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和他的家乡义安

胡志明主席的童年(1890-1911)

金莲遗址 May 30, 2024 08:56

胡志明主席,原名阮生宫,1890 年 5 月 19 日出生于其母系故乡——乂安省南丹县林盛乡钟居乡黄竹村(又名竹阿村)(现乂安省南丹县金莲乡),出身于儒家学者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阮生色(阮生辉),生于1862年,卒于1929年,来自义安省南丹县金莲乡(原名森村,当时称为钟居乡)。阮生色出身农民家庭,幼年丧父丧母,自幼勤奋好学。因此,他被黄竹村的儒家学者黄春阳收养,黄春阳请求阮生家收留他。

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又受儒家学者黄春阳的悉心栽培,考取了普榜,并以教书为生。萨克先生教导孩子们要有勤奋学习的意识,以此理解人间的道德准则。年轻时,他像当时许多雄心勃勃的人一样,刻苦学习,一心想考取科举。但随着学习和对人生的理解不断加深,他逐渐领悟到:“官吏是奴隶中的奴隶,比奴隶更甚。”

Chân dung ông Nguyễn Sinh Sắc và bà Hoàng Thị Loan. Nguồn: Tư liệu
Nguyen Sinh Sac 先生和 Hoang Thi Loan 女士的肖像。来源:文件

因此,他通过了“普邦科”考试后,被授予一个低级官职。但他爱国直言,经常与上级和法国殖民者对抗。因此,在位一段时间后,他被免职。之后他前往南方行医,过着简朴的生活,直至去世。

他的母亲黄氏鸾(Hoang Thi Loan)生于 1868 年,卒于 1901 年,是一位勤劳、负责、善良的女性,以务农和纺织为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和照顾她的丈夫和孩子。

他的姐姐是阮氏清(Nguyen Thi Thanh),又名阮氏白莲(Nguyen Thi Bach Lien),生于1884年,卒于1954年。他的哥哥是阮生谦(Nguyen Sinh Khiem),又名阮达达(Nguyen Tat Dat),生于1888年,卒于1950年。他的弟弟是辛(Xin),生于1900年,因病早逝。

他的兄弟姐妹在祖父母和父母的影响下长大。他们勤劳善良,都是爱国者,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并因此被法国殖民者和封建法庭逮捕监禁。

Chị gái và anh trai của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Ảnh: Tư liệ
胡志明主席的妹妹和弟弟。照片:档案馆

阮生宫从出生到五岁,一直生活在家乡,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深受家乡优良传统的熏陶,勤奋好学,工作勤劳,忠于家庭,面对敌人毫不屈服。阮生宫求知欲强,喜欢听故事,常常问一些新奇的问题,从自然现象到祖母和母亲常讲的童话故事,他都乐于求知。

1895年,阮生宫一家第一次搬到顺化,当时阮生石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从1895年底到1901年初,阮生宫和父母住在顺化皇城内一位熟人的家中(现为梅叔銮街112号)。那几年,阮生石一家生活贫困艰辛。黄氏銮夫人以织布为生,阮生石除了学习之外,还要靠抄写书法维持生计,才能继续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

1898年,阮生色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仍然落榜,家境更加艰难。同年年底,应阮思度之邀,阮生色回到承天省富荣县富阳乡阳诺村,在阮思度之弟阮思铮家中教书,该村距顺化市6公里。阮生宫和他的兄弟也随父亲来到这里,开始在父亲的课堂上学习汉字。

Ngôi nhà làng Dương Nỗ - nơi Bác Hồ từng sinh sống được bảo tồn và xếp hạng di tích quốc gia đặc biệt. Nguồn: dangcongsan.vn
杨诺村故居——胡志明主席生前居住的地方——已被保存下来,并被列为国家级特殊文物。来源:dangcongsan.vn

1900年底,阮生色先生奉命前往清化省科举学校监考。他带上了阮生谦,而阮生宫则回到顺化城内与母亲同住。阮生宫的母亲在贫困艰难的环境下生下了小阮信,之后便病逝。不久,小阮信也因体弱多病而无法跟随母亲。年仅11岁的阮生宫承受了失去母亲和弟弟的双重打击。

在顺化生活了五年多之后,阮生恭见识了许多新鲜事物。与他的家乡义安相比,顺化拥有许多宏伟壮丽的房屋和宫殿。阮生恭也目睹了顺化形形色色的人群:法国统治者傲慢专横、残暴不仁;南朝的官员身着锦袍、脚蹬丝绒鞋、头戴蜻蜓帽,看似威严,实则胆怯顺从;而绝大多数劳动者则遭受着同样的悲惨屈辱。他们是衣衫褴褛的农民,被法国人称为乡巴佬;是搬运工;是拉人力车的苦力;是流落街头的穷苦孩童……这些景象深深地烙印在阮生恭的记忆中。

得知妻子去世的消息后,阮生色先生匆匆赶回顺化,将孩子们带回故乡。安顿好孩子们的生活后,在村外亲戚的鼓励下,阮生色先生于新女皇在位期间重返顺化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他改名为阮生辉。

fec09321b23813664a29(1).jpg
胡志明主席的父亲Pho Bang Nguyen Sinh Sac先生的故居。照片:Dinh Tuyen

1901年5月,阮生辉先生通过了新女皇科举考试。大约在1901年9月,阮生宫一家搬回了父亲的故乡。阮生辉先生为他的两个儿子举行了入乡仪式,分别赐予他们阮达达(生谦)和阮达成(生宫)的新名字。

阮必成在家乡被送去跟随黄潘琼、王叔贵,后来又跟随陈坦学习汉语。这些老师都是爱国者。阮必成经常听老师和爱国学者们讨论时事,从中了解了许多故事。

阮必成逐渐理解了时代背景,也体会到了父辈和叔辈在国家和家庭遭受损失前的痛苦。他经常遇到的人中,有一位是潘佩珠先生。和当时许多爱国的儒家学者一样,潘佩珠也为国家的现状和命运忧心忡忡。这位充满激情的人,常常在酒后吟诵《远梅》中的两句诗:

每餐皆为不朽,唯有竹子洁白。

从事文学创作是谋生的最低级途径。

意思是:

每餐饭都不要忘记记录历史,

最谦逊的成名之道是从事文学创作。

这首诗对阮必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引导这位年轻人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抱负。

随着年龄增长,阮必成与当地民众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失去家园的人民所遭受的悲惨命运。沉重的赋税迫使他们被迫在省内修建道路,从库饶到川圹(老挝),穿越荒凉而有毒的森林。他们踏上征程,永无归来,心中充满苦难和怨恨。

Nguyễn Sinh Cung học khai tâm. Tranh bột màu của Văn Giáo
阮生公正在学习敞开心扉。范樎的水粉画作品。

1903年春,阮必成随父来到乂安省青章县武烈乡,继续学习汉字。在那里,他有机会聆听前来与父亲探讨时事的学者们讲述时事。

1904年底,阮必成随父亲来到河静省德寿县杜东村,当时萨克先生来此任教。除了学习时间,阮必成还经常跟随父亲前往省内其他地方,例如潘廷峰的故乡同泰村,参观陆年古城遗址、罗山富子寺、阮捷寺……

1905 年 7 月,阮必成跟随父亲前往太平省建昌县,当时阮生色前往那里拜访学者。

大约在1905年9月,阮必成和阮必达受阮生辉先生之邀,前往荣市法裔小学预科班学习。正是在这所学校,阮必成第一次接触到了“……”的口号。自由 - 平等 - 博爱

这些旅行帮助阮必成拓宽了视野和思维。他意识到,各地人民都饱受饥饿和贫困之苦,仿佛他们心中燃起一团熊熊烈火,渴望将殖民主义和封建压迫者焚烧殆尽。面对人民的苦难,他很快便“下定决心驱逐法国殖民者,解放他的同胞”。

经过多年拖延,阮生辉于1906年5月底进入首都就任。阮必成和他的兄弟随父亲前往顺化。在顺化,阮必成和他的兄弟被父亲送往承天省的法越小学就读,先是预备班(1906年9月),然后是小学(1907年9月)。

在顺化,阮必成的一生中发生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1908年4月,他参加了承天省农民的反税示威游行,从此开启了他毕生为劳动人民争取权益的斗争。由于他的爱国活动和参与农民斗争,阮必成引起了法国殖民者的注意。他的父亲阮生辉也因允许儿子从事反法活动而受到法国殖民者的训斥。

然而,1908年8月,阮必成(Nguyen Tat Thanh,当时名为阮生燮)仍然被国学学校(Chouquet)校长录取入学。1908年9月,阮必成进入国学学校的中级班(二年级)。

Trường Quốc học Huế, nơi Nguyễn Tất Thành đã học tập trong những năm 1907-1908.
阮必成于1907-1908年就读的顺化国立学校。照片来源:文献

在顺化国立学校求学期间,阮必成接触到了大量法语书籍和报纸。顺化国立学校的教师既有法国人也有越南人,其中不乏像黄通先生和黎文勉先生这样的爱国人士。正是在这些爱国教师和进步书籍报刊的影响下,阮必成心中逐渐萌生了前往西方了解其他国家状况、学习人类文明成就的愿望。与此同时,阮必成也听说了青泰和维新等爱国君主的事迹,以及爱国学者们关于拯救国家道路的讨论。

大约在1909年6月,阮必成离开顺化国立学校,随父亲前往平定,当时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平溪县长。在平溪期间,阮必成经常跟随父亲拜访当地的学者,并参观西山地区的历史遗迹。

1909年底,阮必成被父亲送往归仁法越小学继续攻读大学预科课程(一等课程)。阮生锡先生了解次子的才能和抱负,因此为他继续学业创造了条件。

1910年6月,阮必成小学毕业。得知父亲被免去平溪县长职务并被召回首都后,他没有随父亲返回顺化,而是决定继续南下。从归仁前往西贡的途中,阮必成在潘切停留。在那里,他应聘成为德成学校的助教,负责教授多门课程并组织课外活动。德成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由阮仲利先生和阮贵英先生(爱国人士阮通先生之子)于1907年创办。

Trường Dục Thanh, nơi thầy giáo Nguyễn Tất Thành (Tên gọi của Bác Hồ lúc 20 tuổi) dạy học năm 1910, trước khi vào Sài Gòn ra nước ngoài tìm đường cứu nước. Nguồn: BTHCM
德成学校,阮必成(胡志明20岁时的名字)老师于1910年在此任教,之后前往西贡,出国寻求拯救国家的方法。资料来源:BTHCM

课余时间,阮必成在阮通的书架上寻找值得一读的书籍。他第一次接触到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思想。这些新思想的启发更加坚定了他出国求学的决心。

1911年2月,阮必成离开潘切前往西贡。他暂时住在联盛公司在西贡的分公司总部,例如同德芳街3号(现周文廉街5号)和庆会街128号。在西贡的短暂时间里,他经常去贫民区,结识同龄的年轻人。他目睹了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和羞辱。阮必成也经常去西贡港口附近专门为法国船只上的水手洗衣的店铺,想方设法在船上找份工作,以实现他远航的梦想。

阮生宫——阮必成出生于我国被法国殖民者入侵、沦为半封建殖民地的时期,并在那里长大。当时人民饱受奴役、饥饿和苦难。祖国有着英勇反抗外敌入侵的传统。在当时的文化和政治中心——首都顺化生活的十年,使阮必成接触到新的文化和维新运动,并由此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

3o3a4069(1).jpg
游客在金莲遗址聆听导游讲述胡志明主席的童年故事。照片:丁宣

回顾像干王运动、潘廷峰领导的香溪起义、潘佩珠领导的东渡运动、东京义叔运动、黄花探领导的安世起义、潘周桢领导的改革运动以及越南中部农民的反税运动等爱国运动,阮必成非常钦佩和尊重他的前辈,但他并没有走上这条道路。

20 世纪初爱国运动的失败引发了许多问题,也影响了阮必成的理想,促使他做出了出国寻找拯救国家之道的正确而大胆的决定。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胡志明主席的童年(1890-1911)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