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安省边境地区第一所教授蒙族笛子舞的学校

清忠-清强 DNUM_BJZACZCACC 12:26

(Baonghean.vn)西山少数民族中学是奇山县第一所决定将排箫舞蹈、苗族乐器和民歌纳入课外课程的学校。

传给下一代

关于西山——位于奇山山区的一个偏远公社春天今天,我看到了繁花似锦的景象;听到了欢快而激动的“Khen”声。粉色的桃花迎接着当地的孩子们回家过春节,然后他们便远去劳作。黄色的芥菜花沿着小路,引领人们走向田野……“Khen”声、笛声、“cu xia”的歌声在学校里回荡,在村里的文化馆里回荡,在每家每户里回荡。“Khen”声欢快而轻柔,高低起伏,仿佛让听者更加激动和兴奋。

Nghệ nhân Vù Lầu Phổng truyền dạy các giá trị văn hóa dân tộc Mông cho các học sinh. Ảnh: Thành Cường
工匠武劳峰(Vu Lau Phong)向学生传授苗族文化价值观。图片来源:Thanh Cuong

在会江一村山腰的一栋多代同堂的木屋里,功勋艺术家武留风(52岁)正在教小儿子武巴定学习苗族笛子。他一边吹笛,一边跳舞。他的笛子舞轻柔婉转,优美动人。笛声如同告白,倾诉着思绪。武留风告诉儿子:“苗族人民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字、语言、文化和艺术。对苗族人民来说,笛舞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如同他们的灵魂和精髓……”

苗族的“坎舞”艺术也展现了群体的团结互助和群体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精神。苗族“坎舞”源于风俗习惯,拥有丰富的主题和旋律。“坎舞”的声音深深地融入苗族人民的灵魂:欢快的“坎舞”声,苗族人民用它邀请朋友春游,邀约朋友一起赶集,互相祝福。悲伤的“坎舞”声则缓慢而低沉,常在葬礼上演奏,表达对亲人的哀悼,送别逝者去另一个世界。

Bản làng người Mông ở trên núi cao. Ảnh Thành Cường
高山上的蒙族村落。图片来源:Thanh Cuong

艺术家武留风说:“我12岁起,爷爷就教我排箫,还教我乐器和民歌。不得不说,学习排箫和乐器并非易事,尤其对一个孩子来说。当时,我一度想要放弃,不再学习。但是爷爷告诉我:排箫和乐器是祖传的。现在你父亲出差了,他有责任教你,以后你再把这些传给你的子孙。如果你不学,蒙族音乐就会失传,一切都会失去。”

在祖父的鼓励下,艺人武留风爱上了乐器、旋律、曲调和表演艺术,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保护本族文化价值的意识。18岁时,艺人武留风开始在乡、县、省和国家级的节日庆典和比赛中表演,并赢得了许多奖项、奖状和奖状。30岁时,他已经掌握了奇山县苗族的大部分乐器和表演艺术……当他的女儿和儿子12岁时,他将乐器的使用以及本族的文化艺术价值传承给了子孙后代。

工匠武留风表示:在西山乡,不仅他家,其他所有家庭都非常重视将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从社区角度来看,自2000年以来,该乡已建立了一个由老年人组织的苗族身份认同保护俱乐部。该俱乐部每月在村里的社区文化馆举办三次活动。在那里,老年人会向他们的孙辈和孩子讲述他们的民族起源以及哪些文化之美需要传承。

尤其是长辈们传承下来的仪式、乐器演奏方式和民歌。尤其是堪舞,以及蒙族的文化艺术,不仅仅是关于劳动生活的歌谣和旋律,更是历史故事,是民族的灵魂。传承这些价值观是为了提醒子孙后代不忘根源。每逢节假日和春节,俱乐部都会组织演出……过去20年来,俱乐部的活动总体上保持得相当好。然而,近两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俱乐部的运营不如以往那么规范,质量也大打折扣。

让笛声远播

新冠肺炎疫情让艺术家武留风和西山俱乐部的十多位老人尤其难过……然而,惊喜突然降临:2020-2021学年,西山民族中学决定将排箫舞蹈、乐器演奏、苗族民歌等艺术纳入课外活动,大批师生参与其中。

Nghệ nhân Vù Lầu Phổng truyền dạy các giá trị văn hóa dân tộc Mông cho các học sinh. Ảnh: Thành Cường
艺术家武劳峰表示:“Khen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很高的审美和人文价值。Khen舞的旋律深深地触动了苗族人民的灵魂。”(图片:Thanh Cuong)

西山民族中学副校长罗氏清玄女士表示:“西山民族中学100%的学生都是苗族。以越南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导致大众教育质量不高。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提高大众教育质量,让学生爱上学校。此外,学校认识到苗族文化有很多独特的美。然而,随着外国文化的渗透和媒体的爆炸式增长,许多美好的文化特色正在逐渐消失。许多孩子不会演奏祖先的乐器,不了解传统的风俗文化,没有意识到保护和发展本民族典型而美丽的文化特色。

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调研,学校决定将学习蒙族乐器、风俗习惯、民间游戏等纳入学校的课外活动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为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感到自豪,营造一个让学生以快乐、舒适的心态去上学的校园,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Học sinh Trường PTCS DTBT Tây Sơn trình diễn điệu múa Khèn. Ảnh: Thành Cường
西山少数民族中学的学生表演排箫舞。图片来源:Thanh Cuong

自2021-2022学年开学以来,每周学校都会邀请工匠武劳峰(Vu Lau Phong)和其他长者到全校进行交流,并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授课。工匠们分享了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表演了精湛的堪布舞。学校的学生们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和学习……学校和社区里形成了一场运动,举办了许多堪布舞表演、民歌表演和传统乐器演奏比赛。从此,学生们的学习意识逐渐增强,更加热爱上学。

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其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山民族中学和当地手工艺人已在落实这一战略和任务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奇山县教育培训局局长潘文切表示:“奇山县是义安省三个县之一,被列为全国最贫困县。为了发展该县,必须特别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为了投资未来一代,近年来,该县71所学校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未来,教育部门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并创造更多像西山县这样的典范和好做法。”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乂安省边境地区第一所教授蒙族笛子舞的学校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