |
通往 Que Phong 区 Tri Le 公社 Mong Muong Long 村的道路。照片:Dinh Tuyen |
村长瓦巴迈(Va Ba Mai)的家就在村口,紧邻幼儿园。看到来访者,村长最小的儿子,二年级的瓦巴孟(Va Ba Manh)正专心致志地下棋,羞涩地站起来迎接他们。“你会下棋吗?”——“芒龙军民站(PV)的边防卫兵教我的。”说完,小男孩领着我们走进小厨房,他的父母正在那里准备晚饭。
“村长今天怎么这么早做饭?”——“早点做饭,是为了我们今晚能去边防部队的扫盲班。要是学不会读写,就考不了摩托车驾照了。”村长夫人熊玉达用普通话回答我们。
![]() |
芒龙村和巴迈村的村长(左三)与记者和当局交谈。图片来源:Dinh Tuyen |
村长瓦巴迈(Va Ba Mai)坐在摇曳的篝火旁,仿佛驱散了山腰村庄的严寒,在交谈中说道:“全村135户人家,815人,都是蒙族人,其中73.3%是贫困人口。大多数人的生活依然艰难,习俗也较为落后。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村民们比以前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了。”
全村目前有学龄前儿童27名,小学儿童109名,初中儿童47名,高中儿童27名,大学生5名。尤其是村干部家庭,他们始终在教育方面为村民做出表率。村支书Tho Thong Ly家有两个孩子,Tho Ba Trinh和Tho Ba Zia,都在读大学。村长Va Ba Mai家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
过去,芒隆村的村民认为只有男孩才能上学学习读写,但现在有些家庭愿意出钱送女儿上大学,比如目前就读于荣市大学的Xong Y Hoa。芒隆村许多不识字、不识字、不懂得计算的妇女,现在都决心参加由治勒边防站开设的扫盲班。“很多妇女都报名参加了扫盲班,我妻子白天也下地干活,晚上也按时上课。不信的话,今晚我邀请你们去治勒四小学看看。”
![]() |
芒隆村的苗族妇女冒着严寒去学校学习。图片来源:丁选 |
正如约定,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三乐四小学。尽管天气寒冷,晚上7点刚过,我们就听到孩子和妇女们拿着书本和手电筒去上课的声音。
治黎边防站副站长黎会远同志表示:“该班共有50名学生,全部是芒隆村的苗族妇女。根据计划,课程为期6个月,由4名教师授课,其中包括治黎边防站的2名干部——民运队雄巴荣高级中尉和雄巴库中尉,以及国防经济第四团的2名青年知识分子志愿者——毕业于荣市大学的李巴图和李巴青。4名教师均为苗族人,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和语言,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
![]() |
Tri Le 边防站为 Muong Long 村举办扫盲班。图片来源:Dinh Tuyen - Khanh Ly |
这并不是三里边防哨所第一次为高地村庄的苗族妇女开设扫盲班或防止她们再次成为文盲。此前,我们曾走访过在胡莫村和帕空村举办的由身穿绿色制服的教师开设的晚间扫盲班。
我们看到,许多苗族妇女即使孩子尚幼,也依然努力安排家务,白天下田干活,晚上去上课学习读写。她们按时上学,非常勤奋,很多孩子从不缺课,她们那双习惯于在田间勤奋耕耘的锄头和刀子的手,如今却耐心地握着笔,一笔一画地书写。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有助于她们更自信地与人沟通,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活动。
![]() |
国防经济四团青年知识志愿者指导苗族妇女写作。图:丁选 |
来自火苗村的李依色女士是一位获得认证的学生,她表示:“现在生活改变了,我们苗族妇女希望学习读写,以便进步,也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据悉,课程通常持续3至6个月,包括两门科目:数学(105节课)和越南语(204节课),旨在帮助妇女学习读写和进行基本的计算。
最令人欣慰的是,许多苗族妇女因为上学、识字,勇敢站起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有幸入党,比如那宁村的刘玉丽女士,还有辉苗村的李玉珠女士和武玉楼女士。一些妇女甚至被选为县人民议会代表,比如三乐乡辉苗幼儿园的刘玉佩老师……
![]() |
Tri Le 乡的蒙族人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图片:Thanh Cuong |
整个政治体系都受到影响。
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98%,其中蒙族约占36%,贫困率较高。全乡16个村,其中5个是蒙族村。当地领导介绍说,过去蒙族学生读完小学、中学后就辍学,主要集中在13、14岁左右的蒙族女孩,升入高中的比例很低,不到30%。
每年暑假或春节假期过后,党委、领导、教师和边防人员都要前往偏远的村庄进行宣传,动员学生上学。Tri Le 乡党委和政府意识到,教育水平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近年来,他们不仅重视扫除妇女文盲,还在区委、区政府及其他各级部门的帮助下,大力关注当地儿童的教育问题。
![]() |
Tri Le 乡的蒙族人准备送孩子上学。图片由 Thanh Cuong 提供 |
2020-2025年任期公社党代会决议设定了目标:力争小学和中学普及率达到85-90%,幼儿园和中学达到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公社人民委员会发布了项目,辖区内各学校已将该项目与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相结合,重点调动一切资源,投资建设教学设施。目标是将高中生入学率提高到50%以上。
直勒公社党委书记魏文优表示:“目前,该区有1所幼儿园、3所小学(直勒1、2、4)和直勒寄宿中学,以及一些分散的学校。得益于整个政治体系的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目前高中入学率超过50%,中学教育普及率超过98%。学生辍学现象正在逐渐减少,去年辍学学生超过20人,今年有10人,其中包括4名为了结婚而辍学的苗族女孩。
![]() |
桂风县三乐乡苗族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地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职能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图片:丁选 |
赤勒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雄巴查先生也表示:“近年来,党委、政府加大力度,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学校设施日益完善。学校、家庭和地方在动员学生入学方面各级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2022年,幼儿园成为文化单位并达到国家标准。学校发动群众自发捐款4.56亿越南盾用于维修设施、升级教学服务工程,已筹集资金227亿越南盾。
![]() |
智乐二小学建得宽敞。图片:丁选 |
其中,本年度,Tri Le 2小学获得TECCO集团的支持,在超过2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造了19间学生宿舍、6间文化教室、1间图书馆和1间食堂。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5亿越南盾。
“拥有一所崭新、宽敞、整洁、美丽、质量有保证的学校,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克服困难的喜悦和动力。新投资后,学校为135名享受卫星学校三、四、五年级寄宿福利的蒙族、泰族和科穆族学生创造了在主校区学习的条件。” 雄巴查先生说道。
![]() |
Tri Le 公社 Huoi Moi 幼儿园的 Lau Y Pay 老师和学生。照片:卡蒂姆 |
对于像三乐县这样困难重重的边境地区来说,教育能够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提高人们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必须肯定广大教师队伍,特别是驻扎在偏远乡村学校的教师们的努力。
他们克服了恶劣的天气、艰难的求学路以及当地落后的习俗,努力为高原地区的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芒族教师刘益培克服困难、热爱职业、热爱孩子们的榜样。刘益培在会美幼儿园工作。会美幼儿园位于越南和老挝边境附近,是一个村庄,有140多户人家,824名居民。这里有5个教室,包括一个学前班和一个幼儿园班,共有35名学生。
作为一名苗族人,Y Pay 老师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让大家了解学习的益处和不识字的局限性。在村里当了11年的老师,平日上学,周末回家,路上崎岖不平,雨季路滑,摔倒无数次,但 Y Pay 老师仍然热爱自己的工作。多年来,Y Pay 老师一直是学校的优秀教师,还被桂风县授予模范教师奖状。还有老师们给 Tri Le 4 小学的苗族孩子们送信的励志故事。这所学校建校40多年,除了位于芒隆村的5个班、109名学生的主校外,还有位于会晒、南托和会美等村的3所分校。每所学校的路途都异常艰难和艰辛。
![]() |
三乐4小学。照片:Dinh Tuyen |
在 Tri Le 4 小学任教 23 年的 Xong Ba Thanh 老师说:学校有 31 名老师,其中 5 名来自低地,但特殊之处在于 100% 的老师都是男性,因此人们常常戏称它为“没有老师的学校”。
由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道路危险,雨季时,人们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老师们必须分成小组,互相帮助,克服陡峭湿滑的斜坡、泥泞路段、山体滑坡等危险。
![]() |
通往 Tri Le 4 小学的路。照片:Dinh Tuyen |
尽管艰难困苦,但“送信上山”的老师们表示,像他们这样偏远地区教师克服困难、坚持上学的动力,是看到学生们一天天进步,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出力的喜悦,是为高原人民带去知识的光芒。
![]() |
在三乐四小学任教23年的Xong Ba Thanh老师对蒙族孩子们每天的进步感到欣慰。图片:Dinh Tuyen - Khanh Ly |
“以前,春节过后,学校往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鼓励学生返校。但近2-3年来,我很高兴看到,虽然村民们还在过春节,但学生们还是能按时自发地互相邀请返校……”Xong Ba Thanh 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