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进壳里”怎么能变成老虎呢?

June 2, 2016 08:49

陈玉森教授这个想法解释了越南为何错失了成为猛虎的机会,以及如何迅速摆脱当前的僵局。

您如何解释越南人的这种心态?他们被逼到绝境时总是很坚强,但一旦“扔掉刀枪,又会变得温顺如初”。这是否也是阻碍我们像邻国一样突围的原因之一?

Tran Ngoc Them 教授:没错!实践证明,越南人民在走投无路、走投无路的时候,总是格外坚强。

诗人阮廷氏的“枪剑弃之,温柔依旧”一语道出了越南人的本性!危机过后,我们总是倾向于回到“稳定”的壳里,成为容易满足于现实、害怕改变的人……正如我常说的,这是越南人负面文化的负面体现。

越南革新开放初期的势头非常好,足以让我们实现长远跨越。如果我们能保持这样的速度,我们肯定会走得更远,甚至可能成为本地区“老虎”中令人敬畏的“老虎”。

纵观历史,我们民族错失了几次“黄金机遇”。例如,阮朝时期,我们有很多与时俱进的人,比如阮长寿;嗣德王以智慧闻名,但他的改革努力却失败了。据他所说,原因在于

Tran Ngoc Them 教授:很多人认为,儒家思想的保守性是越南历史上“错失良机”悲剧的根源。我认为并非如此。

受儒家思想影响,越南为何至今屡次错失良机,而日本却能如此早地实现现代化?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的中国,为何自清朝以来也经历了强势改革?

越南之所以错失改革良机,并非因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是因为其文化认同与西方相反,与东北亚地区的中间文化认同有很大不同。

Cơi hội
机会这只“猛虎”的离去令人惋惜,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训,需要认真剖析,以免它再次从我们手中溜走。图片:newszing。

水稻种植人的文化往往注重稳定,营造出一种乡村社区意识,其教育鼓励人们有志于进取而不是好学,喜欢追随别人而不是勇于独立思考;养成了一种平等的习惯,不接受比自己优秀或有比自己更进步思想的人。

正因如此,明命王朝以及随后的嗣德王朝,其官员深受腐败的宋儒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已被摒弃)的影响,始终顽固地拒绝一切西化思想,并强烈反对一切改革举措。结果,全面、科学、进步的改革方案常常得不到采纳。

这些研究解释了越南为何错失了18、19世纪成为“老虎”的机会。

很多观点认为,越南创新和革新事业的起因和动力总是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推动或影响,是这样吗?

Tran Ngoc Them 教授:改革也好,创新也好,如果是自己的事,就必须自己做,那就必然有内在的需要。改革的时候,是否必然有外在因素的影响,我认为取决于三个因素:与外界的关系强弱,文化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国家是强盛的还是衰弱的。

一个拥有积极文化的强国,可以随时进行改革,而不受与外界关系的影响;一个拥有积极文化的弱国,则难以长期独立生存,迟早会被更强大的积极国家同化。

越南是一个文化倾向消极的国家。

据VNN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缩进壳里”怎么能变成老虎呢?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