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风色同志与义静省革命运动
阮风色同志生于1902年,在河内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后来是印度支那共产党)中成长并参与革命活动。1929年中期,他被派往荣市工作,并从那时起投身于苏维埃运动。
1931年5月,阮风色同志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牺牲,时年29岁,尚且年轻。因此,阮风色先生有两个故乡:河内,他的出生地;乂安,他永恒的归宿。阮风色同志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尤其是他与乂静革命运动相关的那段岁月。
阮风色先生离开家人和家乡河内,受命于1929年6月在河内刚刚成立的政治组织——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委派,前往荣市工作。陪同他的是乂安人陈文恭先生,该组织的初衷或许是为了帮助他减轻在异乡的迷茫。从那时起,他一直留在乂安,直至去世。为什么印度支那共产党刚刚成立,他就被派往荣市工作?

众所周知,在一青会上建立共产党的运动失败后,包括阮丰色在内的北方青年委员会激进分子于1929年6月17日晚在河内康天街312号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会议通过了《宣言》、《宪章》等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文件,建立了《锤子与镰刀报》等宣传机关,选举了阮丰色为党员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并派员前往越南中部和南部发展党的根据地。阮丰色和陈文恭前往荣市,吴嘉棣和陈思政前往西贡,这是党的成立大会总方针的一部分。
印度支那共产党派出两个代表团前往荣市和西贡发展党的根据地,标志着青年布尔什维克化进程从地区(北部)发展到全国。这是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阮风色作为信使来到荣市,向荣市-滨水工业区的工人们和义静省的劳动人民传递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共产党已经存在的讯息。此外,他还成为了一名宣传员,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基层党组织。还必须指出,义静省不仅是青年活跃的地区,也是新越在青年影响下“左倾”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区域。
在这些先驱者的积极活动下,许多党支部在荣市-滨水工业区的工厂和工人村建立起来。这些活动瓦解了青年党在越南中部(交趾支那的一部分)的整个根据地,并吸引了新越党的左翼。印度支那秘密警察报告了印度支那共产党宣传的成果:“这个新党的极力宣传不仅瓦解了青年党在北岐和北忠岐的势力,而且青年党在交趾支那也失去了许多地区。这种宣传使得其他政党,如阮安宁在交趾支那的秘密会党和越南中部的新越党,实际上转向了共产主义。”
党统一后,特别是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加入越南共产党后,党支部和党员数量不断增加,要求中部区党委必须加强组织建设,首先是中部区党委。越南共产党中部区党委与印度支那共产党在中部地区的领导人召开联席会议,选举产生越南共产党中部区共产党在中部地区的临时执行委员会,由3位同志组成:来自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阮丰萨同志,来自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的黎毛同志和黎越传同志,阮丰萨同志任书记(1930年中期,中部区党委改为中部区党委,1930年10月,北部区党委的阮德景同志加入)。
以书记阮丰萨为首的中部地区党委在义静省开展了诸多活动,创造了许多奇迹,尤其是在苏联时期。由于在科学会议上发言时间有限,我在此仅重点介绍对阮丰萨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两项最重要的活动。
1. 发起并密切领导革命运动的人
汲取1929年十一月革命十二周年、共产主义印度支那诞生后的经验,阮丰萨与中央省委、荣滨水省委、乂安省委领导精心准备193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工农大游行。
1930年4月20日,阮风色在安勇河村某处召开会议,讨论动员群众抗议的方案、抗议口号和领导人。根据会议确定的方案,1930年5月1日上午,1200多名来自兴原和宜禄的农民,与荣市-滨水工业区工厂的工人一起,沿着多条路线整齐列队,向荣市进发,组成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队伍,高举镰刀锤子旗和写有斗争口号的横幅,高唱国际歌,拉开了在宜静土地上进行斗争的序幕。

那场和平示威遭到法国殖民者和酒鬼的镇压,血流成河。“监狱长、警察局长、秘密警察局长都举起枪,不停地开枪。就连科拉比也站在工厂里开枪。就这样,帝国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无情地屠杀了农民和工人……示威游行被迫解散,造成6人死亡,18人受伤。”(《劳动者报》1930年5月2日出版)
义静苏维埃的历史上,荣市和滨水工农的斗争被记载为“第一个站起来”的开端,以致“青章跟着起来,南丹、义禄、兴原、安山、河静也跟着起来了”(《邓正祺——革命歌曲》)。
义静地区接连不断、声势浩大的斗争汇聚成一场海啸,席卷了许多村庄、公社和县的敌对政府,并在这片传统的土地上自发地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革命军队的新型政府——苏维埃政府。
可以说,阮丰萨以中部地区党委书记的身份将运动推向了顶峰,并最终为讨论反敌保卫革命政府的方案作出了贡献,直到他被敌人俘虏并在会门宋禄车站被秘密处决。

2. 义静省革命报刊的创办者和维护者
苏联时期,义静省的报纸数量从来没有这么多,有中央区党委的报纸、省委的报纸、区委的报纸和各界的报纸,例如中央区党委有《老科》、《五老科》、《农平公报》、《志道报》、《武山报》、《陈斗报》;义安省党委有《先伦报》;河静省党委有《四社异报》、《佛台报》;兴原县党委有《三业报》;南丹有《觉悟报》;青章有《雅桂报》;安山有《武山报》;琼禄有《大商报》和《劳动报》;义禄有《丹科报》;芹禄有《笃九报》;青河有《天吾报》; Cam Xuyen 拥有《Buoc Toi》报纸,Xich Sinh 拥有《Nghe An 普通学生协会》报纸,然后是《Co Dong》报纸……
可见,苏联时期是革命新闻事业在小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苏联时期义静省的新闻活动是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

以下是报纸上的一些例子:
1930年7月13日出版的《老科报》写道:“法国殖民者残酷地剥削了你们。他们非常残忍,但如果你们懂得战斗,他们就会害怕。只有战斗才能维护你们的权利。只有共产党才能捍卫你们的利益。只有共产党才是你们的党。”
1930年9月6日出版的《新老科》报纸描述了苏维埃政权在农村成立时,人们激动的心情:“没有人缴纳市场税,也没有人敢于征收;没有人巡逻,没有士兵守卫;帝国主义者逮捕迫害,没有人执行。我们宽恕了罪犯,把(位于清章的)基元种植园和地主的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我们自由地进行示威游行。就这样,帝国主义的法律被粉碎了。”
1931年6月出版的乂安省委报纸《先锋报》赞扬了安山自卫队的英雄气概:“1931年5月28日,当山将军在安福公社发表讲话。29日上午,他们游行示威,在安福市场抓捕并杀死了一名间谍。董卓师长听到消息,带领四名士兵骑马前来镇压。自卫队伏击并袭击了其中两人。当山骑着自行车时,一名自卫队队员击中了他的脸部,将他击倒在地。他爬起来想跑,但被另一个人的长矛从背后刺伤。当山一手护脸,一手脱掉上衣逃跑。自卫队追到附近的山顶。他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地倒下……在杀死当山的过程中,鼓声、欢呼声非常吵闹,相距一公里的4名士兵吓得四处逃窜。”

因此,苏联报刊确实是时代的气息,是反映生机勃勃的生活和建设新生活的英勇斗争的真实镜子。
组建这样一支新闻队伍,首先要归功于发起人——中部地区党委书记阮丰萨,其次要归功于负责宣传工作的地区党委常委阮德景,他在青年党和印度支那共产党在北方的秘密工作中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上所述,或多或少有助于我们认识阮风色同志对义静革命运动所做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