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如何成为机器人强国?
中国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并致力于成为机器人强国。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刻变革,也将给全球机器人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去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600多款先进机器人产品亮相,吸引了超过130万人次参观。
尤其是27台在制造、医疗保健、家庭管理和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的优秀人形机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人工智能(AI)被视为继大型语言模型之后的下一个突破,许多研究人员预测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成为本世纪新的“太空竞赛”。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们对此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在未来5到10年内,这项技术将达到量产的里程碑。这有望带来一个革命性的转折点,类似于ChatGPT的爆发式增长,为机器人行业开启一个充满潜力的新时代。
近年来,硅谷等地的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开始将人形机器人视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推动数百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制定长期战略,开发机器人并将其应用于生活
中国对发展机器人并推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在未来多年持续支持创新举措。
不仅在国家层面,北京、上海、宁波等主要城市也积极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产业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中心的成立旨在集中资金、吸引研究人才,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还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课程,为年轻一代融入未来高科技劳动力队伍并做出贡献做好准备。
中国对机器人技术的坚定承诺在其“十四五”规划中得到体现,该规划设想到 2035 年机器人将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年10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详细的指导意见,以指导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该指南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将建立一个完善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到2027年,该行业的供应链将实现显著升级,为构建具有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该计划呼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并推动创新商业模式。
此外,该计划还将致力于通过建立研究实验室和促进产学研合作来加强创新。
此外,该计划强调建立全球开源社区,以促进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中国在获取美国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大型语言模型方面面临挑战。然而,随着芯片研发投入的加大以及开源模型的广泛普及,中国将有机会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
庞大的市场和多样化的应用将促进大规模数据收集,从而支持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帮助人形机器人学习移动并有效互动。
在2024年机器人展览会上,观众惊叹地看到机器人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例如踢足球、烹饪汉堡包、演奏乐器、写书法和协助手术。
其他机器人也在展出,凸显了它们在教育、老年护理和汽车护理服务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其中,深圳优必选公司的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在针对奥迪与一汽联合生产的车型进行轮胎精准检测时,表现出色,令人印象深刻。
这不仅肯定了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凸显了我国汽车产业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紧密联系。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一汽奥迪和优必选科技密切合作,致力于将人形机器人融入汽车生产线。此次合作的重点是将机器人应用于物料搬运和质量检测等重要任务,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精度。
此次展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学校和家长对采用人工智能导师和棋类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态度越来越开放。
这些机器人可以在网上购买,为家庭提供现代化的工具来增强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发展。
展会还举办了学生机器人竞赛,激发了全国年轻人对机器人和编程的创新热情和好奇心。
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培训纳入课程
活动专家建议,学校课程应纳入机器人技术培训,让学生掌握在日益与机器人技术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中发展和融入所需的知识。
今年2月,中国教育部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将建立184所人工智能教育机构,试验将人工智能纳入课程。

入选的中小学将把人工智能融入信息技术等学科,增强数字教育资源,并为教师提供深入培训。该计划旨在开发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具备解决数学问题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协作和挑战精神的教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课程设置需要灵活,不仅要培养人际交往和管理技能,还要注重技术伦理,让学生更好地为数字世界做好准备。
面临的挑战
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但也引发了严重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一个突出的例子是EX Robots开发的一款机器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热爱STEM教育的小男孩。
男孩在参观了该公司的技术博物馆后,要求该公司制造一个像他一样的机器人,这引发了人们对制造人造形象的局限性和责任的疑问。
这些现实引发了关于失去人类个性的风险、个人形象的隐私问题以及与机器人互动的心理影响等深刻的问题。
此外,机器人还存在被攻击或操纵的危险,从而导致严重且不可预测的后果。
机器人对社会,尤其是劳动力的更广泛影响是另一个主要担忧。随着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部署的领导者,其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标志着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变。
然而,自动化也可能导致失业,扩大受益于技术的人与落后者之间的差距。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政府和行业需要投资于为受自动化影响的工人提供学习和发展新技能机会的项目。
支持创业、加强社会保障网、促进政府、产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重要因素。
这些努力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支持工人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为整个社会带来公平和可持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