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英同志——琼顺省的坚定共产主义战士
陈德宁同志的一生和革命事业永远是当代青年学习和效仿的光辉榜样。
陈德宁同志出生于1908年。(1)他出生于义安省琼琉县青潭忠村(现琼顺社)一个爱国的中农家庭。他出生并成长于国家覆灭、人民生活在奴役的黑暗岁月,他很快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渴望战斗、渴望摆脱压迫和枷锁,他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7年初,杨廷水先生、阮友江先生和黄玉安先生返回琼闾,与琼江的朱庄先生和朱惠先生取得联系,并在琼闾建立革命青年根据地。很快,到1927年中期,琼多、琼红、琼安、琼芳和山海等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革命青年根据地。
同样在 1927 年,新越党(1925 年在荣市成立的爱国组织)的一名干部 Thai Ba Duc 与他取得了联系。阮德茂开始在这里建立新越党的根据地。随后,新越组织在琼黎、山海、琼顺、琼红等乡建立了8个根据地,拥有28名党员。1927年底,在清潭洞村陶氏姑夫人(又称陶夫人)家建立了新越革命党的根据地,成员包括阮德茂先生、陶光先生和陶志清先生。其间,屋顶协会、友好协会等许多自发组织也纷纷成立,聚集了大批民众参与,逐渐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团结阵线。

1928年12月,陈德英、阮德茂、陶光、陶志清、杜秀、陈贵、胡乔、胡麦、苏明和苏智等同志在清道村胡乔先生的家中成立了名为“劝交团”的群众组织。其宗旨是:正直、诚实、仁爱、修身养性、团结互助、破除迷信、清除社会弊病(赌博、酗酒、吸毒)、忠诚、保守团组织的秘密。可以说,“劝交团”就是后来琼顺社党支部的前身——革命组织。
1929年,印度支那共产党在北方成立后,派遣阮风色和陈文宫两位同志前往义安,与武梅同志会合,旨在扩大和发展党的根据地,并朝着建立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党区的方向前进。琼吕县的革命者们迅速与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党区取得联系,并在琼吕县建立了第一个印度支那共产党组织。
1929年11月底,阮德茂同志在陶志清同志家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陶光同志作为上级党委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后来成为印度支那共产党武成阳支部的成立大会。(2)会上,陈德英同志、杜秀同志、阮银同志、陈贵同志被接纳为党员。这是武成阳(后为琼顺)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中部区委书记阮丰萨同志倡导选拔印度支那共产党和新越革命党的优秀党员加入越南共产党。1930年4月20日,琼玖区委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成员有阮德茂、阮道光、阮有江、黄文合、阮春道5位同志,阮德茂同志任书记。
会议结束后,阮德茂同志返回山海和琼顺,召集革命战士。1930年5月,琼顺村党支部成立,陈德毅同志当选为党支部执行委员会委员。支部同志们通过了第一批决议,领导全村人民与当地殖民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支部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公共经济斗争(特别是要求提高盐价的斗争)是最可行的选择,也最容易吸引群众参与。陈德毅同志被赋予了动员人民签署提高盐价请愿书的任务。
“我被党支部指派去宣读请愿书,并收集每个家庭的签名……看着那些被烧焦的黑色手臂指着请愿书签名,我既高兴又感动。“要是有个领袖就好了,是的——我心想——要是有个领袖就好了,那双手臂瞬间就能把驻扎在那里的法国士兵的骨头都捏碎。”(3)。
基层党支部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琼顺村乃至琼琉县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随着基层党支部的成立,红色农民协会、解放青年、解放妇女、红色自卫军等革命群众组织也相继成立,并蓬勃发展。
193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之际,以阮风色同志为首的中部地区党委在工人和各阶层劳动人民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斗争运动。首先是荣市-滨水区工人以及清章县、宜禄县和兴原县人民的斗争。继荣市-滨水区工人和农民的斗争之后,琼吕县党委也效仿荣市-滨水区工人和农民,开展了一场斗争运动。
根据县委的计划,1930年6月20日,县委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约3000名来自县东南部各村街道的民众游行至丁市场。在听取了黄友丽同志站出来反对不公正、号召大家起来斗争的讲话后,游行队伍前往富德军营,提出如下诉求:
- 提高盐价30%
- 让人们带一些盐回家使用,不要擅自进入房屋检查盐。
- 随意倒水、刮盐
- 必须在各地释放政治犯……

抗议者举着横幅,斗志昂扬。清远乡和富厚乡的敌人不敢镇压他们。富德站的士兵在抗议者抵达前关闭大门逃窜,只留下法国站长圭佑(Guyôơ)。抗议者破门而入。站长惊恐万分,不得不接受民众的要求,并承诺三天内给予答复。抗议者离开富德站后,也转移到了清潭站。驻扎在那里的法国人也不得不回应民众的一些要求。
这场历史性的示威游行,使琼琉革命运动与义静苏维埃运动初期其他地区的革命运动同步发展。在这场斗争中,陈德英同志承担了散发传单的任务,并成为示威游行的领军人物之一。
示威游行结束后,陈德英同志被逮捕,并被带到富德商业站进行身份确认,然后与阮德茂同志和杜秀同志一起被带到琼闾县监狱。
在这里,敌人千方百计地毒打折磨他,却始终无法动摇这位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和意志。敌人使出各种花招,收买他、诱惑他。陈德英同志凭借着坚强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和对敌人的仇恨,似乎获得了战胜挑战的力量。由于无法从他身上得到任何信息,敌人将他转移到荣市监狱。当时,荣市监狱里挤满了共产党员和义静苏维埃运动的爱国群众。在这里,陈德英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禁,他于1931年8月出狱。回到家乡后,他迅速与阮春梅同志取得了联系。不久之后,1931年底,阮春梅同志和杨英同志被捕,并被关押在琼吕县监狱。这是他第二次入狱。
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革命运动爆发后,法国殖民者实施了极其残酷的白色恐怖。运动领袖和积极参加示威的民众大多被逮捕,许多群众组织被瓦解。革命运动一度陷入低潮。
1935年起,琼琉县委恢复,潘友谦同志任书记。县委紧急领导基层党支部的恢复和建立工作。
1935年6月,陈春梅、胡碧(琼多)和陈德英同志在庆香寺的榕树下会面,商讨重建党的根据地事宜。随后,在陈德英同志的家中,“宝井”党支部成立。陈德英同志当选为书记,化名石,并代表支部出席了县党代表大会。
在县委(县委书记陈春梅直接负责总青年联盟)的领导下,宝井党支部继续组织群众以公开和合法的形式进行斗争。在此期间,法国人民阵线政府上台执政,并在殖民地推行了一系列有限的民主政策,释放了政治犯……
民主阵线时期,琼琉县人民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陈德英同志代表当地人民向越南中央议会提交请愿书,要求维护人民权利,保障盐农的民主。党支部积极组织宣传,动员民众支持印度支那大会,并逐步将党的书籍和报纸推向大众。
Nghinh同志还直接给Phan Thanh同志写了一份请愿书。(4)当时他被派去参加“印度支那经济会议”,内容明确指出盐工所受的压迫与不公,建议成立“盐业联合会”,以保障盐工的权益。
在陈德英同志直接领导的卑井党支部的领导下,群众按照县委的方针,积极参加合法斗争,如:组织群众竞选村长、地方官;抗议越南中央众议院的“增加人头税和土地税方案”(1937年9月)……1938年初,乂安省委提出“支援中国抗日”的方针时,党支部也发动群众积极响应,每人捐献一枚银币……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逼近。法国人民阵线政府垮台。这对越南革命运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后果,法国殖民者和南方封建主义者发动了恐怖运动,无情地追捕共产党士兵。义安省,尤其是琼吕县的革命干部遭受了惨重损失。琼吕县委几乎全军覆没:书记阮春梅、县委委员胡氏绒和胡友莱均被敌人俘虏。琼顺党支部(当时称为“宝井党支部”)再次与上级党委失去联系。然而,从1940年到1945年,党支部书记陈德英和其他同志们继续努力以合法形式开展抗敌活动。
1945年3月9日,日本推翻法国殖民统治,占领印度支那。许多党员和干部越狱,寻求建立运动的途径。1945年4月,一些琼琉党员,例如胡越胜同志和阮石金同志……与清化越盟组织取得联系,并在县和村庄紧急组织越盟。当时,陈德英同志担任清化村越盟书记兼清潭忠村起义委员会主席。(5)。
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琼琉县委派干部紧急恢复基层党支部。
1946 年初,顺化公社党支部(6)该党支部名叫“前”,有3名同志:陈德银、陶志清、陶元教,陈德银同志任支部书记。
从1947年到1975年,他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例如:琼琉县委正式执行委员会委员、行政抵抗委员会主席,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和琼琉县主席,乂安省宣传部部长兼再教育学校主管,乂安省组织部部长,乂安省委检查部副部长,乂安省黎鸿风一省党校校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出色地完成被交付的各项任务。
陈德英同志出生并成长于人才辈出、爱国革命传统深厚的祖国,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他的一生和革命事业,永远是当代青年学习和效仿的光辉榜样。
笔记:
(1)据琼吕县委史载,陈德英同志出生于1903年。
(2)第51-52页《琼顺公社党委史》,劳动出版社 - 河内 2020
(3)第127-128页 夕阳红 洪林出版社,义安出版社
(4)据《琼顺社党委史》,劳动出版社 - 河内 2020 年
(五)家属提供的党员资料
(6) Thuan Hoa公社由Thanh Dam Trung、Thanh Dam Dong、Thanh Dam 3个村庄合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