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结人民,发展经济社会
(Baonghean)——义和(太和镇)是钙河流域东山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珍贵的考古遗址,例如:丁村、昆科、同冯、莫文,尤其是瓦村——国家考古遗址。义和人始终以自己的传统为荣,而当这些传统得到不断发扬,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时,他们更加感到自豪。
义和乡现有6个村、544户、2344人,其中少数民族户102户,人民生活以农业为主。2008年,义和乡分设龙山坊(10个村)和义和乡,当时义和乡是太和镇最贫困的乡,生产总值仅达119.16亿越南盾,粮食产量仅581吨。在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义和乡确定的发展重点是创新农业经济,充分发挥地方的潜力和优势,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治安,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努力带领全乡摆脱贫困。
在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在领导班子和人民的团结一致下,近年来,该地致力于发挥土地的潜力和优势,将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为适合各种土地类型的商品生产。推广家庭畜牧养殖,发展家禽、生猪、鱼类养殖,发展农林作物。各级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协调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边工边学的现场职业培训。
近年来,该社还为近200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组织劳务输出,始终保持80至250名劳务输出。逐步减少农业劳动力,增加服务业劳动力。得益于此,小型工业和服务业年收入达80亿越南盾,占经济比重的40%。2013年,全社生产总值增至296.15467万越南盾,预算收入达26.17亿越南盾。粮食产量近900吨。人均年收入达1270万越南盾。
为群众创造生产条件,公社政府不断将闲置土地分配给群众。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上级财政的支持下,2008年,公社修建了朗瓦考古文物展示馆,既满足了文物保护的需要,也满足了远近游客的观光需求。对乡村道路进行改造,水泥路覆盖率达80-90%,村镇、巷道均已铺设沥青路面(20公里)。2001年,公社修建了英雄烈士纪念碑,电力系统升级改造并投入稳定安全运行。
![]() |
义和乡乡村公路修建。 |
此外,义和县积极开展“全民团结共建文化生活”运动,近年来,全县文化家庭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100%的村落都建有集体住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弘扬和动员全民力量,每年10月16日,公社都会组织全村人民响应“全民动员日”活动,开展漕运工作,重点是修建新渠系。
截至2013年,全乡已修建混凝土渠4.79公里,清理疏浚淤泥数千立方米,修筑路堤和田埂,为群众出行、生产和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各村乡村道路已完成标识和规划。截至2013年9月,全乡已修建混凝土路9公里。目前,全乡已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19个)中的8个。
义和总理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建设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团结的阵地,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凝聚共识。在落实基层民主法规的基础上,做好群众动员工作。发挥人民群众的内在力量,投入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决议、纲领和行动计划。
同时,充分利用上级领导对发展方向的支持和帮助。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机制,吸引省内外机构的投资和赞助。为了充分利用外部投资,该社必须首先增强内部实力,克服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态。成功落实2010-2015年任期公社党委的决议,按计划逐步完成新农村建设标准,使义和社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太和市一个相当好的公社。
裴仲涛(义和乡镇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