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个地方,地在另一个地方
(Baonghean.vn)——太和镇西孝乡北宁村和富清村的村民正面临着“半哭半笑”的局面:村民归西孝乡人民委员会管理,而红皮书却归义进乡管理。这个问题持续多年,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人在这边,地在另一边
我们在北宁省太和镇西孝乡北宁村,收到了许多民众对上述情况的意见。这些“不合理之处”已多次被民众上访,但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居住在北宁村(原为兴北村村民)的阮功伦先生分享道:“我们家住在父母留下的土地上。以前,这片土地属于西孝1号农场于是,1995年西孝公社成立后,我们的户口也转到了西孝公社人民委员会管理。2012年,干部代表团来测量、绘制地图,2015年土地使用证(红皮书)由红色变为粉色,我们家在西孝公社的地块却被转到义仙公社管理,我们“震惊了”。
据了解,安宁、兴北、孝清、兴富四个村子被划入义仙乡行政区域后,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人住一处,地却在另一处,这给义仙乡和西孝乡都带来了困难。义仙乡想了解这些村子的人口迁移和变化情况,就得问西孝乡;西孝乡想了解这些村子的土地情况,就得问义仙乡。农户要用土地使用证去银行抵押贷款,也得问两个乡的确认。即使发生土地纠纷,两个乡也要共同参与处理。

更何况,至今仍有一些农户在发放和兑换红皮书时,将住宅用地和菜园地误认为是多年生农作物用地。因此,如果要调整,必须从两个公社核实土地来源,这非常困难。西孝公社甚至一度在这些村辖区内进行过土地分割和拍卖,但原则上这些土地归义田公社管理,因此在义田公社人民委员会提出反对后,分割和拍卖被迫停止。
北宁村(安宁村和兴北村先前合并)村长范文兴先生说:问题出在发放和交换红皮书的时候,当时这块土地的信息被登记为属于义仙社。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村里的人们并没有收到这些信息,只有收到红皮书后才知道。此前,太和镇人民委员会曾计划将这些村子移交给义仙社管理,但村民不同意,于是就停止了。村民给出的理由是,过去这四个村子都是西孝一农场生产队的成员,他们熟悉西孝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而且,如果他们要去义仙社总部,路途较远,交通不便。
“近年来,市政府委托西孝乡为群众办理土地相关手续。然而,从地图上看,西孝乡和义进乡的居民分布呈‘梳齿状’交错。因此,在与选民见面时,群众建议将两个乡合并为一个坊,或者只有重新调整行政边界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洪先生强调。

等待解决
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知义进公社成立于1983年,当时隶属于义丹县。当时,义进公社由两部分组成:培村和董村。这两部分土地之间是西孝一农场的中心地带,包括安宁、兴北、孝清、兴富等几个村(相当于生产队)。后来,安宁村与兴北村合并,成为北宁村;孝清村与兴富村合并,成为富清村。
1991年,根据部长会议1991年11月26日关于解决省、区、乡行政边界土地争议问题的第364-CT号指示,将义仙乡行政边界重新划分为一个统一的区域,包括Boi村、Dong村和上述西孝一农场的4个村庄。
然而,1995年西孝公社成立时,其行政边界被确定为涵盖西孝一农场的全部土地和人口。这意味着西孝公社将涵盖安宁、兴北、孝清和兴富等村。这些村的居民最初是由西孝一农场的生产队组成的,因此,在公社成立之初以及之后,他们也希望成为西孝公社的公民。
义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潘廷林表示,2012年曾计划测量和绘制现在的太和市里和乡的地图,因为当时当局是根据1991年第364号指示测量的地图,并根据旧资料向人们发放红皮书。目前,虽然西孝乡人民委员会被指派解决这些村的土地问题,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我们仍需等待行政区域边界的调整,因为调整后,北宁和富清两个村的土地将归还给西孝乡,但同时,西孝乡的部分土地将划归义仙乡管理,以使行政区域边界图无缝衔接、绘制流畅。
西孝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杨廷阳先生也确认,目前,太和镇人民委员会正在责成当地政府负责解决位于重叠区域内各村的土地相关问题。当地政府也已通知需要更新红皮书的居民,以更正信息。然而,有些居民正在抵押资产向银行贷款,也有一些居民由于工作地点较远而无法贷款。从长远来看,当地政府也希望修改行政边界。
显然,义进县和西孝县是两个独立的地方,成立时间相隔甚远,因此目前尚不清楚为何仍存在重叠。这个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以避免未来出现影响行政管理、土地管理以及给当地民众带来麻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