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义安省食品安全国家管理情况
为落实《食品安全法》和政府2018年2月2日第15/2018/ND-CP号关于落实《食品安全法》若干条款的规定,省人民委员会已将该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分配给卫生厅、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工业与贸易厅。

管理层级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48552家,其中:
-医疗保健行业管理近9,893家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其中,省级:颁发498份《食品安全合格企业证书》;管理204家须颁发证书的餐饮服务企业和105家无需颁发证书的餐饮服务企业;接收12份产品声明登记卷宗;355份产品自我声明;县级:管理9,086家企业(2024年前6个月,县级颁发376份证书)……

-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管理农林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近24659个(省级管理1792个,县乡级管理22867个,县乡级主要管理需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的初次生产单位)。其中:获得食品安全证书或同等认证(HACCP、ISO 22000等):省级:1456个/1625个单位(占89.6%);县级:312个/3141个单位(占9.9%)。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工作方面:省级:签订167个/167个单位(占100%);县级:签订1028个/6829个单位(占15.05%);公社级别:签约2,625/12,897家机构(20.35%)。
-工业和贸易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近1.4万家,其中:省级新发、改发、补充: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单位证书242张(仍在有效期内);收到产品自我声明314份;食品安全承诺25份;区级收到:产品自我声明98份;乡级收到:食品安全承诺11400/13976份,占82%。

全省食品安全资质认定范围内经营的单位大部分已取得食品安全资质证书,但经各级部门、分局、专项组监督检查,发现一批无食品安全资质证书经营的单位,已责令限期改正。违反规定将受到处罚。
食品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2021-2023年期间及2024年上半年检查、督查工作情况:全省成立3,287个督查组,累计检查40,573家场所,其中,合格38,983家(96.08%),违规1,590家(3.92%),罚款金额达3,659,224,000越盾。

主要违法行为:未遵守食品留样保存、食品三级检验等法律规定;食品经营、展示、储存场所受到昆虫、有害动物的侵害;违反食品安全条件法律规定保存食品;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全套防护装备……
警方和市场管理部门检查、处理、没收和销毁了大量与食品卫生安全和防疫有关的物品,具体包括:酒类3,474瓶、野生动物339只、软饮料90,820瓶、牛奶7,104盒、白糖3,450公斤、糖果33,324公斤、保健食品805盒、各类畜禽产品27,285件、家禽71,512只、洋酒250瓶、软饮料17,200瓶/罐、糖果11,854包/盒……

-监管:全省开展食品、农林水产品等产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提示消费者使用不安全食品的风险。共监测1173个样品,其中合格1103个(占94%),不合格70个(占6%)。对违规样品,依法进行通报并成立调查核实组。此外,还开展了参加我省重大活动代表团食品安全监测,确保了代表团安全,活动期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开展了旅游旺季食品安全监测,服务初中毕业考试、高校招生工作,有效防范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故。
-自2021年至今,全省县乡两级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生6起,感染人数175人,无死亡病例(2024年前6个月,安城县Tenergy服装公司集体厨房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感染人数72人)。

总体评估
关于优点:
-在政府、各部委和行业部门印发的指导性文件和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基础上,全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按照中央规定分工负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得到了从省到乡的各级政治体系的领导、指导和参与。政府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得到加强,积极主动地出台了许多有效措施,为保障本地区食品安全做出了贡献。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法制宣传动员和普及活动,定期开展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监测预防活动,及时发现存在污染风险的食品,及时向消费者发出预警。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的法制意识和守法意识逐步提高,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遵守国家规定。
-近期,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2021年至今未发生影响群众生命安全的食物中毒事件。
存在、局限性: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管理方面:现行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不统一,管理工作分散在卫生部、农业农村发展部和工贸部3个部门,其中工贸部没有专门机构,由该部下属职能司兼管食品安全;农业农村发展部下设4个分司,实行联合管理。卫生部则由其下属各部门和食品安全卫生分司负责。对于区、乡两级来说,由于缺乏专门的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指导,难度更大。此外,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场所的管理还需要环保警察和市场管理部门的参与。

-协调方面: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虽然协调配合,但效率不高。
-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文件数量庞大,发布机构众多,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导致查找和应用这些文件服务于管理机构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以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困难。与市场上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相比,符合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和法规的食品比例仍然较低。
——关于粮食安全数据库建设和完善,与国家和专业数据库系统对接,目前各部门自行更新数据进行管理,但没有中央政府的通用系统数据软件,因此尚未实现对接。
-现行食品安全教育培训难以保证培训内容全面完整,管理机构难以对企业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虽然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部分领域仍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隐患。
-一些人为了利益和认识不足,在种植、养殖、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农药、农资等,对畜禽家庭屠宰的检验尚未开展,主要以集中屠宰场的检验监管为主。
-功能性食品的非法交易和广告,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的非法交易和广告,行为复杂,难以管理,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原因
-义安省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海港、河流、边境口岸众多,物流运输十分复杂,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分散、小规模,以个体户为主,食品生产经营中食品安全条件难以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一些山区公社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不够,对辖区内食品安全活动落实情况缺乏定期检查监督。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分散,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大多为兼职,岗位变动频繁。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仍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民众和社会的健康安全。居民平均收入仍然较低,没有条件选择高价位的清洁食品,也缺乏识别安全食品的知识。
-关于食品安全证书颁发条件的规定仍然笼统,不够具体,在评估工作中难以落实。此外,对于未获得食品安全证书的机构,管理仍然困难且不及时,因为没有规定机构何时开始运营,因此无法知晓。一些产品类别没有关于污染限量的规定,导致机构制定产品标准和管理机构的后续检查工作难以实施。
-食品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仍然有限,不能满足检验、监管、培训、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等实际需要,特别是产品监测样品分析经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