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新生活的力量
“文化发展”因素在2020-2025年各省市党代会的文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
雕刻——贵州省布阿洞节上泰国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图片:Thanh Cuong |
安沛省作为北部中部山区的一个省份,在经济发展上树立高目标、不断突破,同时将文化内涵作为人民幸福指数的一个因素。
恢复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举办民族文化节、展示和推介传统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的集市、介绍各民族服饰、各民族独特的民间歌舞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并与组织机构联动,形成社区旅游。
安沛省文化体育旅游部部长黎氏清平表示,9月24日,安沛省义路镇将举行“泰式曲艺”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的仪式并开启芒罗文化旅游节,以表彰和广泛宣传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式曲艺”。
此次活动由西北地区八个省份和与胡志明市开展旅游合作的地方政府共同参与。这是一种打造跨区域、跨线路旅游产品的有效模式,有助于保护和推广各地方的文化历史价值和旅游资源。前往西北地区的游客数量急剧增加。仅今年上半年,西北地区和胡志明市就接待了2000万游客,其中来自合作地方政府的游客就达1000万左右……
谈及这一话题,河静省委书记黄忠勇表示,该省正致力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保护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通过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产生影响,为保护、维护和提升文化遗产的价值做出贡献。2022年,河静市将2022年定为文化教育突破年。
市委书记杨必胜表示,河静市委常委会确定了文化领域5个议题、30个内容、教育培训领域9个内容。重点是:提高城市文化文明生活质量;提高国家在文化领域的管理效力和效率;建设城市文化生态系统;致力于实现身份多元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内生动力。
当前,“文化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因此,许多地方领导认为:弘扬文化遗产的价值必须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确保社会经济效益,保护资源环境,传承传统文化价值,同时,国家、投资者和民众之间必须紧密结合。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发展的归宿。文化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繁荣和幸福。2020-2025年任期的义安省党代会确定了“建设文化人、文化家庭,满足融合发展的要求;保护和弘扬典型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和弘扬义安人民的文化特色……”的目标,并制定了义安省的人文发展战略。
多年来,省委常委会重点领导指导通过为人民开展文化、教育、科学和卫生活动,完成义安省的文化和人文价值标准。
该省已经发布和实施了许多计划和项目:弘扬家庭关系的良好价值观,支持建立幸福和可持续的家庭;发展体能和人文素质;打造新时代青年的典范;建设和发展我省的人力资源。
由此,复制推广了许多新模式和好的做法,如:昆强县奉溪乡溪然村泰族文化特征保护与弘扬俱乐部、演州县演红乡北区文化典型村、杜良县和山乡文化、信息、体育机构体系建设与组织工作的典范等,鼓励和调动了全民的力量,建设文化生活和文化环境。
领导指导工作结合义安省实际活动,集中实现民族文化家庭建设、弘扬民族传统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的目标,确保国防安全和党的建设工作。
10/08/2022
在北宁省,“培养具有鲜明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北宁人民,满足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这一战略主题和任务,为该省在该领域的认识和行动留下了新的印记。北宁省委副书记阮国忠表示,该省加大了对文化发展资源的投入,促进文化和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得益于此,北宁省是全国较早、较好地落实关爱和奖励手工艺人、扶持村庄和官窑俱乐部等机制和政策的省份……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具有直接作用。
特别是,北宁省大力开展“学习型人才”运动,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北宁省学习促进会主席郑南田表示,目前该会会员超过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省政治系统积极参与,推动学习型人才运动,打造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族、学习型社区、学习促进单位和学习型典范。同时,全省文化体育机构体系也受到重视,加大投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休闲和艺术创作需求。
西北、红河三角洲等一些省份的座谈调研也表明,文化事业在取得成绩和新进展的同时,与党和国家确定的文化领域的地位、作用和奋斗目标等内容相比,很多地方还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与战略发展目标不相适应;没有充分挖掘文化作为社会发展基础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文化的内生力量。
文化投入资源不均衡、分散,文化活动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地方对保护、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路不够统一,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没有协调处理好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与人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和行业社会责任感、公民义务感、法制意识的提升还不够,一些干部、党员对建设文明现代公务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思想道德、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的潜在风险。
上述现实要求,首先,各级党委、机关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观点、路线、国家文化政策、法律、党的十三大文件最新精神和2021年11月全国文化大会精神和指示;动员全政治系统的参与,发挥每个公民文化主体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要深入学习、鲜明体现“不以环境、文化、社会文明换取经济发展”的观点,将其作为领导、管理和经营工作的原则,确保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落实。
09/09/2022