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力资源开发
(Baonghean)- 2010-2015年任期,太和镇重点关注的两大人文领域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的知识水平,关注人民的健康,打造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这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两大重要标准,也是2015-2020年任期将太和镇建设成为文明城镇的前提。
建设国家级标准学校
为了提高学校全面教育质量,为孩子们享受良好教育环境创造条件,太和市委常委会成立后立即于2010年1月8日颁发了第12号决议,关于推动国家标准学校体系建设。
![]() |
和孝二幼儿园孩子们的玩耍时间。 |
光风坊从义光公社(原义丹区)分离出来后面临诸多困难,坊内人民的生活完全依靠农业生产。根据太和市委第12号NQ/Thu号决议,光风坊颁布了专题决议,制定了计划,明确了路线图,明确了党委、机关、组织和学校在建设国家级标准学校方面的责任。筹集近10亿越南盾的社会资金用于翻修和升级学校设施和教室;同时,重点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教职工的素质。通过这样做,在任期内,该坊已新建和升级了2所达到国家级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和市建设达标学校的过程中,一些新学校被拆分重建,但仍以达标建设为重点。例如,光田中学是在义光一中和义田中学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该校的困难在于,多达40%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儿童,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影响了调动资源投资设施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是建设达标学校的两个基本因素。然而,凭借地方、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决心和高度共识,2014年底,光田中学被认定为达标学校。光田中学校长阮氏红景女士表示:“建设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学校,是整个政治体系、家长和学生的‘投资’。目前,学校拥有足够一班学生使用的教室、一间电脑教室和一间多功能教室,这些教室符合规定标准,运行高效。每年,学校都有20多名学生在市、省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是学校在未来学年继续发展的条件、前提和动力。”
太和镇教育培训部部长陈明海强调,太和镇党委常委会第12号决议提出了各党委、机关、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建设标准学校特别是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责任,特别是明确了各党委、机关、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具体责任,如:党委、机关负责投资和支持设施建设;祖国阵线和组织配合学校,着力解决通过具体工作动员群众关心教育的问题;教育培训部和学校要制定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案。太和镇还制定了优先政策吸引优秀教师来镇,同时注重规划和培养优秀教师成为管理者;对于合同制教师,优先录用……得益于此,太和镇新增21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学校,使全镇符合标准的学校总数达到30所/32所,达93%(仅2010-2015学年就新增16所)。
人民健康
坊、社卫生站是直接联系群众的医疗卫生前线,是系统内监测、发现、组织疾病防控、保护群众、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首要场所。上一届政府已确定,从镇到坊、社的党委和各级政府已将人民医疗保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因此很难找到投资来源来建设许多宽敞的卫生站,其中4个坊、社已建有两层楼的卫生站。在落实新农村建设方针的基础上,义美已规划将卫生站迁至中心区,方便群众就医。同时,筹集资金67亿越南盾,而地方财政预算只有7亿越南盾,用于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宽敞两层卫生站。义美乡党委书记黎文图同志肯定:“义美乡建设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乡的最大好处是为加强乡级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作出贡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和享受卫生服务。”
镇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丁文氏同志表示:目前,各医疗站的设施设备齐全,按照卫生部规定,配备18个病房和科室,包括18项体检仪器、产科设备、胎心监护仪等。每个医疗站设有7至10张病床。除了设施齐全外,该镇还注重培训和提高医疗队素质,同时动员和增加医疗站的医生数量。截至目前,100%的医疗站都有医生和产科医生在岗,满足了群众的初级保健和体检需求,有助于减轻上级的负担。同时,地方还采取多种措施,动员群众参与各项工作,力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公社的各项标准。具体来说,当地群众捐资、捐树、捐药,打造美丽的医疗站,建设符合规定标准的传统医药园。积极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使用清洁饮用水,修建卫生厕所,确保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卫生,预防地区性流行病发生……截至目前,全镇10个乡镇全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其中8个单位达到二级标准。这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中19项标准之一,要求该镇在2015-2020年任期内继续努力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城镇,建设符合城市文明标准的城镇。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