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伯给义安山区干部和人民的信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骄傲

叶芳 May 16, 2019 15:33

(Baonghean)——胡伯伯写给桂风县各族人民和干部的一封信(1966年4月12日)至今已53年,但桂风县各族人民依然记忆犹新,并永远自豪地讲述这封信。信虽然简短,但充满温暖的关怀,表达了对桂风县各方面进步的期盼。

五月中旬,我们有幸拜访了原桂峰县教育培训厅厅长罗庆川先生(1930年生)。这位老干部住在芒诺乡东村的一间小屋里,如今已年逾九十,但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说道:1963年,桂峰县由原桂州县的周金乡、周通乡、甘芒乡、周兴乡、周芳乡和通秋乡六个乡分离而成立。

“县建县初期,社会经济条件极其艰苦。桂丰县地处边境,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从村到乡,再到县,要走好几天路。从县到省的48号公路也非常难走,没有汽车。从桂州中央仓库运来的物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全靠人民的辛勤劳作。”罗庆川先生说道。

当时,该县9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80%的人口不懂京语,因此一些到桂丰县工作的干部和来自低地的民众在沟通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语言障碍,公社和村干部无法阅读县里发来的正式文件和指示,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足。

Kỹ thuật: Hữu Quân
照片:Diep Phuong。技法:虎拳

罗庆川先生至今仍记得广风公社干部因为看不懂文件而不得不将文件退回县里的事例。许多合作社成立后又解散,就是因为负责的干部能力弱,不懂如何清晰明确地给社员计分;计分方式主要是折断木棍或拿玉米粒来算工;好的干部只会签名!

面对这种情况,桂峰县政府发起了一场学习竞赛运动,其政策是与普通教育并行发展补充文化教育。到处都挂着扫除文盲的口号,并强调:“当务之急是动员全县人民开展学习竞赛运动。”

该区提出了三项措施,重点推动教育发展。一是提醒人们牢记贫困、文盲和贫困的历史,从而让他们了解上学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从精神和物质上关心教师生活,注重培养优秀教师入党。三是开办一所青年团学校,让青年人既能学习又能工作,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学。

回想起与村民并肩作战扫盲的岁月,徐先生回忆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低地同事对高地人民的深情厚谊。老师在这里工作非常辛苦。1963年初,义安省教育培训厅号召志愿者教师前往高地各县任教。50名低地教师来到桂风县,既扫盲,教授文化补习课程,又帮助边境乡镇做好国防安全工作。每位教师工作3-4年后才返回家乡。”

尽管村民们捐献了食物和衣物来支持老师们,但当他们回到家中时,却无一例外地空手而归。老师们在家乡的经济生活非常艰难。然而,老师们依然坚定不移,视桂丰为第二故乡。在当地疟疾肆虐的时期,没有医院,没有药品,甚至连睡觉用的蚊帐都没有。许多老师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但他们从未放弃为人民授课。

在教师们敬业热忱的示范作用下,加上宣传工作的积极开展,许多人热情地参与到扫盲运动中。就这样,识字的教识字的,识字的教不懂的,不懂的教不懂的。在当时的扫盲班上,从老人到孩子,老少咸宜,齐心协力,共同学习。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大多数人民已经识字,公社和合作社主要干部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桂风县已有89人完成中学文化补习,65人完成中学普通教育。

当时,根据全省统计,学习所有三个学科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7.4%;而仅桂丰县一地就占总人口的40.4%。

1965年,桂风县提前一年完成第一个五年文化补充计划,受到表彰。胡伯伯为此向县干部和人民致以嘉奖信。

信中写道:我非常高兴地赞扬全区各族人民和干部的努力,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文化教育五年规划。希望全区人民和干部努力拼搏,在增产增收中多创佳绩,勇于斗争,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为全民抗美救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向老有所依、幼有所长、少年儿童致以诚挚的问候……祝您节日快乐,胜利在望!

Ảnh chụp bức thư Bác Hồ thân gửi
1966年4月12日,胡伯伯致桂风县各族人民和干部的信。纪实照片

这封简短而温暖的信,表达了胡伯伯对边远少数民族的真挚关怀和爱心,在几代桂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桂风县文化信息厅厅长梁士强先生表示:“这封信一直被县档案馆精心保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纸颜色逐渐褪色,字迹已不完整。因此,文化信息厅向文化信息厅发出正式函件,请求恢复这封信。”

桂风县与省图书馆和金莲遗迹遗址共同研究修复方法。该信函手写副本(草稿)保存在越南历史博物馆,金莲遗迹遗址随后联系该副本,将其连同桂风县保存的信函一起送回胡志明市博物馆进行修复。

Nhà thờ Bác Hồ
九间寺内的胡伯伯祠采用泰国民族传统的吊脚楼建筑风格建造,表达了他们对胡志明主席的无限敬意和怀念。图片由胡志明主席供图

胡志明主席于1966年写给桂峰县人民的信目前陈列在县内四个重要地点。其中一个刻在石碑上,竖立在桂峰县人民委员会的院子里;其余三个地方也挂上这封信,分别是:县人民委员会三楼的胡伯伯祭坛、县传统屋和桂峰县周金乡孔村Pu Chu Nhang山顶的胡伯伯庙,与九室庙位于同一地区,九室庙被认为是边境地区最神圣的地方。据了解,胡伯伯庙是桂峰县党委和人民于2004年开始共同修建的,并于2005年底落成。

Tấm bia tạc lại bức thư của Bác Hồ gửi đồng bào Quế Phong được đặt trong khuôn viên UBND huyện. Ảnh: Diệp Phương
刻有胡伯伯信的石碑,现安放在桂丰县人民委员会内。摄影:叶方

五十年来,桂风县各族人民和政府始终把胡伯伯的信当作努力学习、实践工作、生产生活的口号。这封信跨越了空间、时间,甚至跨越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似乎不可避免的消逝,永远是桂风县人民前进道路上的骄傲和指南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胡伯伯给义安山区干部和人民的信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骄傲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