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间用药要小心
在哺乳期间,母亲应尽量减少使用药物。
当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应由医生考虑并开具处方。
正常情况下,服药后约有1%的药物会在24小时内经乳汁排出,有些药物的乳汁排出量甚至可高达5%。哺乳期母亲服用药物可能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谨慎。
医生的建议
在短期治疗中,医生应选择适合母亲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孩子的哺乳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需要暂时停止哺乳,仍需维持泌乳过程,以便母亲停止治疗后,孩子能够立即继续哺乳。
任何药物的高剂量使用都应谨慎,尤其是应避免使用尚未经过彻底临床测试的新药。
对于某些药物,哺乳期母亲并不禁止使用,但如果使用,母亲应在哺乳后约15分钟或下次哺乳前3-4小时服用该药物;如果这样做,婴儿哺乳时药物在母乳中的浓度会很低,对婴儿的影响很小。
所用药物会通过母乳排泄。
科学家已经确定,使用药物时,由于与母亲、哺乳期婴儿和乳腺生理有关的多种因素,母亲可以通过乳汁排出药物。
对于母亲来说,药物通过乳汁排泄取决于药物剂量、每天服用药物的次数、给药途径、药物在母亲血浆中的半衰期……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药物经乳汁排泄对婴儿的影响,往往取决于婴儿喝奶的量、哺乳的时间、母亲服药的时间、乳腺分泌乳汁的时间;也与喂奶的时间、量、间隔时间有关;与婴儿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有关……
就乳腺生理学而言,药物通过乳汁排泄取决于乳房中的血流量、乳汁分泌时间、乳汁的 pH 值……
事实上,许多药物在母亲使用时可以通过乳汁分泌,但由于母乳中的浓度低,因此不会对哺乳期婴儿造成有害反应。
正常情况下,药物进入体内后经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母亲患有肝肾功能衰竭,药物在血液和乳汁中的浓度会非常高。因此,哺乳期妇女需注意预防中毒,同时应根据母亲的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科学家注意到,母亲使用的药物种类会影响母乳喂养,如:安眠药、酒精、苯二氮卓类衍生物……孩子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抑制;使用利血平会引起鼻塞;使用四环素会导致孩子生长缓慢、牙齿发黄、蛀牙;使用蒽醌类清洁剂会增加肠蠕动,引起孩子腹泻;使用碘盐、放射性同位素I131、硫氧嘧啶对孩子的甲状腺有不良影响。
此外,使用Hg、Pb、As化合物会引起儿童中毒;使用抗代谢药物会引起儿童多种并发症。
哺乳期的母亲如果饮酒、吸烟、烟草或鸦片,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在乳汁中的浓度会很高,因此,必须注意保护孩子的健康。此外,使用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升高的药物时也要小心。
![]() |
必要时,必须遵医嘱使用药物。
在哺乳期间,如果母亲使用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避孕药,会改变女孩的阴道上皮,导致乳房增大、骨骼快速骨化。
虽然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内酰胺类抗生素很少通过母乳排泄,但如果母亲有过敏家族史或孩子腹泻,则应避免使用。虽然母乳中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很少,但它们仍然可能导致儿童产生细菌耐药性、扰乱肠道菌群或引起过敏反应。
禁用药物和哺乳期间使用的药物
科学家建议,为确保哺乳期儿童的安全,禁止母亲在哺乳期间使用某些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儿童造成并发症,如合成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大;复方新诺明引起血液并发症;抗凝剂、抗维生素K引起出血并发症;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引起免疫抑制;锂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紊乱;氯霉素引起骨髓抑制;胃酸抑制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降低胃酸,改变药物通过消化道的吸收;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硝唑和其他硝基咪唑引起厌食、呕吐、血液配方紊乱;利血平引起泌乳、嗜睡、眼睑水肿、流鼻涕。
除上述推荐和禁用药物外,哺乳期母亲必要时可使用一些治疗药物,但需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哺乳期婴儿的不良事件,以便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母亲使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核黄疸,对新生儿早期黄疸有危险;含苯二氮卓类衍生物的药物如地西泮、奥沙西泮……引起嗜睡、体重增长缓慢;苯妥英钠引起嗜睡、呕吐;卡马西平引起嗜睡;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降低凝血酶原比值,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长期使用阻滞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茶碱引起兴奋、心率加快、睡眠困难、消化功能紊乱……
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发现许多在母乳喂养期间完全禁止使用的药物,因为它们会对婴儿造成有害反应或不良事件。
然而,当母亲患有需要治疗的疾病时,医生开药时,或药房工作人员、药房向哺乳期母亲出售药物时,都需要立即考虑药物在乳汁中排出的量。考虑到母乳喂养期间孩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母亲用药时必须谨慎。
如果母亲在哺乳期间被禁止使用某种药物,但因病需要服用药物治疗,那么她仍然必须服用该药物;在此期间,孩子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并使用其他外界奶源。
据 Gia dinh.net 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