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高潮

和文海公社——传承义静省苏维埃人民的英雄传统

陈红绒 - XVNT 博物馆 October 25, 2024 13:29

和文海公社不仅是村里祭拜守护神的场所,也是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的聚会场所,是接受进步思想的地方,也是纪念后来革命运动历史变迁的地方。

和云海村原名福海。明命年间(1820-1840),因“福”字与阮朝名字谐音,村名改为云海。黎忠兴年间,云海村隶属姑潭乡,下辖4个村:奇帕村、安富村、美桥村和云海村。明命年间,云海村人口迅速增长,各村均设立了地方政府。1946年,各村合并,在村名前加上“和”字,云海村改名为和云海村。1955年10月,姑潭乡改名为春化乡。1974年,春化乡根据国家政策,恢复了村名——姑潭乡。然而,Hoa Van Hai 公社的名称保持不变。

Đình Hoa Vân Hải
和文海公社位于河静省义春县古潭乡文海村。俗称文海村公社。该公社建于1639年,用于祭祀村里的守护神。

游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方向参观该遗址。从河静县出发,穿过胡都桥,向北行驶,途经石河县和禄河县,到达义春县,在27公里处向东行驶500米,即可到达和文海公社遗址。从荣市至义安省出发,沿1A国道向南行驶,穿过滨水桥,沿8B省道向东行驶,到达义春县,沿22省道行驶至27公里处,向东行驶500米,即可到达和文海公社遗址。

和文海公社位于宜春县中央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带,距阮攸、阮功筹大诗人陵园7公里,距春海港9公里,距春青海滩3公里。因此,这里发展旅游观光的条件十分优越。

万海村是沿海村庄,村里人以务农为生,其余人从事渔业和传统陶艺制作。万海村人民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芹王救国时期,许多人跟随潘廷丰到武光根据地举起起义旗帜,其中有些人后来成为潘先生的才干将领。1908年,阮汉志和郑克立领导中部反赋税起义时,整个古潭乡都起来参加了运动。这里也发生过许多绅农为保住土地和村庄而进行的斗争。这些斗争传统锻炼了和万海村人民坚强的战斗意志。

除了爱国主义传统,这里的人们还有好学的传统。村里总有人通过考试,成为官员。尽管生活艰辛,但人们仍然尽力送孩子上学。这些种子,将在日后革命运动的苗圃中播下。

Tiết học lịch sử, ôn lại truyền thống cách mạng tại đình Hoa Vân Hải
历史课,在和文海集体宿舍回顾革命传统。

万海村距离荣市不远。由于税赋高昂,许多人不得不进城在锯木厂、木材厂、荣市发电厂等工厂打工。当时,工厂正处于无产阶级化进程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很快在工人阶级中觉醒,并受到欢迎,并被转移到农村。

上述条件是和文海村人民在遇到进步思想、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时迅速燃起革命运动的基础。这也是和文海村很快成为共产主义村庄的基础。

和文海公社不仅是村里祭拜守护神的场所,也是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的聚会场所、接受进步思想的场所和纪念后来革命运动历史变迁的地方。

20世纪初,赦免潘佩珠、悼念潘周桢的运动、进步书报、革命诗歌等,如同一阵清风,直接影响了文海村,唤醒了教师、学生和关心时事的青年一代。河辉塔同志意识到和文海村是革命的发祥地,于1925年10月左右回到村集体,多次组织演讲,向青年们传播爱国思想。这些演讲产生了积极影响,唤醒了知识分子阶层的爱国热情。

1927年底,新越河静总部所属法越学校教员阮志楚,与吴友友、胡文宁、陈孟陶、潘越照等同志一起,被派往宜春,在和文海公社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活动纲领,加强了革命组织,并决​​定成立新越宜春小组,由吴友安同志担任组长。自1928年1月起,和文海公社成为宜春全区新越组织宣传和发展成员的场所。

1929年,印度支那共产党诞生,发表宣言,散发传单,蓬勃发展,对宜春县新越党组织产生了巨大影响。1929年6月底,新越宜春党组织在和文海公社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宣布彻底转变为印度支那共产党。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河静省委指派河静省委临时书记陈友绍同志联络宜春县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同志,筹备成立宜春共产党临时党委。

1930年5月12日,在和文海公社,在陈友绍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召开了成立宜春县党部临时委员会的代表大会。出席代表的有吴友安、胡文宁、潘越照、陈孟兆、阮氏金等同志。大会选举了宜春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潘越照同志任书记。

临时县委成立后,选定和文海乡为秘密指挥部,大力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县委多次在乡委举行秘密会议。河静临时省委和中部省委的许多干部直接前往和文海乡召开会议,动员人民起来斗争。

1930年4月28日,宜春县委在此公所召开会议,商讨组织1930年5月1日的斗争,在嘉拉山(滨水以南)悬挂红旗,在市场和村里大亨家散发传单。1930年5月1日庆祝国际劳动节的斗争运动之后,宜春县委在和文海公所多次召开会议,商讨组织跨公所、跨县的大规模斗争,例如支援俄国十月革命的斗争、支援1930年12月12日广州公社的斗争等。

宜春县委印刷所原设在春安公社嘉拉。为了满足指导和宣传工作需要,县委迅速将印刷所迁至公社楼上。公社的许多香案、灯台和祭祀品被用作印制传单和报纸的工具,为斗争服务。除了印制传单外,许多文件,如《党的纲领简报》、《沉船日记》、《革命道路》和《河静省新生报》等,也在和文海公社印制,并送往河静北部根据地。

自1930年12月起,在革命运动的压力下,和文海村的敌对政权几近崩溃。在县委和省委的领导下,人民奋起反抗,摧毁了敌对机构,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这是宜春县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和文海村的集体会所被人民推选为苏维埃政府的总部。在集体会所,人民组织起来,劫富济贫,开办学习班,教授国语。唱卡珠歌、举办婚礼等文化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并进行交流。

和文海大院也是农民协会、青年会、妇女会和儿童军的诞生地。在义静苏维埃时期,和文海大院是义春县委的神经中枢,见证了多次会议,也是义春地区斗争的起点。

和文海社不仅是宜春县临时党委的聚会场所和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点,也是1931年至1932年中部区委的退却总部。当义静苏维埃运动遭到法国殖民者的恐吓、焚毁和破坏,法国殖民者企图将运动淹没在血泊中时,中部区委选择和文海社作为临时避难所,以保存力量。社团是保持联系、交换必要信息的场所。中部区委领导人如阮风色、黎茂、黎越术、阮德景和阮维桢等化装成平民渡过林江到和文海村暂时避难,躲避敌人的追击。此时,和文海公社已成为义静苏维埃运动末期中部地区的联络点、会议场所和指挥中心。

义静苏维埃运动惨遭血腥镇压后,和文海村被命名为红色村庄(共产主义村庄)。法国殖民者和封建主义者也集中兵力,对和文海村进行恐吓和清剿。他们组织特务网络,追捕、审讯、枪毙共产党员。许多直接在和文海村或红岭山下活动的中部地区党委、河静省党委和宜春党委干部,都被敌人包围追杀。

和文海大院和大院前的空地成了殖民封建统治者囚禁、审讯、拷打和处决共产党员的地方,其中包括被派往和文海工作的河静省委干部潘越标同志。他被特务跟踪抓捕,他们使用各种残酷的酷刑,强迫他躺在大院子中央,让他睁大眼睛看着夏日的阳光。两天没有得到任何口供后,他们把他吊在树上。三天后,他们强迫和文海村的所有人,在大院门前目睹潘越标被处决的情景。

尽管遭受残酷镇压和恐吓,党和人民的团结却日益巩固。和文海村的群众仍然全心全意地庇护和保护干部和革命根据地。和文海村所有村民的家人都遭到逮捕、酷刑或房屋被烧毁。许多村民的家人,例如陈文焕、潘南雪和陈廷王,都被流放到了异国他乡。然而,那些留在家乡的人们仍然忠于党,躲藏起来,筹集资金,并设法为干部们提供生活所需。

1932年,见证了许多典型历史事件的和文海大院被法国殖民者和封建主义者焚毁,只剩下后宫,这里曾是义静苏维埃时期中央省委的印刷所和秘密行动场所。

1966年3月9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范文同向和文海村全体人民颁发奖状,以表彰他们在义静苏维埃运动中保卫党和革命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目前,该奖状由人民敬奉于和文海村集体农庄。

由于其固有的典型价值,2001年,和文海公所被文化信息部(现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遗迹。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inh-hoa-van-hai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inh-hoa-van-hai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和文海公社——传承义静省苏维埃人民的英雄传统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