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非洲猪瘟疫情已“消退”
(Baonghean.vn)——义安省非洲猪瘟疫情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专门机构的重点关注和小规模控制。畜牧兽医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该省仅发生40起小规模疫情,与春节后相比,疫情明显“降温”。
疫情复发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静之后,到 2021 年初,该疾病非洲猪瘟猪瘟在义安省多个县市再次爆发。数千头猪被迫销毁,许多家庭陷入贫困,地方当局不得不动员整个政治体系来抗击疫情。其中,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是杜良县、清章县、演州县、安城县……
尤其在清章县,疫情在2月至5月期间最为严重。36个乡镇的212个村组共有1746户家庭感染非洲猪瘟,扑杀生猪6075头,相当于415吨。在演州县,疫情高峰期,37个乡镇中有23个检测出非洲猪瘟阳性。疫情在许多村组肆虐,迫使许多家庭瞬间销毁了所有生猪,其中包括价值1500万至1800万越南盾的大母猪。
![]() |
非洲猪瘟在清章县再次暴发。图片:春黄 |
畜牧兽医局认为,近期非洲猪瘟死灰复燃的原因有很多。许多农户饲养的猪感染疫病后,不向兽医局和地方政府报告,不进行销毁隔离,甚至将猪宰杀出售,希望以此收回饲养成本。民间自发性宰杀猪行为盛行,导致疫情死灰复燃。
此外,市场上的猪肉交易相当复杂,难以控制。猪肉随处可见,市场内外,甚至路边都有售卖。一些商贩在村庄、小村庄,尤其是山区的街头售卖猪肉……疫情前后,猪舍的清洁工作没有定期彻底进行,而非洲猪瘟病毒却可能存在于任何地方,从地面、猪舍墙壁、灰尘到水中……如果猪舍清洁不彻底,没有定期撒石灰、喷洒消毒剂等,疫情就有可能复发。
2021年5月初,安城稻米区的一条沟渠里倾倒了多头死猪。纪录片片段:Xuan Hoang |
目前,山区仍然存在散养生猪现象,导致高原地区猪瘟蔓延。一些地方政府在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落实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近两年没有配备乡镇兽医,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基层领导,都对生猪发病原因一头雾水,无法判断是什么病,从而无法制定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案。许多地方在未确保疫病生物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仓促复养,加之购进饲养的猪品种来源不明,导致生猪易感疾病。另一个原因是,人们丢弃死猪进入池塘、湖泊、河流、溪流、水渠等环境,给流行病毒提供了传播的机会。
及时防控
面对全省多地非洲猪瘟疫情复杂形势,畜牧兽医厅主动建议省人民委员会部署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及时调配消毒剂、消毒液、防疫工具等物资给各地进行喷洒防疫。尤其建议省人民委员会与各县、市、镇召开视频会议,指导部署疫情防控紧急措施;同时,印发文件、指示、电报等,指导各地及时加强疫情防控措施。
![]() |
演州县正在销毁感染猪只。图片来源:春黄 |
同时,推动措施的宣传引导。应急疫情防控如:加强畜群疫病监测;成立巡护队,管控畜禽调运,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病死猪“外卖”;种畜要来源明确;搞好畜舍卫生消毒灭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抵抗力;严格按规定对畜禽进行全程免疫;搞好卫生消毒灭菌,全面防控畜禽疫病;发现疫情时,各地要及时严格按规定采取同步、严格的疫情处置措施。
![]() |
省领导及各专门机构在各地检查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图片:春黄 |
自此之后,该省非洲猪瘟疫情已明显“降温”。截至6月14日,全省仅有40起疫情发生,且持续时间未超过21天,分布在12个县市,包括:兴原县、杜良县、清章县、琼琉县、安城县、演州县、安山县、南丹县、桂风县、黄梅县、归合县、祥阳县。畜牧养殖户已加强防疫工作,尤其减少了向环境中倾倒死猪的情况。
尽管该省非洲猪瘟疫情已明显“降温”,但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仍然很高,因为目前尚无预防该疫情的疫苗;生猪养殖仍以家庭小规模为主,尚未实施疾病安全措施,卫生消毒措施也仍然有限。特别是,许多地方的屠宰、运输和生猪养殖管理仍然困难重重。因此,为了长期控制疫情,邓文明表示,各地方应继续按照省人民委员会2019年3月19日第812/QD-UBND号关于批准非洲猪瘟紧急应对方案的决定,同步部署防疫措施。
养猪业是义安省的强项,但小规模家庭养殖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为确保畜牧业的疾病安全,人们需要根据兽医机构的建议做好防疫措施,地方当局也需要严格执行已颁布的《兽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