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使用率是美国的两倍
美国研究公司Vention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率已接近60%,远远超过美国等其他发达经济体30%左右的水平。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已渗透到方方面面。从教育、娱乐、医疗保健应用到电子商务和客户服务,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互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字节跳动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豆包”应运而生,受到用户的关注和广泛使用。
.jpg)
凭借卓越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流畅的沟通体验以及个性化定制功能,这款聊天机器人迅速在全球走红。得益于中国先进的技术生态系统和庞大的用户市场,它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应用。
字节跳动AI聊天机器人的强劲增长不仅体现了其在AI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表明中国在全球AI技术竞赛中日益领先。
“我刚跟老婆吵了一架,怎么才能和好呢?”——中国东北大连市一位37岁的上班族吐露心声。每当他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他总会向他的人工智能助手求助,它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随时准备倾听并提供建议。
豆包聊天机器人于2023年6月上线,提供独特的对话体验,能够通过多个虚拟化身进行咨询和交流。该应用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角色,从友好的英语对话伙伴到浪漫的伴侣。
豆宝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角色模拟,灵感源自虚拟人物和名人。用户可以与埃隆·马斯克的“虚拟版本”甚至《西游记》中的人物互动,创造一个现实与虚拟之间无限沟通的世界。
该应用程序免费向公众开放,使其覆盖范围广泛,无需担心成本。对于商业用途,其基本型号的成本不到其流行的美国竞争对手ChatGPT的1%,为用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优势。
根据中国研究公司Aicpb.com的报告,豆包目前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应用,截至10月已吸引5130万用户。在全球范围内,豆包的受欢迎程度排名第二,但与ChatGPT仍有较大差距,ChatGPT在全球拥有2.5816亿用户,位居榜首。
在全球十大人工智能应用榜单中,有不少应用来自土耳其等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大多建立在ChatGPT开发者OpenAI的模型平台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中国的申请,尤其是豆宝,采用了国内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的技术自主权和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强劲发展。
今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子公司蚂蚁集团正式推出人工智能助手“智小宝”,标志着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智小宝”不仅与中国极受欢迎的在线支付平台支付宝无缝集成,还支持与众多外部应用程序的连接。
有了这款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轻松叫出租车、支付手机账单,甚至在星巴克等热门品牌订购餐饮。这证明人工智能正在日益改变人们与日常服务的互动方式。
中国仍在缩小与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差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今年4月承认,中国企业可能落后美国竞争对手约两年。
然而,中国在开发技术实际应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利用多个平台和服务之间的深度连接,中国创建了一个卓越的数字生态系统,为数百万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无缝的体验。
根据美国Vention公司今年的一项调查,中国的人工智能采用率远远领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采用率维持在30%左右,而中国已达到近60%。
同时,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预测,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预计将强劲增长,到2028年将达到276.7亿元人民币(折合38.1亿美元)的规模,彰显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人工智能的战略投入和爆发潜力。
许多中国人愿意分享敏感信息或将个人数据连接到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而不必担心泄露这些数据。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专家李志辉表示:“尽管隐私保护措施和匿名化技术已经更加普及,但中国人对个人数据安全仍然不能完全放心,因为过去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得太频繁了。”
中国人工智能服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中国拥有人工智能企业5734家,仅次于美国。
除了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之外,许多知名的初创公司也在开发自己独特的人工智能模型,为丰富这个潜在市场做出贡献。
目前大公司为了竞争、吸引用户,不得不降低价格,这反映出盈利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
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寻求拓展国际市场,它们将面临遵守其他国家法规和法律要求的问题。
中国的人工智能监管重点与其他主要市场不同。中国去年通过的一项法律限制人工智能服务生成可能批评政府的反馈。
与此同时,欧洲对个人信息保护采取了严格的规定,而美国和日本则关注版权问题和信息泄露风险。
对此,野村综合研究所李志辉评论道:“如果企业能够证明自己符合当地法规,那么新兴国家就会愿意拥抱中国的人工智能,可能通过电商合作伙伴,因为这些服务不仅成本效益高,而且易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