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岩(Chieng Ngam)意为一片人山人海的美丽土地。清岩(Chieng)或“清”(chieng)曾是芒族的中心,因此这里熙熙攘攘,生机勃勃。“岩”(Ngam)意为美丽。这个词在老挝语中更为常见,但泰国人仍用它来指代具有庄严意义的地点和人物。这片土地的一侧与周顺乡(Chau Thuan)的山区芒柴(Muong Chai)接壤。另一侧与周胜乡(Chau Thang)和南吉艾河(Nam Giai)接壤,南吉艾河是清岩和桂风县(Que Phong)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图片:丁宣(Dinh Tuyen)
当地泰国人有一首歌,游客来访时,艺人们常会提起这首歌:“孟清岩吃三条河的鱼”。这三条河分别是南吉艾河、南哈特河和南光河,都是孝河的支流。这三条河形成了数百公顷的冲积河岸,使清岩成为归州县稻米产量最多的地方。图片:丁宣
在清岩县周仙乡的班华仙村,曾有一个萨姆家族,他们世世代代担任贵州县的县长。这个头衔被称为“Tho Tri Phu”,始于19世纪,并经朝廷准许在家族内部传承。泰文在封建时期和法国殖民时期曾一度非常流行。图片:丁宣
自2010年以来,这里开始根据义安省发展社区旅游的政策进行开发。Chieng Ngam族的文化特色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织锦和养蚕业已恢复。过去使用的书写系统之一Lai Tay文字也已恢复并开始教授。此外,当地工匠还创作并教授泰族民歌和乐器。图片:Huu Vi
收集和保存古代服饰。图中是桂州郡最后一任郡长山文远(Sam Van Vien)夫人南红(Nang Hong)的服饰。摄影:Huu Vi
每年农历正月举行的“杭布节”(Hang Bua)和九月举行的“蒲晓节”(Pu Xua)等节日仍然定期举行。其中,“蒲晓节”是一项特殊的精神崇拜仪式。节日当天,人们聚集在各村落名为“蒲晓”的古树下,祭拜土地的守护神,祈求平安和五谷丰登。在节日、假日、婚礼等场合,民歌依然保留。传统服饰和饮米酒的习俗仍然盛行。图片:Huu Vi
芒城岩族主要由泰国人组成,他们种植水稻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水车灌溉田地。因此,这些村庄早已没有了轮耕或游牧的习俗,而是专注于发展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在古老的棚屋中保留着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图片:丁宣
除了独特的水稻文化,清岩的泰国人还种植桑树、养蚕、织锦,并保留了棚屋文化、饮用米酒的习俗等文化特色,令到访此地的游客至今仍心存美好回忆。图片:Huu Vi
如今,来到清岩,游客们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面貌,但古老的文化风貌依然保留。排箫、笛子和锣鼓的乐声依然在棚屋下回荡。如今,这些文化风貌通过艺术表演和节日庆典展现出来,迎接着游客。古老的清岩,焕然一新、蓬勃发展的清岩,是一幅鲜活的画卷,远道而来的人们来到这片土地时,都能轻易辨认出来。图片:Huu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