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联高潮

朱惠同志(1903-1956):爱国革命乡村的杰出代表

叔灵 November 10, 2024 21:35

朱惠于1903年出生于义安省奠州县黄长乡(现奠长乡)锦宝村。朱惠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家庭和家乡。

他的父亲朱文敦是一位乡村教师,教孩子们汉字。他聪明、直率、爱国,曾参与东征期间的抗法运动。他家经常邀请朋友来家,讨论社会问题,并点评潘佩珠的爱国诗歌。朱惠的母亲朱氏翠是一位勤劳、耐心、善良的女性,总是与丈夫和孩子们分享一切。因此,他们夫妇二人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

这对夫妇育有三个儿子:朱惠、朱楚和朱世。朱惠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非常勤奋好学,精通汉语和越南语。长大后,父亲允许朱惠与当地的爱国教师交流。在父亲的信任下,朱惠逐渐参与到东都运动以及村民反抗地主和士绅高赋税的斗争中……

响应东都运动,当王叔莺和阮囊秀前往黄长乡动员青年出国时,朱惠、何雄、张坦和朱庄在王叔莺的带领下离开家乡,前往荣市,计划经老挝前往暹罗。一行人抵达老挝后,由于老挝的向导不负责带领他们前往暹罗,所以大家不得不返回,等待下一次机会。

Chân dung đồng chí Chu Huệ (1903-1956)
朱惠同志(1903-1956)的肖像。

朱文敦先生了解年轻人渴望出国的愿望,便请琼寮村的卢阿太太(陈氏簪)帮忙想办法带他们去中国。簪太太是一位勇敢的女性,她曾成功地帮助儿子何学林和侄子何松茂出国。在簪太太的指导下,朱惠一行人前往谅山,准备前往中国。然而,当朱惠一行人抵达谅山时,却发现边境口岸戒备森严,无法通过。簪太太只好带领这群年轻人返回。

1927年,义静省有两个强大的革命组织:新越党和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简称青年协会)。同志阮思萨他是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的秘书。

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经由革命青年团的途径,传到了黄长公社。像朱惠这样渴望出国却未能如愿的青年,热情地加入了奠州县的越南国家革命青年团(VNTNCMĐCH)组织。

青年协会诞生于黄长乡,最初分为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由阮南秀同志(来自宜禄)在蒙田组织成立,成员包括:朱惠、朱楚、何雄、朱维……;第二小组由武梅同志在庄记(安城)成立,成员包括:朱潭、朱庄以及锦宝村的一些活跃青年。后来,两组合并为一个小组,由朱惠同志负责,并招募了一些新成员,包括:朱全、何宣、何贤、何烨、长坦和朱陈。为了给协会活动提供基地和资金,同志们在蒙田(现位于奠林乡)建立了营地,并组织了类似于邓叔华在暹罗建立的营地的活动。

1928年,武元贤同志借鉴孝安春革命基地建设的经验,在四站开设了雄协会社基地。朱惠、何雄、朱庄、朱潭等人动员许多人出资,每份面值50越南盾,成立了四站燃气贸易公司,作为该协会的活动基地。

黄长同志领导的革命青年协会十分活跃,1929 年 9 月,该协会由印度支那共产党临时书记阮峰色同志改组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一个分支机构。

越南共产党成立后(1930年2月3日),在中央党委的指导下,各区、各府、各地方的党支部相继成立。1930年4月28日,在奠州府临时委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阮峰色同志宣布将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的成员转入越南共产党支部,其中包括朱惠同志、胡雄同志、朱庄同志……此外,还吸纳了一名新党员,即朱竹同志(朱庄同志的弟弟)。

黄长党支部成立后,朱惠同志与其他党员一起加入运动,组织印发传单、制作党旗,宣传动员群众参加斗争。193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之际,朱惠同志和支部同志组织在隆安村的公社屋顶和高大树木上悬挂红色的镰刀锤子旗。1930年5月至10月,在朱惠同志和黄长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斗争运动蓬勃发展,争取农民权益,抗议法国殖民者在荣滨水、南丹、清章和雄原等地枪杀参与斗争的人们。在俄国十月革命十三周年之际(1930年11月7日),奠州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斗争运动。省委任命朱惠同志为黄长县总指挥。

1930年11月7日上午,黄长乡2000多名农民聚集在定隆安,与李廌乡和文潘乡的民众一起参加示威游行,并向省会进发。游行队伍一路高呼口号,抗议帝国主义战争,支持苏俄,减免农民赋税,争取越南完全独立……敌军被人民的战斗精神吓坏了,疯狂向游行队伍开火,造成4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1930年11月7日晚,朱惠同志和党支部举行了追悼会,并向每位阵亡者的家属发放了20越南盾的抚恤金。

1930年12月底,新的执行总部由五位同志组成(朱惠、张洲、武学、何雄、何烨)。朱惠同志当选为书记。在总部的领导下,当地人民的斗争运动不断发展壮大,令各村村长惊慌失措,不敢采取任何反对革命的行动。隆安村村长将村印交还给了公社农业部门,一些人甚至逃往西部车站寻求庇护……

奠州人民的斗争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地方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法国殖民者千方百计地企图用血腥镇压这场运动。到1931年10月,他们没收财产,逮捕并焚毁了黄长公社同志们的房屋,例如:朱惠、黎泰、黎铁、何业、何秀、何贤……朱惠同志被义安省南部法院判处20年监禁,流放至老宝。1935年,他被转移到邦美蜀监狱。在狱中,朱惠同志始终与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作斗争,并寻找一切机会越狱,重返革命活动。

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掌权,法国政府对印度支那的政治犯实行大赦。朱惠同志等不及大赦,抓住机会决定越狱。

很难描述穿越中部高原广袤森林寻找北路、返回故土的种种危险。他被敌人追捕,饱受自然、野兽、饥饿和严寒的威胁,道路被阻断,朱惠独自一人迷失在密林深处,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当时,如果没有像朱惠这样经验丰富的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精神力量、决心、智慧和毅力,他很难克服这些困难。他这样讲述自己1936年越狱的经历:

“我五月份(农历)去的,头几天饿得厉害,因为没带任何食物;不过还有野竹笋和野香蕉可以吃。那天我躲在茂密的森林里,突然看到一串血迹,我顺着血迹看去,发现是一只刚被老虎抓住的鹿,被吃掉了,只剩下一个大头。我吓了一跳,赶紧跑开了,因为害怕老虎还潜伏在某个地方……”

就在那时,几天后,我抓到了一只巨大的长颈龟。抓它可真不容易……当我终于把它的脖子绑住时,我高兴极了。我不得不忍受给它戴上手铐的疼痛……但可惜的是,我没有火柴。我试着找森林着火的地方生火烤乌龟,背着乌龟走了两天,却一无所获。我害怕乌龟会死,于是解开了它脖子上的绳子。第二天早上醒来,糟糕!乌龟不见了。我之前费尽心思抓它、绑它、背它,全都白费了,只好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上午。于是,我忍着饥渴,艰难地穿过了茂密的森林……(《逃离达克米尔监狱》,青年出版社,1976年,第104-105页)

关于朱惠同志第一次从邦美蜀监狱越狱并返回义静省工作的那段时间,阮陶同志在写给朱文潭同志的信中也叙述道:

“1935年我被流放到老宝,在那里我遇到了朱惠同志。1942年,我和朱惠同志一起从达敏(邦美蜀)逃了出来。老宝和邦美蜀的所有兄弟都清楚地看到了朱惠同志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狱中,朱惠同志意志坚定,不断与敌人的一切残酷压迫作斗争。狱中任何斗争他都积极参与,而且总是冲锋陷阵的先锋。此外,朱惠同志还日夜自觉学习政治、文化和军事……

1935年6月,朱惠同志逃离邦美蜀流放地,前往河静-义安省建立革命基地,后被丁文帝的爪牙通过秘密警察逮捕……(保存于义安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

1936年底,朱惠同志跋涉千余公里,穿越险峻的林间小路,忍受饥寒交迫,终于回到义静省,投身宣传动员工作,为重燃义静苏维埃白色恐怖时期后的革命之火贡献力量。朱惠同志在义丹县建立了许多基层党支部。不久后,朱惠同志被捕,这次义安省南部法院将刑期加重至无期徒刑,并移送至邦美蜀监狱。

Lao 3 và lao 4 nơi giam giữ tù chính trị tại nhà đày Buôn Ma Thuột. Ảnh tư liệu
邦美蜀监狱3号和4号监狱,曾关押政治犯。照片由邦美蜀监狱提供。

1938年,朱惠同志组织了第二次越狱,但因被发现而失败。狱警认为朱惠同志是最顽固、最危险的人,于是将他单独监禁一年,与政治犯同伴隔离。邦美蜀监狱的所有囚犯都知道朱惠同志的名字。他们尊敬他、信任他,并对他怀有特殊的感情。狱友们这样描述朱惠同志:

“他被判处终身监禁,要在监狱里待上13年,整天做苦役,但中午和晚上,他仍然坚持学习。在牢房里,他戴着镣铐,仍然有纸和书可以学习……如果找不到纸笔,他就闭上眼睛,复习以前学过的政治、文化、地理、历史等课程。”

他待人真诚友善,对那些拥有坚定战斗精神的人表示尊重。

对于敌人来说,楚惠同志总是冲在最前线。他脑袋硕大,额头高而宽,眼睛通红,嗓门大得让人咬牙切齿,楚惠同志在任何敌人面前都从不退缩。

有一次,朱惠从邦美蜀监狱越狱后,逍遥法外一年后被抓回。在一次搏斗中,身穿蓝色制服的邦美蜀监狱典狱长萨姆试图用棍子打朱惠的头。朱惠双手仍被锁链束缚,他迅速跑去捡起一块砖头,双眼通红,怒道:“你要是敢碰我一下,这块砖头马上就砸到你头上……”典狱长萨姆害怕朱惠和八百多名囚犯,只好手下留情……(《逃离达克米尔监狱》——同上,第 60 页)。

1941年3月,狱警列出了120名他们认为是头目的囚犯名单,并将他们送往达密监狱;其中大多数是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共产党士兵,例如:朱惠、张文灵、阮陶、陈友营……

达克米尔是一个拥有神圣森林和有毒水源的地方,位于邦美蜀最南端,靠近交趾支那和柬埔寨的边界,距离邦美蜀60公里。

监狱长莫辛原本打算将120名顽固的政治犯送往达密,在荒凉的森林深处用饥饿、寒冷、疾病和殴打慢慢摧毁他们,但他错了。凭借着像朱惠、张文灵等坚定的共产党员的精神、决心、乐观、信任和积极主动的斗争,这120名囚犯在短时间内改善了政治犯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们也影响了那些因敌方宣传而憎恨京族囚犯的埃德族狱警。

为了成功逃离达克米尔,朱惠、张文灵、阮陶和陈友营四位同志每晚都磨利铁镣,以便更容易地穿脱,并准备了指南针、路上的干粮和四把丛林刀。一切准备就绪后,1942年12月5日晚,四位同志巧妙地骗过了守卫,安全逃脱。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翻山越岭跋涉一千多公里,在春节三十日(1943年2月4日)夜,朱惠同志和Tran Huu Doanh回家

朱惠同志一回到家乡,就看到到处张贴着达克米尔四名逃犯的通缉令,悬赏金额为每人300印度支那皮亚斯特。法国驻荣市领事命令义安省和河静省的总理和秘密警察追捕并截获这些共产党战俘。

由于无法返回家乡以免落入敌手,朱惠同志前往河静省德寿县干禄镇与革命基地取得联系,并于1943年4月协助成立了河静省越南救国协会,领导各级救国阵线建设,组建自卫队,建立基地,动员群众反抗法日压迫和剥削,并为夺取政权做好准备。在朱惠同志的领导下,救国协会的基地先后在干禄县、德寿县、石河县、锦川县和奇英县建立起来。

张文灵同志和陈友营同志返回义安省建立基地。张文灵同志与阮春灵同志取得联系后,计划在荣市建立基地,以此为据点扩大在全省的活动;陈友营同志则返回清章省和英山省的中部山区建立基地,作为长期行动基地。阮陶同志在北岐省活动。

由于未能把握新形势,同志们无法扩大行动范围。河静省越南救国协会及其基地在开展三个月的活动后被秘密警察摧毁。朱惠同志与该省许多干部、党员和基地人员一起再次被捕。朱惠同志被转移到邦美蜀监狱。法国政变(1945年3月9日)后,日军开放了邦美蜀监狱并释放了政治犯。他们哄骗囚犯留下来为他们工作。然而,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忠诚党员拒绝了,并迅速返回家乡继续参加革命活动。

朱惠同志和潘廷来同志等同志回到义丹、归合、归州地区开展活动,动员群众争取政权。

1945年8月22日,革命政府移交给人民,朱惠同志是负责警察事务的临时执行委员会成员。1946年初,朱惠同志被省委派到归州县工作;后来,他又被中央委派到河内市公安局工作。

1946年底,朱惠同志回到富贵地区(义丹、归合、归州)工作。

由于多年在狱中遭受敌人的酷刑,朱惠同志身患重病,于1956年9月30日逝世,令他的家人、朋友和同志们深感惋惜。

朱惠同志对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党和国家颁发的二等独立勋章及其他许多荣誉勋章。

根据 btxvnt.org.vn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chu-hue-1903-1956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chu-hue-1903-1956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朱惠同志(1903-1956):爱国革命乡村的杰出代表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